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526篇
海洋学   27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湛文涛  赵文建  倪啸  杨和平 《岩土力学》2009,30(Z2):239-243
基于膨胀土可以直接用作路堤填料的分类指标体系,在室内开展了3种不同膨胀土的物理性质、击实性状、强度特性试验研究,验证广西百隆高速公路膨胀土路段的膨胀土也可以直接用作路堤填料,并结合现场实体工程的效果验证用改进CBR值、改进CBR膨胀量和稠度3指标作为膨胀土路堤填料的分类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通过对标准CBR试验和改进CBR试验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用改进CBR试验法评定膨胀土承载强度的合理性。由百色膨胀土的不浸水CBR试验,说明可以用封闭包盖对百隆路膨胀土路堤进行物理处治。实体工程中采用土性最差的1号膨胀土做填芯和用红黏土包边,得到的工程效果令人满意。由室内外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这3种百色膨胀土都可以直接用作路堤填料。  相似文献   
852.
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金林  水伟厚 《岩土力学》2009,30(Z2):457-460
对3 000~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工艺进行了详细地探讨,讨论了设计、施工、检测各个环节可能存在及所需要注意问题,供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现场指导施工、检测借鉴。  相似文献   
853.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中国近海14年多的测高海平面同化格网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平面变化主要主成分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特征.用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各海区主成分时间变化序列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海洋环流或洋流特征相对应.时频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的显著周期主要为年周期信号.其次,黄海和东海还显示准2个月的非稳态信号,东海和南海具有较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东海半年周期信号的能量不稳定.此外,在南海及台湾东部海域,首次发现存在较为显著的准540天周期信号,其动力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坎门和西沙验潮站资料的时频特征分析也验证了该信号的存在.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近海海平面在1993~2007年间的平均上升速率和其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54.
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原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实例的综合分析研究,论证了近年来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防治设计理念、治理程序、边坡监测和应急措施,认为在水及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工活动等方面的存在不利因素。由此,提出了由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组成的五阶段,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路堑边坡的防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855.
Organic carbon (OC) in definitely small area sediments(according to marine dimension)off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ture of regional differenc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marginal sea sediments.The distributions of OC in sediments with natural grain siz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Eh,Es and Fe^3 /Fe^2 are discussed.In addition,OC decomposition rates in surfacial/subsurfacial sediments are estimated.OC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0.26% to 1.8%(wt)in the study are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C content and i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various trends in surfacial/subsurfacial sediments exhibit the feature of regional difference remarkably in marginal sea sediments. The complicated distribution of OC in surface sediments 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acterial activity and abundance, bioturbation of benthos and physical disturbance. The OC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 in surfacial/subsurfacial sediments ranges from 0.009 7 to 0.076 a^-1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values may be mainly related to bacteria that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OC mineralization;meio-and macrofauna affect OC degradation both directly, through feeding on it, and indirectly through bioturb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arse sediments are also disadvantageous to OC preservation.In almost all the middle and bottom sediments the contents of OC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osition depth, which indicates that mineralization of OC in the middle and bottom sediments has occurred via processes like SO4^2- reduction and Fe-oxid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856.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ite saus-tralis)、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和香蒲(Typha latifolia)等湿地系统植物根区、无植物对照基质微生物分布状况以及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系统根区微生物数量不同,其湿地净化效果也不同;(2)季节变化显示湿地系统秋季的细菌总数量比夏季高;但对照系统夏季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秋季;(3)湿地系统总磷(TP)的去除率夏季高于秋季;(4)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根区微生物数量与TP、CODCr和凯氏氮(KN)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7.
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6.4地震,震中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造山带内的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附近,震源深度约11.4 km,震源机制解显示该次地震为一次纯逆冲型地震.我们于2015年7—8月期间完成了跨过祁连造山带紧邻穿过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震中区的大地电磁探测剖面(DKLB-M)和古浪地震大地电磁加密测量剖面(HYFP).本文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工作,获得了二维电性结构图.结合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获得的相对于欧亚板块2009—2015年GPS速度场分布特征,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主震与余震分布特征以及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等,探讨了门源MS6.4地震的发震断裂,断裂带空间展布、延伸位置,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背景等以及祁连山地区深部构造特征等相关问题.所获结论如下: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源区下存在较宽的SW向低阻体,推测冷龙岭断裂下方可能形成了明显的力学强度软弱区,这种力学强度软弱区的存在反映了介质的力学性质并促进了地震蠕动、滑移和发生;冷龙岭北侧断裂可能对门源MS6.4地震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该断裂为冷龙岭断裂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断裂,表现出逆冲特征;现今水准场、重力场、GPS速度场分布特征以及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均表明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为明显的一条边界断裂,受控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和阿拉善地块的阻挡作用,冷龙岭断裂附近目前正处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作用最强烈、构造转化最剧烈的地区,这种动力学环境可能是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与1927年古浪MS8.0地震和1954年民勤MS7.0地震相似,2016年门源MS6.4地震的发生同样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中的一次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858.
近景摄影中的场景较为复杂,通常不能采用常规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摄影方式,而是以单摄站旋转拍摄、多光束交会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增加了摄影测量后续处理的难度,尤其是模型选取以及空三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机助的可视化界面建立摄影方案图,实现检索功能,简化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859.
试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时限及其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南海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重磁场异常、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南海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限进行了新的解释。传统的观点是把新近纪作为新构造下限,依此观点,南海地区在古近系、新近系之间应为不整合接触,但在此阶段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构造事件。而符合南海地区准平原化阶段的时代是在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N12/N13)之间,在此时段普遍存在区域构造不整合接触和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及火山活动等构造变动事件。本文把中中新世末作为南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通过对南海地区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之间的构造变动事件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新构造运动在不同地点有时间和强度的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60.
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基于SIG的证据权法矿产资源评价体系结构和方法,并以西南三江成矿带为示范区进行了铜矿资源预测评价。示范区分别设置一个主结点和三个省级结点,并在结点服务器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与服务的部署。评价结果表明,基于SIG的矿产资源评价很好地解决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问题,提高了评价效率,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