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77篇 |
免费 | 12138篇 |
国内免费 | 191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40篇 |
大气科学 | 6604篇 |
地球物理 | 9444篇 |
地质学 | 34588篇 |
海洋学 | 9968篇 |
天文学 | 580篇 |
综合类 | 4147篇 |
自然地理 | 7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6篇 |
2023年 | 1716篇 |
2022年 | 3472篇 |
2021年 | 4154篇 |
2020年 | 3390篇 |
2019年 | 3767篇 |
2018年 | 3258篇 |
2017年 | 3139篇 |
2016年 | 3178篇 |
2015年 | 3844篇 |
2014年 | 3572篇 |
2013年 | 4357篇 |
2012年 | 4756篇 |
2011年 | 4640篇 |
2010年 | 4580篇 |
2009年 | 4219篇 |
2008年 | 4250篇 |
2007年 | 4048篇 |
2006年 | 3863篇 |
2005年 | 3201篇 |
2004年 | 2436篇 |
2003年 | 1734篇 |
2002年 | 1785篇 |
2001年 | 1575篇 |
2000年 | 1294篇 |
1999年 | 530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8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 mm(处理A)、100 mm(处理B)、200 mm(处理C)3种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 头状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 cm以上,处理B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 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2.
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两汉794座侯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各历史时期中侯国数量及其占总量比重、频率基本呈现“高—低—高—低”波浪形起伏的变化趋势。② 各历史时期侯国分布格局均呈现高度集聚状态,分布重心走向经历了由西→东、由东→西的反转,在距离与移动速率上呈现东汉>西汉的规律;西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东汉标准差椭圆X轴、Y轴、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③ 微观地理选择上影响侯国设置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因子,说明两汉侯国设置时更多考虑分布于距离道路、都城、区域中心城市较近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指向性”。此外,地形因子与区位因子在方向性上的转变表明各因子对侯国设置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体制动态变化,其与政治因素的关联度仍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253.
在杭州湾上海金山海域进行了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栽培试验并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的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真江蓠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盐度为15~25;适宜光照强度在90μmol/(m2.s)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20和光照强度90μmol/(m2.s)。海区栽培实验表明真江蓠可在杭州湾海域正常生长,全年平均特定生长率(RSG)为9.42%/d。 相似文献
254.
吸力基础与海洋工程大直径钢桩相比,具有成本低、安装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不受海况影响及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在海上风电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吸力基础沉贯至海床预定位置,是其发挥承载力和确保服役稳定性的前提。海床地基土体常以分层土形式分布,且各层土体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存在显著差别,导致吸力基础吸力沉贯机理非常复杂。明确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特性,有助于指导吸力基础在海上风电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目前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特性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归纳了其沉贯机理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土中吸力基础沉贯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的沉贯方法。 相似文献
255.
基于Fluent流体计算平台,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亚临界雷诺数Re=3900下“X”形排列五圆柱体结构群三维绕流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来流攻角α与间距比L/D两个关键参数对五圆柱体结构群的尾流区三维涡结构演化与流体力系数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流动互扰机理。研究表明:来流攻角和间距比的变化对五圆柱体结构群流动控制及互扰效应的影响显著。在小间距比工况下,观察到柱体群间隙区域内流体高速流动的现象,导致五圆柱体之间的互扰作用十分强烈。间隙流对中间圆柱体和下游圆柱体有较强的冲击作用,对其表面的流体力分布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大间距比工况下,当α=0°与L/D≥5.0工况时,柱体群尾流效应强于其间隙流效应。当α=22.5°与L/D=7.0时,位于下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流体绕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当α=45°与L/D≥6.0时,位于上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尾流区均会产生正负交替的漩涡结构。 相似文献
256.
延边地区地处吉林省的东部。研究区南部为渤海地块 ,北部为兴凯地块 ,东部与朝鲜和俄罗斯相毗邻 ,西部与吉中地区以敦化 -密山断裂为界。本文主要讨论本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阶段所形成的花岗岩类问题 ,并据此对渤海地块与兴凯地块之间的增生、碰撞、缝合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57.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层序地层与碳、氧、锶同位素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180、N(87Sr/86Sr)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并具规律性变化,整体上反映出研究区中侏罗世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气候、构造活动的演变,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8.
259.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我国重大铁路交通工程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如川藏铁路建设等,深埋、长大隧道数量多,常规垂直孔勘察方法无法满足精细化地质勘察的需求。采用水平定向勘察技术沿隧道设计轴线施工水平定向孔为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水平定向勘察技术的核心包括钻进技术、取心技术、钻孔轨迹控制技术、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综合测井技术等。结合国内外水平定向勘察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单次钻探长度超3000 m的水平定向多工艺钻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构建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水平定向勘察技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0.
针对我国东北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萘污染,筛选出了Acinetobacter和Pseudomonas菌属的高效萘降解菌群。该菌群对萘的耐受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够自动调节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不同pH值、萘初始浓度、温度和菌接种量对萘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适菌群生长的pH范围为7.08.0;萘降解效率和速率在1.005.00 mg/L范围内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萘降解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uass、GuassAmp、LogNomal、Poisson和Pulse数学模型对萘的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其降解速率更符合GuassAmp模型。通过将降解动力学模型中的常数与影响因素相关联,推导出了拟合度较高的多因素影响下的萘降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