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61.
单颗粒锆石 Pb-Pb 蒸发法在西秦岭柴家庄花岗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 Pb-Pb 蒸发法获得柴家庄岩体的成岩年龄为307~308(±5Ma),应属海西期,而非印支期;并认为前人所测黑云母 K-Ar 年龄 198~206Ma代表地质构造热事件的年龄;岩体的时代确定对研究柴家庄金矿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2.
Although over recent years, sensitivity and precis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raditional analyt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article size of samples has remained at 74 μm (-200 mesh). For this reason, the uncertainty caused by inhomogeneity in test portions of the sample itself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analytical uncertainty. Therefore, to reduce this total uncertainty, the first step is to improve the homogeneity by reducing the particle size of a sample. For this purpose, we have investigated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reference materials. Using the modern ultra-fine crushing technique (jet mill), six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MSAn and MSCS-1 to 5 were prepared and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s of these samples were measured using a laser particle-analyser.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se samples was 4–5 (im and the largest particle size was less than 30 (im. MSAn will be used as the sample for a future GeoPT(tm) proficiency testing round and MSCS-1 to 5 will be prepared as reference materials. All geochemical laboratories are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me. The processing and use of ultra-fine samples (< 30 μm)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oanalytical techniqu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potential reduction in the mass of test por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oanalyt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363.
定常态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定常条件下二维和三维空间上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比较了Hadley环流和副热带高压动力学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地球自转 ,在副热带地区出现了最大的经向质量通量的辐合 ,导致了纬向平均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 ,除了在北半球夏季 ,通常副热带高压脊线随高度增加向赤道倾斜。Hadley环流的下沉支从对流层顶垂直地延伸到行星边界层。因此副热带高压脊线与该下沉支在自由大气中位置分离 ,年际变化反相 ;在行星边界层中摩擦耗散作用使两者重合 ,年际变化同相 ,但垂直运动对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不起作用。三维空间上 ,沿行星边界层的副热带高压脊线处为下沉运动 ,副热带大洋东部强烈的下沉运动对应着强烈的向赤道气流。自由大气中 ,垂直下沉运动的分布与副热带高压的分布不同。大洋上副热带高压东部大气下沉 ,副热带高压西部大气上升。这一方面与等熵面的北高南低的倾斜分布在动力学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还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也与非绝热加热密切相关。总之 ,不论是在自由大气还是在边界层中 ,不能简单地把下沉运动看成是副热带高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4.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及其与海温的滞后相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月平均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降水的气候特征。由于其降水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复杂性,为便于研究其与海温的关联,特别是海温对降水的影响,根据台站间降水变化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与海温相关的一致性,将中国东部区域分成四个子区域。以长江流域的降水为代表,分析了海温对降水的超前相关。给出了主要影响海区和它们的超前时间。综合各影响海区海温和超前时间建立的回归方分析表明:回归降水和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大于0.85。回归的平方根误差是其标准差的60%和平均雨量的15%。另外还分析了海温与降水相关与环流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65.
利用位涡方程和热力适应原理,讨论了因非绝热加热的空间不均匀性导致的大气 动力特征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了副热带地区的深对流凝结潜热加热的垂直非均匀性使副热带高压在中低空出现在热源区以东,在高空出现在热源区以西。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平非均匀加热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区以北,虽然非绝热加热消失,但存在加热的水平梯度在西风环流的背景下在高低层造成深厚的负涡度强迫。因而高层热源北部边界附近的西风向南偏转进入加热区,造成加热区北部边界及其以北发生次级辐散;低层热源区的南风发生反气旋偏转,汇入加热区外的西风气流中,造成低层加热区北部边界及其以北发生次级辐合。结果该区域产生了垂直上升运动及负的涡度强迫源,对应着异常强烈的反气旋环流。该负涡度强迫源还通过能量频散,在西风带中以Rossby波的形式向中高纬传播,影响中高纬地区的异常环流型。  相似文献   
366.
The vertical velocity at the top of Ekman layer caused by katabatic winds is proposed and deduced. By com-puting actual data we jet a distribution of the velocities over Antarctica. The distribu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cyclone and anticyclone over Antarctica.  相似文献   
367.
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北祁连山出露有中寒武世中晚期和早中奥陶世两期蛇绿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5.5 Ma和440-460 Ma的两期高压变质带赋存于中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中。大量地质记录揭示北祁连山是介于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间的一个早古生代缝合带。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是复杂的。中寒武世早期统一的中国古陆经陆内裂谷作用发生裂解,于中寒武世中晚期形成北祁连洋。到晚寒武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早奥陶世北祁连地区再次拉张,遭受第二次大洋化,到中奥陶世形成具沟弧盆体系的成熟大洋。晚奥陶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于晚奥陶世末碰撞成山,志留纪在新生褶皱山系前形成前陆盆地,盆地底部的下志留统下部层位的磨拉斯可视为碰撞造山的标志。到泥盆纪进入碰撞期后造山阶段,泥盆纪磨拉斯则作为碰撞期后造山作用的标志。北祁连山及其邻区经历了石炭-三叠纪上叠盆地发展阶段,到侏罗纪进入陆内造山阶段。陆内造山作用的主要特征是山脉抬升、盆地沉降,形成盆-岭构造。这个作用一直持续到现在。笔者还对碰撞作用和造山作用的类型进行了讨论。认为软碰撞(soft collision)引起洋盆闭合,但不造山,硬碰撞(rigid collision)使残留海盆闭合并形成新生褶皱山系。在北祁连可以辨认出碰撞造山、碰撞期后造山及陆内造山这3种类型各具特征的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368.
适用于独立网的区域性椭球的确定方法及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或工程控制网的特点,本文探讨了按不同方式定义的独立网椭球的性质及其与平均高程面的关系,认为第四种棉球优于其余三种椭球。  相似文献   
369.
扫描质子探针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毅民  朱节清 《岩矿测试》1990,9(3):222-227
扫描质子探针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区分析、痕量元素分析和元素空间分布分析手段。本文简要介绍扫描质子探针的方法原理、特点、实验装置及其应用,特别指出了在地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