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9篇 |
免费 | 915篇 |
国内免费 | 15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5篇 |
大气科学 | 539篇 |
地球物理 | 563篇 |
地质学 | 2737篇 |
海洋学 | 683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261篇 |
自然地理 | 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226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343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323篇 |
2009年 | 284篇 |
2008年 | 320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为研究BDS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的特征,在强多路径环境下进行连续多天短基线静态数据采集,并计算双差观测值残差序列,分GEO、IGSO、MEO 3类卫星分析BDS多路径重复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路径效应对BDS静态基线解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DS多路径误差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其中GEO及IGS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1 d,M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7 d;G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具有系统性偏移,但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时间发生缓慢变化,因此长时间的静态观测并不能平滑该误差,从而导致在较强多路径环境下,BDS多路径误差对其静态解的影响可达cm级。 相似文献
52.
53.
小波和IHS变换结合实现ETM图像波段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波变换和IHS结合的方法实现了ETM多光谱波段和ETM全色波段的融合,并与传统的IHS融合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波和IH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优于IHS方法。 相似文献
54.
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体过程及成岩成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出发,通过分析古生界不同层位流体成岩成矿事实与盆地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南秦岭早古生代—泥盆纪演化时期多幕流体过程和成岩成矿效应。幕式流体成岩成矿最早可追溯到早寒武世,区域上从东到西形成了重要的碳硅质岩中重晶石/毒重石矿床及金、铂族元素矿化;早、中志留世继续发展,形成了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碳酸盐岩、硅质岩与铅-锌、金矿床;中泥盆世为最强烈的一次热水沉积活动,其规模大、热水沉积产物多样,形成了泥盆系硅质岩-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白云石岩中的铅锌(铜)矿床、铁白云石硅质岩中铅锌(铜)矿床以及钠长石角砾-铁白云石板岩中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55.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56.
曾胜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30(1):96-101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不同时次的遥感影像,探讨成都市地表温度、热岛强度、热岛等级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成都市热岛效应明显且夜间夏强冬弱,地表温度呈条状分布;日间城市多数区域属于弱热岛以上等级,中心城区偏向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夜间强热岛面积扩张,冬季热岛等级增加明显;2002~2012年,城市热岛等级增加,强热岛面积扩张,但存在昼夜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57.
影响力传播模型IDM用于挖掘和分析BBS上观点领袖以及热门话题,它主要以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通过简化影响力运算法则,对IDM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直观。此改进后的IDM模型可运用到社会网络中,能更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网络中各通信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和距离,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58.
可扩展编码从编码入手解决网络带宽自适应问题,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视频流的抗误码性。在opnet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基于可扩展编码的P2P网络视频仿真系统,对仿真系统中的资源发现型机制和流媒体的传输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具体描述了仿真系统的搭建过程,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9.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evaluat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arine resource exploitation, net-collected phytoplankton and physical-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Xiangshan Bay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of 2010. A total of eight phyla, 97 genera, and 310 species were found, including 232 diatom species, 45 dinoflagellate species and 33 other taxa.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s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P<0.001) seasonal difference with the average of 60.66×104 cells/m3. Diatoms (mainly consisting of 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Cerataulina pelagica, Skeleto n ema costatum, and genus Chaetoceros)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in all seasons. We found grea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similarity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 that temperature, nutrition, illumination, and salinity were the main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microalgal assemblag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an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change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coincided with increase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in this bay (e.g. operation of coastal power plants, intensive mariculture, tidal flat reclamation,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xercise caution when deciding upon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the sea-related economy. 相似文献
60.
以山东省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有机质演化程度等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石炭-二叠纪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发育厚度大而稳定,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0.7%~1.7%之间,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9.0%之间,是页岩气主要富集层位。以含气量不小于0.5m3/t、镜质体反射率不小于0.5%、有机碳含量平均不小于2.0%等为资源量评价标准,建立有机碳含量与含气量关系模型,估算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潜在地质资源总量为5 736.75×108 m~3,明确了具有勘查价值的区域有鲁西南含煤区、黄河北含煤区、阳谷-茌平含煤区和临清坳陷,为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下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