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1篇
  免费   1718篇
  国内免费   2499篇
测绘学   1223篇
大气科学   1626篇
地球物理   1461篇
地质学   3894篇
海洋学   1603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758篇
自然地理   124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殷墟文化发生的环境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农业单元122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结果表明,安阳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中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最高,以禾本科、蒿属、藜科和十字花科为主,乔木植物花粉百分含量较低,以松属、桦属、胡桃属、黄栌属、栎属为主,应为西部太行山区传播而来。汪家店和茶店陂两个全新世地层自然剖面孢粉分析表明,约 10000cal.aB.P.以前,安阳地区分布着以松属、栎属、桦属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  约 10000~8200cal.aB.P.,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森林植被中夹杂着常绿栎等亚热带树种;  约 8200~3400cal.aB.P.,安阳地区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森林植被演变为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  商王朝在安阳地区建都后(3400cal.aB.P.后),乔木植物花粉急剧减少,草本植物花粉和中华卷柏百分含量升高,表明森林被大量砍伐,砍伐后的林地开垦为农田,主要种植禾本科等农作物;  两条剖面上部的冲积层中出现大量中华卷柏孢子,表明森林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古地貌面孢粉分析也证明殷商时期安阳地区生长有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和植被条件适于野象生存;  殷墟附近为禾本科农作物花粉高含量区,表明殷商时期农业已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932.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靖 《第四纪研究》2010,30(2):298-306
鉴定家养动物的系列方法包括形体测量、病理现象、年龄结构、性别特征、数量比例、考古现象、食性分析、DNA研究等。按照迄今为止出土的动物骨骼资料,中国主要家养动物开始出现的时间和种类依次为距今10000年左右出现狗,距今9000年左右出现猪,距今5000多年出现绵羊,距今4000多年出现黄牛,距今约3700年左右出现马和山羊,距今约3600年左右出现鸡。中国古代家养动物出现的模式可以分为直接在当地驯化和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地区引进这样两种。  相似文献   
933.
2000~2008年中国东北样带植被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过重建后的 2000~2008年生长季MODIS-NDVI时间序列逐年生长季均值对中国东北样带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植被NDVI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时间上,2001年与2002年NDVI均值比 2000~2008年9年均值分别偏低1.89%和1.44%,而2003年和2008年分别偏高2.92%和2.87%.在空间上,样带东部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在 2000~2008年间年际变化很小,NDVI波动在2%以下.样带中部半干旱区NDVI波动一般低于5%.而样带西部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区植被覆盖波动明显,NDVI波动于2003年和2008年分别出现了8.51%和6.35%高值,裸地甚至于2003年出现了高达15.07%的波动.研究区NDVI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遥感研究和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进行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监测时,不能用少数几次的监测结果预测变化趋势,这对"高空间分辨率-低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NDVI波动的空间差异,要求在变化监测时把重点放在NDVI波动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934.
河川径流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川径流参数是用于地表水资源评估、全球变化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现有的河川径流监测数据基于水文监测站点获取.近年来,受经济和政治原因的影响,全球水文监测站点在逐渐减少.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对区域乃至全球水文监测数据需求的增加,监测站点有限及监测数据格式多样等问题逐渐凸显.过去15年,卫星遥感技术在河川径流监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使上述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总结了河川径流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地基高低频雷达、航空航天雷达和多光谱卫星遥感监测3个方面;介绍了全球大型河川径流与湖泊水体动态监测重大应用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指出在未来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以及多水文要素探测能力遥感卫星发射之前,应充分利用遥感野外观测实验,完善河川径流监测技术方法,并综合应用已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多光谱和微波遥感数据,开展径流监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35.
王俊  雷宏武  徐芬  王静 《地下水》2010,32(2):155-157
固结沉降计算是工程建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固结沉降计算多是基于渗透数为常数的Terzaghi模型,这与实际的固结过程有较大的差别。采用Carman—Koze模型与一维非线性固结沉降模型进行耦合来模拟固结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固结导致的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固结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后期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36.
文靓  黄川友  殷彤 《地下水》2010,32(6):13-15
利用VB语言编写附加动量的改进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程序,并将其加载到Excel中,以湛江市区地下水为例研究水质状况。该模型采用黄金分割理论和试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显示:改进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能够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形关系,评价结果的精度有较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937.
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的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时,孔隙水压力变化常常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好坏。通过6个模型箱试验,监测不同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确定有效排水体间距。研究发现0.4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比0.8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好;排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与排水体类型有关,且距离排水体10 cm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仅为排水体内孔隙水压力的1/2弱;滤膜排水系统中的吹填土孔隙水压力下降幅度最快,B型排水板系统次之,而砂井系统最慢。另外,对于吹填土而言,排水体有效间距介于0.4m与0.8m之间,其中滤膜的有效间距最大,B型排水板次之,砂井远小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938.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存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中, 整体呈平卧的柱状大矿体, 矿床蚀变发育。本文报道了该矿床赋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 阿林诺尔赋矿花岗岩侵位于229.0 ± 2.2 Ma(MSWD=1.16), 为中三叠世, 与他人测定该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27±3.1 Ma, MSWD=0.07)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体的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成岩成矿的年龄也与该区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消减作用处于同一时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岩体具有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 富集Rb、Ba、Th以及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a以及Ti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Climax型斑岩钼矿的特征, 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俯冲板块上方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有明显的联系。阿林诺尔钼矿赋矿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是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向两侧大陆俯冲构造体制下地壳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9.
Palynological records in cores C4 and B106 from the Gulf of Tonkin reveal signals of paleo-monso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Before ∼ 13.4 cal kyr BP, the Gulf of Tonkin was exposed to the atmosphere and covered by grassland. Starting at ∼ 11.7 cal kyr BP, the Gulf of Tonkin was inundated by brackish water, indicat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he brackish algae Cleistosphaeridium, Sentusidinium and Spiniferites, a decrease of herb content, and an increase of Pinus. After Hainan Island was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e Leizhou Peninsula by Qiongzhou Strait at ∼ 8.5 cal kyr BP, a continuous mari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as found. The current patter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resent, with a general trend of current homogenization reflected by gradually decreasing quantities of Quercus pollen and a narrowing gap between the palynologic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reg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ree short periods of strengthened winter monsoons and currents were centered at ∼ 6.0 cal kyr BP, ∼ 2.7 cal kyr BP and ∼ 0.2 cal kyr BP and that two short periods of strengthened summer monsoons and currents were centered at ∼ 7.5 cal kyr BP and ∼ 3.4 cal kyr BP.  相似文献   
940.
正态分布检验在地下水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松  饶竹  黄毅  贾静 《岩矿测试》2010,29(5):585-589
对地下水调查中37种必测组分检测过程的替代物进行筛选,应用D’Agostino法对替代物的测量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利用正态分布函数"3σ"原则,定义了各替代物质量控制指标的有效区间。应用正态函数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计算得到各替代物有效区间内的正态函数分布概率均大于97%,替代物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二溴氟代甲烷、甲苯-d8、对溴氟苯、1,2-二氯苯-d4、氟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过程处于稳定的监控状态;2,4,5,6-四氯间二甲苯、二丁基氯菌酸酯、p-三联苯、十氯联苯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监控指标分析过程能力不足。建议参考美国EPA方法中有关监控指标质量控制区间的要求,适当放宽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流程中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区间的有效范围。正态分布在地下水检测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