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西北地区东部冬季降水与次年沙尘暴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0,他引:7  
张杰  郭铌  荻潇泓 《中国沙漠》2004,24(5):603-606
选用1970-2000年西北地区88个气象站的冬季降水量和1971-2000年沙尘暴日数资料, 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分析了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西北冬季降水第一载荷向量分布有一定差异, 第二载荷向量零线位置基本以干旱和半干旱区界限为准, 各自然气候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具有不一致性的特征; 以民勤为代表站的A区、以敦煌为代表站的C区冬季降水量与次年沙尘日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冬季降水对次年沙尘多发的春季下垫面土壤湿度、地表粗糙度等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从而对代表了沙漠气候特征的A区和代表西风带影响的沙漠戈壁C区的沙尘暴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2.
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近今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从大范围向中、小范围深入,从大农业综合评价转向农、林、牧单项评价甚至单作物评价,旅游用地评价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等非农业用地评价也得以展开。评价理论全面深化,计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日益广泛应用。这些表明,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努力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大力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革新研究手段,建立土地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973.
通过成矿热液、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形成的冷液矿物的包裹体成分、温度和盐度测定,作了有关的系列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溶液的低温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成矿期和矿后热液均为弱碱性,但进入表生溶液则转为弱酸性;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的lgf(H2)、lgf(CH4)和lgf(CO)均较成矿期明显下降,尤以lgf(CH4)最显著,相反,lgf(S2)则有明显提高;从含硫原子团的性质看,成矿期热液主要含H2S和HS-,而矿后热液和表生溶液主要含SO2-4、KSO-4和NaSO-4。这些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金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的迁移形式以及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974.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parameters for deuterium excess of brines, which were sampled in the Si-chuan Basin, show obvious regularities of distribution. The brine isotopic composition shows distinct two systems of marine and terrestrial deposits, with the Middle Triassic strata as the boundary. Brin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arine deposits is lower whil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MOW,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brines were derived from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evaporating degrees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the Sinian strata, up to the Cambrian,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and the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the δD values of brines tend to become relatively positive with the strata becoming younger. Brines of terrestrial deposit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isotopic composition is close to the globe meteoric water line (GMWL). Brines of transitional deposits between marine and terrestrial ones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have δD and δ18O values falling between the two end members of marine deposit brines and precipit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brines are a mixture of precipitation and vaporing seawater. Water samples from the brine-bearing strata of different ages show various deuterium excesses (d) with an evident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age of strata gets older and older. Brine-bearing strata of the Triassic Leikoupo-Jialingjiang Formation, th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the Cambrian and Sinian strata are all carbonate rocks which have experienced intensive water/rock reaction and the deuterium excess essentially changes with time. All brine-bearing-strata surrounding the basin or faults, as well as those brine wells exploited for resources, have been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he precipitation supply. Therefore, the deuterium excesses of their brines have increased to different extents,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involvement of meteoric water. Th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 values of the brines from different Triassic strata are related to the embedded depth of the strata. The deuterium excesses of brines become lower with increasing burial depth of the strata.  相似文献   
975.
对湘南粤北的扶溪岩体、九峰岩体、南岭地区基底地层的四堡群,以及板溪群、震旦-奥陶纪等岩石进行了主元素及痕量元素含量测定。同时对扶溪和九峰两岩体测定了Sm-Nd同位素含量,初步判断该二岩体的源岩可能是元古代的具陆壳性质的岩石。利用非实比平衡部分熔融公式对上述岩体的岩石成因作了痕量元素定量模拟,进一步确证了该二岩体的形成过程及源岩性质。  相似文献   
976.
广西合浦县烟墩岭火山是一座第四纪小型中心式喷发的火山,是我国华南火山在第四纪喷发活动的代表之一。烟墩岭火山岩岩性为粗面玄武岩,Mg~#值(59~69)中等偏高,而钛和碱质成分相对较高。烟墩岭火山岩及周边的烟头岭样品的稀土含量较为稳定,配分型式极其相似,几乎一样,REE 丰度模式呈稍陡的向 HREE 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它们的微量元素原始地幔配分型式也很相似,暗示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烟墩岭火山岩的 Ba/Nb 比值变化范围远小于琼北和涠洲岛玄武岩,而 La/Nb 比值三者相近,都是低而稳定,与洋岛玄武岩数值接近,不相容元素 Nb/U-Th 图解也说明烟墩岭火山岩来自于类似于洋岛玄武岩的地幔源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化学证据都表明,烟墩岭地区火山岩虽不是原生地幔玄武岩浆的喷出物,但只经过低程度演化,未受到强烈的结晶分异的影响,也未受到地壳的混染。其~(87)Sr/~(86)Sr 和~(143)Nd/~(144)Nd 数据变化范围很小,具有低Sr 同位素比值和高 Nd 同位素比值的特点。本文采用火山岩 K-Ar 法测定了烟墩岭火山活动的时代,结合火山岩地质特征和前人资料,火山活动时代确定为第四纪早更新世,与北部湾涠洲岛早期火山活动及琼北早更新世多文岭期火山活动时代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977.
本文通过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本区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探讨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的转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于开发利用该类型金矿的原生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145.2~150.2℃,155.6~160℃及169.9~177.9℃等三个温度区间。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流体充注,时间在162.1~157.2 Ma之间(晚侏罗世)。通过包裹体冰点的测定,得到每一期流体的盐度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背景,推测油气主要是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内部运移,同时也可能有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等深部的热液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石炭系—二叠系,参与了油气的运聚,这在研究区今后的油气成藏研究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979.
辽吉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培  徐克勤 《地质学报》1999,73(3):231-242
辽吉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赋存有众多的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的金矿多数受辽南地体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或其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产物-花岗片麻岩的控制。对于这些金矿床的成因主要有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两种认识。笔者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后认为,该区金矿床有元古宙变质热液成因,中生代大气降水热液成因和中生代岩浆热液成因三类。  相似文献   
980.
西北地区MODIS/NDVI与MODIS/EVI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嘉  郭铌  贾建华 《干旱气象》2007,25(1):38-43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MODIS/NDVI和MODS/EVI 2种植被指数的特点,利用2003年植被生长期TERRA/MODIS资料和西北地区植被类型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MODIS/NDVI和MODIS/EVI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型植被随时间变化特征,比较了大气订正对NDVI和EVI的影响。结果表明:NDVI和EVI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与降水空间分布形式比较一致。NDVI与EVI值的差异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类型植被NDVI和EVI变化特征一致。大气对NDVI和EVI的影响较大,大气订正前许多地区NDVI值小于EVI值。大气订正使NDVI增大,EVI减小,大气订正后NDVI值普遍大于EVI值。通过对大气气溶胶粒子较多地区的NDVI和EVI值的对比分析,EVI具有较好的抗大气气溶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