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5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2203篇
测绘学   803篇
大气科学   1269篇
地球物理   1706篇
地质学   4081篇
海洋学   1010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559篇
自然地理   905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吉木萨尔凹陷为准东地区重要含油气单元.吉15井工业油流的获得显示出石炭系具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 该区石炭系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发现其地层超覆、削蚀关系明显,可追踪对比性强,是区内石炭系重要层组划分标志, 可划分出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简称巴山组)和下石炭统,首次对该区石炭系构造单元进行系统划分.  相似文献   
102.
多普勒天气雷达需要一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大量的基数据到微机中的实时传输,同时将控制命令传送到雷达处理器中。利用FPGA器件zynq-7000具有片上系统(SOC)的结构特点,构建一个具有高速传输功能的典型信号处理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芯片88E1518作为数据传输接口,以内嵌的Cortex-A9处理器作为接口的配置和控制部件,通过裁剪和重构Linux操作系统运行由C语言开发的软件应用系统程序代码,实现千兆以太网接口以及数据传输与命令交互功能。有限次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采集系统容易达到64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雷达数据采集的需求,未出现性能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03.
2020年1月25日,藏东昌都丁青地区发生5.1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发生在监测能力较低地区,但震前仍监测到小震调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文中系统总结了地震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发现:震源机制解显示为拉张型破裂,最近断裂为巴青—类乌齐断裂;序列活动特征、序列h值和b值计算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东地区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背景,丁青5.1级地震的发生未能缓解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4.
降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业务数值模式,通过不同的对流潜热加热的敏感性试验,研宄降水对西太平洋反气旋中、短期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在垂直方向的不均匀将引起加热区附近风场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改变.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降水区位置的变化.由此证明,在中短期过程中,降水与副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5.
MIL 090070陨石是2009年美国南极陨石搜寻项目(ANSMET)在南极横断山脉米勒山区(Miller Range)发现的一块月球陨石,属于斜长岩质月表角砾岩。它具有典型的碎屑结构,主要由岩屑、晶屑、玻屑和细粒基质组成。岩屑以复合斜长岩质岩屑和斜长岩岩屑为主,其次为辉长岩质斜长岩岩屑、辉长岩岩屑、辉长苏长岩岩屑、辉长岩质橄长岩岩屑和橄榄辉长岩岩屑等。晶屑有普通辉石、易变辉石、斜长石、尖晶石、石英和钛铁矿等矿物。玻屑主要为斜长石质的玻屑,呈细长或弯曲条状,多具裂纹。MIL 090070陨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斜长石(86 vol%,An92—99)、橄榄石(6 vol%,Fo53—89)、辉石(7 vol%,En25—83Fs7—43Wo2—45),以及少量的尖晶石、钛铁矿和石英等;其中,辉石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二种。MIL 090070陨石中橄榄石和辉石的Fe-Mn值分布明显不同于地球、火星、金星和小行星的样品,基本落在月球岩石范围。MIL 090070陨石在多期次冲击和胶结作用下,岩屑的矿物成分和粒度不断变化,岩屑类型更多样,更复杂。基于MIL 090070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碎屑类型及结构的特征等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月球物质的形成及月岩—月壤演化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在淮南矿区,常年大规模地下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面积的沉陷水域。选取潘集和顾桥2个不同类型沉陷水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同步的地面实测数据和环境卫星数据,利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不同时段沉陷水域水质富营养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沉陷水域水体都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不同类型沉陷水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时间上看,沉陷水域5月份的富营养化程度要明显高于11月份。从空间上看,顾桥沉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要明显高于潘集沉陷水域。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精河M_W6.3地震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精河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周围主要断层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以及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精河地震产生的地表隆升最大值约为6.6cm,沉降最大值约为1.8cm;水平位移方向呈现震中南北侧向震中汇聚、震中东西侧向外"流出"的特点。(2)精河地震产生的水平面应力场展布南北侧物质主要受到指向震中的拉张力作用,东西两侧物质主要受到因震中过剩物质东西向排出而导致的东西向挤压力作用。(3)震中西侧距震中约20km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中段和震中东北部距震中约50km的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西段的库仑应力加载均大于0.01MPa,即2处为地震危险区。(4)在震源深度为8~12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5.5%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即受到主震的的触发作用;在深度为4~8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7%受到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在详细分析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防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地震台站的构成特点,研究了台站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同时,以余山地震台为例,具体说明了防雷措施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为典型地区,特别注意高原与毗邻地区的联系,以从全球尺度探讨高原的各种过程,目标集中在大陆碰撞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以过程为主线贯通碰撞机制、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时间上着重新生代以来,在不同精细时间尺度上定量地描述碰撞和隆升的动态过程及环境变化。运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各学科之间有机交叉、综合研究的方法,开展大陆碰撞动力学、环境变化、现代表生过程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大陆岩石圈碰撞过程及其成矿效应;高原隆升过程与东亚气候环境变化;青藏高原现代表生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青藏高原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在完成研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项目取得如下的突出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进展: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青藏高原南北缘山盆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青藏高原整合构造模型与成矿成藏评价;新生代高原北部重大的构造变形隆升事件序列;高原周边环境变化事件及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发展变化的影响;高分辨率气候动态过程及变化趋势;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碳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与预测;高原土地覆被变化、恢复整治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位置服务应用的兴起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高精度导航定位需求正在从孤立的区域延伸到无缝的全域,从专业群体走向大众用户。然而,实时、连续、完备的行人导航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室外区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信号易受遮挡影响、室内环境Wi-Fi/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地磁指纹库更新频繁、室外内过渡区域平滑切换困难等。此外,大众移动智能终端的定位传感器受成本与功耗限制,观测数据一般噪声较大且稳定性差。因此,提出设计了云-端协同的大众行人用户室内外无缝精密定位方案,突破了信标指纹库的众包采集与快速更新、智能手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精密定位、室内外无缝切换等关键难题,研制了大众行人协同精密定位软件,通过综合利用位置服务平台提供的协同精密定位增强信息,以及智能手机终端获取的多源观测数据(GNSS、微型惯性测量单元(miniatur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IMU)、Wi-Fi、BLE、磁力计及气压计等),实现了大众用户室外精度优于1.5 m,室内精度1~3 m,并具备室内外平滑切换能力的导航定位服务,支撑了大众用户室内外无缝精密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