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3篇
  免费   3299篇
  国内免费   5401篇
测绘学   2573篇
大气科学   2325篇
地球物理   2388篇
地质学   9135篇
海洋学   2321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1112篇
自然地理   212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990篇
  2020年   915篇
  2019年   1085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835篇
  2016年   816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927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266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1169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1100篇
  2006年   1136篇
  2005年   891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942.
黄河源区新构造运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黄河源区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实际资料,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黄河源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处于走滑伸展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断块山与拉分盆地,湖泊广布;晚更新世,大陆动力学机制过渡为挤压收缩,在整体抬升中,断块山显著崛起,湖盆萎缩、变形;全新世,大陆动力学环境反转为走滑挤压,持续隆升,黄河扩展源头到达本区,扎陵湖、鄂陵湖外泄,闭流盆地水环境转向开放.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构造活化与寒冻风化岩屑坡扩大、沙质荒漠化蔓延、湖泊和沼泽湿地萎缩、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源区黄河频繁断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响应关系密切.因此,新构造运动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则起到促进与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3.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944.
桂东南云开地区变质杂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对位于华夏古陆东南部的广西云开地区大面积出露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的主体花岗质片麻岩、中深变质的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和中浅变质的云开岩群洋中脊型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的形成年龄为1894Ma±17Ma和1847Ma±59Ma,表明其时代为古元古代;云开岩群洋中脊型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的喷发年龄为1462Ma±28Ma,证明该地区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古洋壳残片;获得花岗质片麻岩的侵入年龄为906Ma±24Ma,应为1000Ma前后发生的全球性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并获得2702Ma±13Ma的继承碎屑锆石年龄,这是云开地区乃至华夏古陆目前获得的最古老年龄,证明华夏古陆曾存在新太古代陆壳物质.  相似文献   
945.
皖浙交界的宁国、于潜一带,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厚度巨大且具有浊流沉积的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的不同认识.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在震旦纪-下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形迹和数处不整合接触关系,表明本区加里东运动强烈,华南地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运动已经强烈地影响到扬子板块的南缘.这些发现为研究本区加里东期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特点、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对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的施工勘察过程的介绍,总结了对于大型工程勘察项目中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947.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 3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广泛发育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雾迷山旋回层,属于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在对旋回层内部岩石成因单元的类型及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模式和沉积环境模式,并对成因单元的岩石磁化率特征及其对高频旋回的反映进行了探索。认为雾迷山旋回层为沉积环境的水深由较浅—较深—较浅—暴露条件下的沉积,可能代表真正的沉积旋回;其成因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有序叠置形态,表明它有可能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自旋回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8.
周兰云  尚艳丽  马传顺 《地下水》2006,28(2):53-54,57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由于超采地下水而诱发环境危害,对泰安市世行贷款二期项目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9.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自隆  阮明德 《地质论评》2006,52(4):501-509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找不到确切的断层证据。笔者等还用现有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新的地质成果,编制了1:10万更新世时的彭县至汶川的地质剖面图,并设想了冰雪层掩盖情况。那时岷江尚未剥蚀下切,按现在标高计的5000m处,即在光光山、太子城之上约1000m的“天”上。当时应在该处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就是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的根部。塘坝子、葛仙山就是从那里被冰川作用剪切、从母体分离的石灰岩,滑动、随冰川固体流,滑移到彭县来的。笔者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塘坝子、尖峰顶、天台山等如此巨大的山体,能被冰川作用拔起、挖掉、推走的原因和根据。从而解释了飞来峰“飞”行的过程。顺理成章,合乎自然,揭开了飞来峰之迷。  相似文献   
950.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