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60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555篇
地球物理   440篇
地质学   974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2.
CINRAD/SA天气雷达在PPI扫描过程中天线来回摆动,导致雷达无规律出现方位扇形范围无回波,雷达不能正常发挥其有效作用。为查找故障原因,从新一代天气雷达伺服系统信号流程入手,结合雷达基数据分析软件,分析雷达天线运行轨迹,通过信号流程中关键点参数的测量和比较,发现问题出现在轴角编码盒方位环节,导致轴角盒串行方位轴角数据输出不连续,造成雷达无规律出现方位扇形范围无回波。通过对此类故障分析思路与处理经验的总结,对台站级雷达技术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3.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population flow data for 2016,and using entropy weight TOPSIS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the centrality of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together wi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entrality were measured.In addition,data for the population flow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ies and to verify centr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pattern of centrality conforms closely to the pole-axis theory and the central geography theory.Two axes,corresponding to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hanghai-Kunming railway line,interconnect cities of different classes.On the whole,the downstream cities have higher centrality,well-defined gradients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city infrastructure compared with citi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2)The economic scale and size of the population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centrality of cities,and other factors reflect differences due to different city classes.For most of the coastal cities or the capital cit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factors that require long-term development such as industrial facilities,consumption,research and education provide the m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For cities that are lagging behind in development,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fixed asset investment have become the main methods to achiev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competitiveness.(3)The mobility of city populations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centrality scor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centrality are all greater than 0.86(P<0.01).The population flow is mainly between high-class cities,or high-class and low-class cities,reflecting the high centrality and huge radiating effects of high-class cities.Furthermore,the cities in the YREB are closely linked to Guangdong and Beijing,reflecting the dominant economic status of Guangdong with it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o the YREB and Beijing's enormous influence as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4.
Liu  Chunla  Wu  Liping  Xu  Mei  Zeng  Fanchao  Jiao  Lipe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12):2076-209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Since 2007,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itiated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s (NECPAs), thereby embarking on a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15.
针对点容量计算中混合区限制的要求,采用了动量积分法、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差分法,分别对污水排放后可能引起的近区、过渡区和远区的污水浓度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就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对容量点近区、高浓度混合区及容量点远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在大亚湾水容量计算及污水排海规划中的应用表明,该法具有计算机时较省、精度相对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6.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曾从盛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7,16(3):363-370
老红砂是中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本文回顾了老红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所取得的关于老红砂的成因,年代和红化作用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998年夏季南海水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1 998年夏季“南海季风试验 ( SCSMEX)”期间所获的 CTD资料 ,使用系统聚类、Fuzzy模式聚类、Bayes判别分析和 Fuzzy分析等水团分析方法 ,对南海水体的结构和水团配置状况等进行了分析 ,划出了南海存在的 9个主要水团 ,并对各水团的温、盐度特征进行了初析。在调查期间 ,南海本地水 (南海水 )几乎控制了整个调查海区 ,而黑潮水仅出现在台湾岛的西南海域 ;海水强烈混合发生在吕宋海峡附近 ;在中南半岛以东和吕宋岛以西海域 ,表层水明显下沉 ;在南海东南部可能有来自苏禄海的海水 ,其温、盐度特征类似于吕宋海峡中的黑潮水  相似文献   
118.
ARGO剖面浮标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ARGO计划的观测目标是能取得精度分别为0.5℃和0.01PSU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然而,由于目前海水盐度是采用海水电导率间接导出的,而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很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对获得的ARGO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ARGO剖面浮标资料实时质量控制模式和延时质量控制模式及其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9.
新一代区域海-气-浪耦合台风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家海洋局的相关单位,通过实施近海台风的外场观测科学试验、加强台风边界层(特别是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诊断分析及参数化方案等的研究,建立并改进了台风强度预报的海-气-浪耦合预报模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台风强度的集合预报技术,在历史典型台风个例和2016-2017年台汛期的业务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20.
陈敏  曾健  杨伟锋 《海洋学报》2018,40(10):32-41
同位素在确定物质来源、指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定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速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13C、15N、18O)和放射性核素(14C、234Th、232Th、230Th、228Th、210Po、210Pb、137Cs、226Ra、228Ra、224Ra、223Ra)为对象,介绍它们在揭示海洋有机质来源、食物网结构、水体缺氧机制、氮循环过程、颗粒动力学、海底地下水输入、有机地球化学过程、沉积年代学等方面的应用,侧重于总结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同位素示踪取得的进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百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于同位素示踪揭示的近海富营养化和沉积环境的演变规律表明,我国近海生态环境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持续的变化,特别是在过去20~30年时间里,近海生态环境的变化尤为剧烈,反映出人类活动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未来需要通过发展新的同位素技术及拓展更广泛的应用,围绕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突出问题,重点揭示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变化速率和作用机制,从而系统地掌握近海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