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9篇
  免费   1479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1753篇
地球物理   3333篇
地质学   4514篇
海洋学   710篇
天文学   611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85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725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933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1003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Limestone cave deposits (speleothems) provide archives for past changes in regional climates over a range of timescales. While δ18O and δ13C in speleothem calcite have been commonly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s, we report here further efforts in the use of 87Sr/86Sr and Sr/Ca signals in speleothem calcite to deduce paleomonsoon variability near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A two end-member mass-balance model of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trontium in a cave system is used to estimate variation of the 87Sr/86Sr ratio in sediments overlying a limestone cave. We show that this ratio reflects climate-driven variations in the provenance and the extent of chemical weathering of the epikarstic sediments. The measurements of 87Sr/86Sr made on a well-dated stalagmite, SFL, from Buddha Cave (33o40N′ 109o05′E) show ratios of 0.71092 to 0.71133 (±0.00001 as 2σ) during relatively cold periods (e.g.,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5b, 5d, and 8), lower than ratios of 0.71133 to 0.71194 during relatively warm periods (e.g., MIS 5a, 5c, 5e, and 7). As changes in the Sr/Ca ratio may affect speleothem 87Sr/86Sr, we show that the direct use of speleothem 87Sr/86Sr is less ideal than our modeled 87Sr/86Sr for the exogenic Sr source above the cave as a paleomonsoon proxy. Using the δ18O, δ13C, Sr/Ca, and 87Sr/86Sr records of the stalagmite, we reconstru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for the time period between 70 and 280 kyr ago.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mmer monsoons were more intense during interglacial periods than during glacial periods.  相似文献   
992.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根据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磁异常与金矿体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垂向分带规律,归纳出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4.
由震源机制和地震波各向异性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吕庆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7,43(4):337-346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95.
福建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中性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认为二者为不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区,为省内双峰式火两端员岩石间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例征。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模拟,阐述了加筋土的加筋作用原理。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别对不加筋、仅加砂垫层、加一层土工格栅砂垫层、加两层土工格栅砂垫层四种不同的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加筋方式下加筋土路基竖向位移、侧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应力和筋材拉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7.
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  相似文献   
998.
孙洋  马昌前  张超 《地学前缘》2011,18(2):85-99
对大别山造山带的鲁家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鲁家寨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816±17)Ma).鲁家寨花岗岩总体具有高硅(SiO2 69.13%~75.47%)、准铝-弱过铝(A/CNK=0.98~1.01)的化学组成特征.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铬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水分配系数(Kd)是表征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包气带中迁移能力的重要参数,受污染物质量浓度、pH值、有机质质量分数、铁铝氧化物质量分数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分配系数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分配系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程;并以分配系数、泄漏量、土壤孔隙度、初始含水率为风险因子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以某工厂铬废液的泄露为案例,采用构建的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处地下水被污染的风险等级为中等。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监测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全球蒸发岩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 其最发育时期为震旦纪-寒武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白垩纪, 且具有幕式分布特点.它们在一定区域(低纬区)常大规模集中发育, 跨越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 面积和厚度巨大, 时代跨度较短且连续, 笔者称之为巨量蒸发岩省.本文基于全球蒸发岩层系古板块再造、沉积岩相恢复、地层柱状对比、盆地构造分析等方法, 对巨量蒸发岩省的发育、分布、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巨量蒸发岩省形成、分布与地史中的造山带演化、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干旱气候带(南北纬30°之间)、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其主要形成于干旱环境下相对封闭、靠海水潜流补给的台地和盆地中; 所处的构造单元主要为泛大陆板块内部狭长的裂谷带、特提斯造山带的残余洋盆、海-陆过渡带、陆表海或孤立板块的台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