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0篇
  免费   3965篇
  国内免费   6491篇
测绘学   2852篇
大气科学   3126篇
地球物理   2976篇
地质学   10681篇
海洋学   2793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1372篇
自然地理   247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1226篇
  2020年   1098篇
  2019年   1286篇
  2018年   1142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1006篇
  2015年   1193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345篇
  2012年   1462篇
  2011年   1435篇
  2010年   1398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1312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1281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利用WorldView-2四波段卫星数据和电子海图数据,基于改进的耀斑改正算法和双波段比值算法,反演获得了3处典型海域的浅水水深。通过不同海域、不同耀斑条件下水深反演实验,探讨了RED,NIR波段在典型四波段水深反演中的作用和影响,发现在双波段比值法水深反演中,引入RED+NIR波段进行耀斑改正处理,可以增加珊瑚、海藻等绿色物质覆盖海底的反射率,有效地提高该类海域的水深反演精度。基于耀斑改正的多光谱水深反演方法,适用于中轻度耀斑条件下,水质较清澈的浅海水深反演,可在国内外典型四波段卫星数据水深反演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2.
周媛媛  周林  关皓  杨波 《海洋预报》2019,36(2):21-29
利用原国家海洋局2010—2015年的浮标资料,计算渤、黄、东海有效波高和最大波高的线性关系,并通过1992—2011年共20 a的数值模拟有效波高资料计算中国东部海域各月的2.5 m、4 m、6 m以上最大波高频率和最大波高月极值分布。结果发现:中国东部海域由北至南,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比值逐渐增大;最大波高频率和最大波高月极值空间分布均由渤海、黄海至东海逐渐增大,最大波高频率的极值12月最大,4或5月最小,最大波高月极值9月最大,4月最小。其时空分布表明: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夏秋季台风较多,容易出现极值较大的最大波高;秋冬季冷空气较强,虽然最大波高极值相对较小,但大浪持续时间长、频率大、影响范围广。  相似文献   
943.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海洋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文章在广东省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概述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已初步建立应急预案以及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尤其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成立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力促进全灾种、全流程和全方位的应急管理,其中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由应急管理领导议事机构、应急管理综合调度机构、海洋灾害专业管理机构和海洋灾害辅助管理机构4个部分组成;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仍存在不足,亟须完善地方性法规等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以及提高社会和市场参与度。  相似文献   
944.
2018年9月和12月,两次调查了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海水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平均综合水质指数为0.38,一类海水平均达标率为93.59%,海水中铅、磷酸盐、锌的含量达标率偏低,分别为53.85%、73.1%、96.15%。12月保护区海水中的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氧、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9月,保护区实验区和缓冲区站位的水质优于核心区站位的水质。该保护区海域综合水质定性评价结果为优。靠近康港附近站位的营养盐相对偏高,磷酸盐的平均达标率仅为73.1%,因此,需加强对康港附近海域养殖情况的监控,尽量减少养殖废水对保护区海域的排放,保持保护区海水清洁,以利于对保护区内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945.
基于1∶1的大型水槽试验结果,分析了波浪溢流过程中位于海堤内坡的高性能加筋草皮护面的侵蚀特征。试验观察表明试验期间有一定土壤的损失,但护坡无明显的破坏;土面高度测量表明,当土壤流失发展到一定深度后,如果水动力强度变化不大,侵蚀趋于逐渐停止,这种现象称为侵蚀上限;结合试验现象对侵蚀上限进行了初步解释,并讨论了侵蚀上限达到前的侵蚀速率特征;植株密度监测表明,试验期间的草茎密度基本不变,草叶密度在开始几次试验期间持续减小,而后达到一个稳定值,这对于海堤的可持续防护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能够为波浪溢流期间海堤内坡防御的相关研究和工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6.
长江口横沙东滩典型海堤越浪量现场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越浪量是允许越浪海堤设计的重要参数。在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基础上,结合长江口横沙东滩促淤圈围五期工程现场波浪和越浪量实测资料,通过对横沙东滩典型断面型式进行整体和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各参数对越浪量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合长江口海堤的越浪量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与Van der Meer公式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7.
应用经验证的SWASH数学模型,分析了海堤决口中心线沿线实测水深分布规律和保护区淹没水量与淹没面积。对不同特征水深进行验证,进而探讨不同波要素对不同形式的海堤决口堤后特征水深分布情况以及波浪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物理模型试验中海堤决口宽度以及不同波要素对堤后洪水波演进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决口深度和宽度对洪水波传播的影响,建立堤后水体淹没水量和淹没面积分布公式。成果可供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在风暴潮和台风浪作用下海堤决口风险图绘制参考。  相似文献   
948.
文章提出了一种识别混合层深度的人工智能方法。该方法在温度(密度)与压强(或深度)间建立线性模型, 并且将其系数和方差做成一组表征廓线特征的统计量。初始时为模型设定一个主观的先验分布, 在一个自海表向下移动的窗口内通过贝叶斯链式法则和最小描述长度原理学习新数据, 得到系数均值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用F-检验识别系数发生突变的位置, 以此确定混合层的存在性及其深度。通过2017年2月太平洋海域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数据进行测试, 并且以质量因子(Quality Index, QI)值作为判断识别混合层深度结果准确性的依据, 发现该方法相比于梯度法、阈值法、混合法、相对变化法、最大角度法和最优线性插值法在识别结果上具备更大的QI值。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混合层深度。  相似文献   
949.
采用2. 0 mol/dm~3Na_2CO_3溶液5h单点化学提取-硅钼蓝连续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大亚湾西部海域13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含量.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含量占比分别为0. 69%~2. 02%和1. 24%~2. 05%,平均值分别为1. 42%和1. 60%.结果证实西大亚湾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水平与我国南海近岸海域基本一致.在210Pbex测年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有机物、无机碳等多指标,揭示近百年来大亚湾周边环境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证实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大亚湾周边农业、海水养殖业和工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该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尤其90年代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生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