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分类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一套缝洞发育的复杂储层,通过大量已知井的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对照观察、分析,归纳出了五种储层的电性分类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利用自然伽玛(GR)、深浅侧向电阻率(Rd,Rs)、声波时差(AC)、密度(DEN)、中子孔隙度(CNL)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在该区三十多口井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訾少刚  刘春云  常明 《内陆地震》2006,20(4):378-383
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由地震计、GPS授时系统、VSAT卫星通讯网、EDAS-C24型数据采集器等组成。其供电方式采用市电和发电机供电两种方式。避雷措施采用电源避雷和在观测室架设避雷网方式来实现避雷。总结了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数据传输、转发、存盘、波形质量等方面遇到的11种故障及排除方法,可供其他相关地震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33.
根据测井、录井资料,对陆西地区所有井的侏罗系西山窑组顶界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组合做了统计,并从中总结出7种具有代表性的不整合结构,对组成不整合结构的底砾岩、水解带、淋滤带的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孔渗特征做了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7种不整合结构与油气的运聚关系认为,第Ⅰ种和第Ⅴ种不整合结构最易聚集成藏,第Ⅱ和Ⅲ种不整合结构较易聚集成藏,第Ⅳ种不整合结构也可以聚集成藏,第Ⅵ种和第Ⅶ种不整合结构不易成藏.最后指出,石南油田和石西油田之间未勘探区块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4.
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南海陆缘伸展张裂过程的重要信息。在南海东北陆缘布设的一条广角地震测线(DP13)沿NW-SE方向依次穿过东沙隆起和台西南盆地。本文利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软件RayInvr构建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沉积层速度1.6~4.6 km/s,厚度0.5~3.8 km,横向分布不均匀,沉积基底起伏剧烈;莫霍面埋藏深度由陆架区的25.5 km急剧减小到陆坡下方的13 km,随后向下陆坡远端增深至16 km;陆架处东沙隆起下方地壳厚度从~25 km减薄到~21 km,下陆坡远端地壳厚约10~13 km,地壳拉张因子分别为1.3~1.5和2.6~3.1,表现为轻微和中等减薄;陆坡区台西南盆地内地壳厚度从17 km急剧减薄至7~8 km,地壳拉张因子高达4.6,呈超伸展减薄;地壳厚度由陆向海非单调减薄,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陆架-上陆坡和下陆坡下地壳底部发现两个相对孤立的不连续高速体,速度分别为7.0~7.5 km/s和7.0~7.3 km/s,厚度分别3~5 km和1~3 km,前者位于古太平洋俯冲带前缘,几乎与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重叠,推测由中生代古太平洋板...  相似文献   
35.
CMIP5西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模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海温资料和CMIP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西北太平洋(120°E~120°W,20~60°N)海表温度的气候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选22个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模式模拟的海表温度总体标准偏差在黑潮延伸体区域最大;绝大多数模式能模拟出海表温度的第一EOF模态;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具有较明显的年代际振荡现象,13/22的模式模拟的海表温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振荡,同时海表温度气候态的模拟偏差对其周期振荡模拟的影响较大,尤其在黑潮延伸体区域。  相似文献   
36.
基于中荷合作项目"建立关于荒漠化和粮食保障的中国能量与水平衡监测系统"(CEWBMS),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国家林业总局的支持下,乾安大孔径闪烁仪于1999年10月安装并正式运行.利用2000-2005年5~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的大气折射指数的结构参数Cn2,采用独立性检验,证实了Cn2的高低与未来32h是否出现降雨(晴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合乾安气象站的有关气象观测数据,初步选择Cn2白天值以及夜间值以Cn2的24 h变量作为预报依据,建立基于Cn2预报未来32h晴雨的预报流程;并利用2006年Cn2的观测数据,依照预报流程对2006年进行了回报预报试验,正确率为42/47.  相似文献   
37.
2010年7月27日凌晨4时许,四川省汉源县万工乡二蛮山发生大规模滑坡,约48×104m3的强风化玄武岩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高位高速滑出,随即解体转化为碎屑流,沿沟谷高速运动,沿途不断携卷和铲刮堆积于沟床及两侧斜坡的表层松散物质,使滑体的体积和含水量不断增大。当运动到沟谷中段时,因沟道在此向右偏转,在强大的惯性力作用下,部分碎屑流体冲向左岸斜坡,将居住于此的双合村一组5户村民房屋掩埋,造成20人失踪;另一部分碎屑流体继续沿沟谷高速运动近1.4km才最终停止。约30m in后,堆积于沟谷中段深切沟道内的滑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再次启动,形成二次滑坡。二次滑坡缓慢蠕滑流动数小时,最终到达万工新集镇,将部分房屋推倒掩埋,造成92户房屋受损、1500人被迫紧急转移。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绘、颗分试验、航拍等手段,对二蛮山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源区相对突出的地形条件、风化破碎的玄武岩体和有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前期降雨期间爆发的泥石流对滑源区坡脚的掏蚀、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蛮山沟谷原为一高频泥石流沟,滑坡发生前并无明显的滑坡迹象,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远程运动和危害巨大的特点,同时,主滑坡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滑坡区再次启动发生二次滑坡,这些现象和特点具有特殊性,也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historical climate trend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the hindcast skills for SAT during 1901– 2000 from 24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 models. For the global averaged SAT, most of the models(17/24) effectively captured the increasing trends(0.64°C/century for the ensemble mean) as the observed values(- 0.6°C/centur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01–2000, particularly during a rapid warming period of 1970–2000 with the small model spread.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models(22/24) showed high hindcast skill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8).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AT, the models better simulated the relatively larger warming at the middle-to-high latitud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greater warming on the land than that in the ocean between 40°S and 40°N. The simulations underestimated the warming along some ocean boundaries but overestimated warming in the Arctic Ocean. Most of the coupled models were able to reproduce the large-scale features of SAT trends in most regions excluding Antarctica, some parts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near Greenland, the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and the Arctic Ocean.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 and incoming shortwave radiation(ISR)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TOA) and the downward longwave(LW) radiation and sensible heat flux at the surface had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increasing trends in most of the models.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51—2010年我国江淮流域11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资料和NCAR提供的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相关的西太平洋副高指数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及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降水准两年振荡现象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准两年振荡分量在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场的年际振荡中十分重要,且经历了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变化过程;同时降水与夏季风强度及副高脊线位置的准两年变化均存在较好的同期相关,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还体现在年际尺度上,并分别在4 a和1 a时间尺度上有明显的滞后、超前关系。  相似文献   
40.
基于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全球交互式大集合)资料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ECMWF)、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英国气象局(United Kingdom Met Office,UKMO)4个中心的北半球地面2 m气温集合平均预报资料,利用插值技术与回归分析,并引入了消除偏差集合平均(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BREM)和多模式超级集合(superensemble,SUP)方法进行统计降尺度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年夏季3个月中,4个单中心的降尺度预报明显地改善了预报效果。引入SUP和BREM两种集成预报方法后,预报误差得到进一步减小。对比综合表现最好的单中心ECMWF的预报,1~7 d的降尺度预报误差改进率均达20%以上。研究还发现,引入SUP方法的降尺度预报效果优于引入BREM方法的降尺度预报,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在上述两方案中的预报效果优于其他3种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