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1篇
  免费   2668篇
  国内免费   4092篇
测绘学   1625篇
大气科学   2073篇
地球物理   2632篇
地质学   6710篇
海洋学   2272篇
天文学   330篇
综合类   983篇
自然地理   158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728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很多,怎样能快速对空间数据进行操作,是一个值的探讨的问题。Matlab有万能的演算纸之称。借助其强大的矩阵计算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根据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Matlab中编写程序,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计算了不同用地类型与坡度之间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得出关联规则。本文平阴县安城乡的实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蚁群优化的特征选择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蚁群优化算法解决特征选择问题,以获得能代表问题空间的较优特征子集,并能降低分类系统的搜索空间。以航空纹理影像的特征选择和分类问题为例,利用主分量变换和蚁群优化算法分别对原始纹理影像特征集合进行特征提取、选择和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图像特征空间维数,减少图像分类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分类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3.
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栋  张义军  马明  孟青  吕伟涛 《气象学报》2007,65(4):622-632
利用一个二维面对称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选取了北京地区3次雷暴过程的环境层结,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层结条件下雷暴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其对起电、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速度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上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雷暴发展到成熟的时间和雷暴的强弱,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高度。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有利于雷暴的成熟期延长从而增强闪电活动。较强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可以产生更多的对闪电起电、放电有直接影响的冰相物并能使其持续生成,从而形成较大的电荷浓度。较强的上升速度和不利的水汽条件也可以在某时形成较大的冰相物浓度,但冰相物难以持续生成。而较弱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则容易形成暖云过程,对冰相物的生成也有不利影响。上升速度和水汽相互影响,又共同受到环境层结的支配。大气低层潮湿、中层湿度适中,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和一定量的对流抑制能量将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表现在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取值上,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值小于-10℃(负值表示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值在1000 J/kg以上,对流抑制能量大于40 J/kg,700 hPa相当位温在340 K以上,700—400 hPa中层平均湿度在35%—85%,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IS的南宁市细网格立体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永秀  李政  孙涵 《气象科学》2007,27(4):381-386
根据气象台站最新3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了南宁市主要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无测站地区500 m×500 m网格单元上的气候要素值进行了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进行残差订正,制作了南宁市农业气候资源的细网格立体分布图,分析了南宁市气候资源的特点及时空分布规律,为该市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关于台风"飞燕"(0102)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台风"飞燕"路径、结构等方面问题。台风"飞燕"登陆前先后受地形低压和热带云团影响,分别出现右折和左折。在结构上具有尺度小、强度强和椭圆形眼的特点,椭圆形的眼区使沿海台站在台风来临前3~9 h内气压明显上升。狂风暴雨出现在台风中心及其右侧地区,灾害主要由猛烈阵风和暴潮造成。  相似文献   
996.
997.
Summary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an f plane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3 (MM5) to investigate how environmental vertical wind shear affects the motion,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a tropical cycl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ropical cyclone has a motion component perpendicular to the vertical shear vector, first to the right of the shear and then to the left. An initially axisymmetric, upright tropical cyclone vortex develops a downshear tilt and wavenumber-one asymmetry when embedded in environmental vertical wind shear. In both small-moderate shears, a storm weakens slightly compared to that in a quiescent environment. The circulation centers between 300 hPa and the surface varies from 20 km to over 80 km.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becomes quite asymmetric about the surface cyclone center. As a result, convection on the upshear-right quadrant diminishes, limiting the upward heat transport in the eyewall and thus lowering the warm core and leading to a weakening of the storm. In strong vertical shear (above 12 m s−1), the vertical tilt exceeds 160 km in 48 h of simulation 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on the upshear side is completely destroyed with low-level outflow. The axisymmetric component of eyewall convection weakens remarkably and becomes much less penetrative. As a result, the warm core becomes weak and appears at lower levels and the storm weakens rapidly accordingly. This up-down weakening mechanism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iously discussed. It emphasizes the penetrative role of eyewall convection in transporting heat from the ocean to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maintaining the warm core structure of the tropical cyclone. The vertical shear is found negative to eyewall penetrative convection.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90个ML ≥ 2.5的景谷6.6级地震序列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M0数值范围为1012~1016 N·m;拐角频率fc为3~16 Hz;视应力数值范围为0~15 MPa,平均值是2.14 MPa,中位数为1.39 MPa。同时,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景谷地震序列余震空间分布可分为北段、中段与南段,其视应力高低分布依次为:南段 > 中段 > 北段;表明主震发生后,震源区南段区域的应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后续5.8级\,5.9级强余震均发生在南段的根本原因。在视应力时间变化特征方面,5.8级、5.9级强余震的发生前,震中所在的南段视应力数值存在"逐渐变大-维持稳定"的特点。而后续未发生强余震的北段和中段,其视应力时间变化为早期快速调整,后续逐渐变化到各自区域的视应力均值水平;这类变化表明对于震源区南段,在强余震发生前的短时间内,南段区域首先出现局部应力不断挤压增强,并随后维持相对高值应力水平的"闭锁"状态,直到强余震的发生。因而,震后震源区余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对强余震可能产生地点判定有指示作用,其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序列中较强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对序列后续地震活动的判定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强余震的时空判定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常征 《地质与勘探》2020,56(4):845-851
电解锰压滤渣是工业生产金属锰过程中采用湿法酸浸电解工艺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这种传统的废渣处理处置方式,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次研究将电解锰压滤渣通过焙烧生产活性微粉、产生的脱硫烟气制硫酸,是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压滤渣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本文对"锰三角"地区拟建20万吨电解锰压滤渣焙烧生产活性微粉、脱硫烟气制硫酸生产示范线项目,进行了区域市场调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该项目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4162.7万元,为当地循环经济和锰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