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1篇
  免费   1183篇
  国内免费   1859篇
测绘学   766篇
大气科学   1333篇
地球物理   1521篇
地质学   3422篇
海洋学   1098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607篇
自然地理   92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在传统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定义,区别在于邻域半径:前者为常量,后者为变量。设计实现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算法,该算法以空间对象为计算粒度,分为计算缓冲区边界点、生成缓冲区多边形、筛选缓冲区多边形内空间对象3个步骤,并从算法执行机理的角度对其做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解决了传统缓冲区分析难以处理图层内以空间实体为分析粒度的问题,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亦优于传统缓冲区分析算法。  相似文献   
692.
利用10个气象站点2001、2005、2010,2014年风速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晋北沙漠化地区起沙风风况及输沙势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起沙风频率和起沙风平均风速均为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各季节和全年年际变化均表现为大致减小趋势;输沙势显示研究区春季处于中风能环境,是最主要的风沙活动期,其他季节和全年整体上均处于低风能环境;春季风能环境总体呈减弱趋势,这可能是导致研究区2000年以来沙漠化逆转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地势影响,研究区春季风能环境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趋势,最高值位于东北部的大同盆地。  相似文献   
693.
Studies of supercontinental cycle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ssembly, breakup and dispersal of supercontinents, and studies of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largely on the growth and loss (recycling) of the crust. These two problems have long been studied separately from each other. The Paleozoic–Mesozoic granites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have commonly positive Nd values, implying large-scale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in the Phanerozoic. They coincid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with the Phanerozoic Pangea supercontinental cycle, and overlapped in space with the P-wave high-V anomalies and calculated positions of subducted slabs for the last 180 Ma, all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hanerozoic Laurasia supercontinental assembly was accompanied by large-scale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in central Asia.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re may be close and original correlations between a supercontinental cycle,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and catastrophic slab avalanches in the mantle. In this model we suggest that rapid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occurred during supercontinent assembly, whereas during supercontinental breakup and dispersal new additions of the crust were balanced by losses, resulting in a steady state system. Supercontinental cycle and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are both governed by changing patterns of mantle convection.  相似文献   
694.
轻非水相液体(LNAPL)进入到地下环境中,首先在非饱和带进行垂向迁移,到达毛细带后在地下水面以上形成饱和透镜体。准确预测LNAPL渗漏在毛细带形成的透镜体厚度,对于LNAPL的去除及污染含水层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模拟实验测定了水-油两相吸湿及脱湿曲线,采用水-油饱和度-压力曲线拟合出了吸湿及脱湿进入压力。根据透镜体达到稳定状态时脱湿、吸湿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透镜体厚度的预测计算方法,并以中砂和粗砂为例,预测出实验条件下柴油在毛细带形成透镜体稳定时的厚度分别为4.61 cm和1.29 cm。通过室内模拟槽实验,测得柴油在中砂和粗砂中迁移时形成的透镜体厚度分别为5.30 cm和1.50 cm。预测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0%和14.0%。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脱湿与吸湿曲线是在非干燥情况下测得,从而导致预测的透镜体厚度偏小。  相似文献   
695.
渤海B油田主要目的层为东营组,与上覆馆陶组底部相距50~80 m。馆陶组底部发育1套或多套高速高密砾岩,局限分布,致能量损失,使下伏储层的地震响应变弱,严重影响着储层真实范围的识别。为此,本文首先从地震波传播理论出发,分析砾岩致能量的反射与透射损失效应。其次基于正演模拟,分析砾岩致能量损失程度,相同的累积厚度,砾岩的层数越多,损失越大;据正演模拟结果及井震结合,描述3种地震相即单套砾岩、多套砾岩、无砾岩的平面展布形态,再结合地震属性定量分析储层能量损失程度的平面分布范围。然后提取不同地震相的能量补偿因子,提出基于相控的能量补偿法进行相应的振幅补偿,即单套砾岩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进行反射系数补偿,对多套砾岩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进行多次透射系数的补偿。最后定量消除上覆馆陶组砾岩对下伏东营组储层的能量屏蔽影响,刻画出储层的真实平面范围,并获得钻井成功,充分证明了本次研究的有效性,并实现精确预测潜力区域。  相似文献   
696.
为研究雾和霾天气下VOCs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11月19日—2021年1月15日在江苏省东海国家气象观测站进行为期58 d的外场观测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捕获2次辐射雾和2次霾天气过程,获得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VOCs、O3等7种要素100多条垂直廓线。结果表明:时间上,霾过程夜间VOCs体积浓度(0.225~0.253 ppm(parts per million, 1 ppm=10-6))明显高于白天(0.191~0.205 ppm),雾形成前体积浓度(0.121~0.239 ppm)显著高于雾过程(0.056~0.209 ppm)。雾过程中VOCs体积浓度与雾强度变化相反,雾层高度与VOCs体积浓度剧烈变化高度一致,雾层(<200 m)中VOCs体积浓度(0.172~0.178 ppm)明显减小,显著低于雾形成前(0.195~0.240 ppm),雾层以上浓度变化大,雾结束后1 h内保持雾过程中分布特点。雾对逆温层中的水溶性污染物有清除作用,VOCs体积浓度和O3质量浓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697.
王念  卢致宇  徐建红  张红  张霄羽 《遥感学报》2021,25(8):1848-1861
地表温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是地球系统、大气系统以及地—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的重要参量.在陆地—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水汽含量、NDVI指数、下垫面变化等因素会对地—气热量传输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地表温度产品(MYD11A1)以及气温站点数据(GSOD)获得全国尺度下地表温度年最大值、近地面气温年最大值.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698.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1966~2005年海南地区18个市、县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丰要旱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全省雷暴集中发牛在4~10月,盛发期在5~9月;雷暴异常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表现在雷暴频繁年低纬地区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雷暴偏少年则副高较强,脊线偏西.不稳定凶子K指数和TT指数对海南的雷暴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99.
侯梦玲  王宏  赵天良  车慧正 《大气科学》2017,41(6):1177-1190
本文利用GRAPES_CUACE大气化学模式对京津冀地区2015年12月重度雾霾过程进行了模拟和评估。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对比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京津冀地区能见度和PM2.5的逐日变化情况,但模式存在对伴随着重污染发生的低能见度模拟偏高的问题。以12月5~10日的重度雾霾过程为重点,针对地面风速、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PM2.5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染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过程平均风速低于2 m s-1,边界层平均高度低于600 m,相对湿度较高。模式低能见度模拟偏高可能因为:(1)模式模拟重雾霾时段的PM2.5极大值浓度偏低。(2)模拟相对湿度存在系统性偏低的误差,这一误差对能见度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相对湿度会通过影响可溶性气溶胶的吸湿增长过程影响气溶胶质量浓度,导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计算偏低;二是目前模式中采用的能见度的参数化公式考虑了相对湿度对气溶胶吸湿增长的影响,没有考虑雾滴的直接消光作用。  相似文献   
700.
为提高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兴仁市气象局研发了强降水天气过程“三个叫应”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省级气象大数据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了降水量监测、告警、图形化显示、自动显示叫应对象信息、自动生成服务材料、记录值班日记、生成工作总结等功能。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大幅提升了业务自动化程度和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