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0篇
  免费   3172篇
  国内免费   4237篇
测绘学   1341篇
大气科学   3202篇
地球物理   4128篇
地质学   8758篇
海洋学   2181篇
天文学   628篇
综合类   1691篇
自然地理   2110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945篇
  2019年   1012篇
  2018年   1117篇
  2017年   971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892篇
  2014年   1116篇
  2013年   1049篇
  2012年   1018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1049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78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INTRODUCTION Tunnel typeanchoragehasobviousadvantages inbearingcapacityversusinvestment(LiuandHu,1996).However,itisrarelyusedinapracticalpro jectbecauseofitsrequirementofgoodrockcondi tions.Siduhebridge(Fig.1),whichliesintheBa dongmountainsinthewestplatea…  相似文献   
942.
Riparian zones act as important buffer zone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us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aquatic ecosyste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iparian zo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at land us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phosphorus (P) retention. A spatial basin-scal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P retention and land use effects could be important in preventing pollution in riparian zones. In this study, a riparian phosphorus cycle model based on EcoHAT was generated with algorithms from soil moisture and heat models, simplified soil and plant phosphorus models, plant growth models, an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model performance was enhanced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prediction of P retention in the riparian zone. A modified soil and plant P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oil P cycle of a riparian zone in a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in northern China.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a field experiment we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 cycle model. High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 2)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provides reliable results. P uptake variations were the same as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trends, which were affected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in the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Beginning in June, the monthly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maximum appearing in August, when the most precipitation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occu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 uptake rates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showed that areas near water frequently had relatively high values from May to August, which is contrary to results obtained in March, April, and September. The P uptake amounts for different land uses changed according to expectation. The average monthly P uptake rates for farmlands and grasslands were more than those for orchards and lowlands, which had moderate P uptake rates, followed by shrubs and forest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il erosion came primarily from high-intensity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areas, while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study regions, which were les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y, experienced relatively slight soil eros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 pollution preven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iparian zone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around the Guanting reservoir are thus not favorable.  相似文献   
943.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的众多凹陷均有海陆过渡相沉积,沉积相类型包括海湾辫状河三角洲和河口湾-潮坪。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崖13-1气田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三段及二段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在其内部进一步识别出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1-S10)。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陵水组三段及陵水组二段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进行深入的探讨。陵水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具有独特的层理构造、富含泥质纹层以及遗迹化石丰富。该沉积体系自下而上潮汐作用越来越强,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S1-S4),中期为河流和潮汐混合作用(S5-S6),晚期逐渐过渡到以潮汐作用占主导(S7-S8)。陵水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生全面海侵,沉积作用方式及沉积特征更加复杂,生物成因构造更加独特,本次研究将其解释为河口湾-潮坪沉积(S9-S10)。研究表明,区域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是研究区沉积相从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演化到河口湾-潮坪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44.
为探测掘进巷道前方地质构造,研制一套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系统基于地震波反射理论,通过检波器分布式接收或震源分布式激发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采掘过程中构造的预测预报精度,采用分布式观测系统和孔中胶囊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以提高设备的灵敏度,通过负视速度原理排除侧帮和后方地质异常体的干扰,利用绕射共偏移算法优化数据反演成果。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归纳总结,该系统采用人工锤击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7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采用人工炸药激发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150~20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通过从硬件到软件优化,可实现采掘过程中对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并提高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主要探讨河南省淅川县单岗遗址两周时期人类与家养动物之间的关系。该遗址两周时期发现13种动物,其中家养动物有猪、狗、马、黄牛、绵羊和山羊,家养动物的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分别占全部可鉴定的哺乳动物数量的91.73%和70.67%。猪在家养动物中的数量最多,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比例分别为69.04%和33.33%,其他家养动物的数量比例在1.78%~14.67%之间。家养动物提供了主要肉量,黄牛提供的肉量最多,占36.41%。马右P2发现马衔磨蚀的痕迹,马第1节趾骨发现严重的骨赘,说明马被役用而且承担相当的工作量。马在普通聚落的出现、肉食消费和畜力开发等现象,反映马的功能从晚商时期贵族"御用"转向世俗化。

  相似文献   
946.
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是同位素水文学和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的基础资料, 近年来高空间分辨率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数据产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新疆天山地区实测降水同位素数据, 评估两套常用的全球降水同位素分布模拟数据(OIPC和RCWIP)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从时间尺度来看, 两套产品在夏半年(4 - 10月)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冬半年(11月 - 次年3月); 在各自然区中, 准噶尔盆地荒漠自然区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 而吐鲁番盆地-哈密(戈壁)荒漠自然区模拟效果相对较差。通过均方根误差、 线性判定系数、 平均偏置误差、 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的比较, 在本研究区内RCWIP数据产品对降水同位素值的模拟效果比OIPC的效果好。结合乌鲁木齐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 发现降水同位素年际变化差异并未明显影响到代表性, 在缺乏长期监测的情况下这两套数据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7.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首次在红河断裂带内的花岗糜棱岩中发现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高分辨率平插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成分中的C元素平均含量约为10%,指示无机成因,并非某些菌类微生物,结合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纳米颗粒成分来自花岗糜棱岩的造岩矿物.通过对各种形貌特征的纳米颗粒观察、筛查和规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48.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新能源革命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方向拓展服务领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成为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必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趋势,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9.
东昆仑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研究青藏高原向北生长的重要地区。该区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阿拉善地块向南挤压下, 新生代构造和地震活动强烈, 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强震发生机理等问题的极佳试验场。近几十年来, 在东昆仑及邻区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 取得了很多进展, 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在该研究区开展的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探测成果, 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壳幔速度结构, 莫霍面形态及各向异性特征, 总结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柴达木盆地南缘上地幔内的北倾界面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昆仑洋向北俯冲的遗迹; 东昆仑缺乏“山根”, 重力均衡调整对东昆仑莫霍面加深没有起主导作用,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 通过青藏高原对柴达木盆地的挤压造成东昆仑地壳垂向增厚。最后我们探讨了东昆仑地区壳幔结构研究的不足, 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0.
潜江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型盐湖盆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盐。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潜江组沉积期,湖盆的构造活动和沉积充填作用极为活跃,形成了厚达4500 m的含盐岩系。通过对凹陷西北部王场地区王平1井、王云10-6井和王80-2井取心段共约151 m岩心的精细研究,在潜江组古盐湖韵律性含盐岩系中识别出17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并按成因与形成环境和岩类归纳为7个微相系列,对每个微相的特征与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潜江组淡化段中,沉积微相的纵向演变过程或组合类型复杂多变,总体上由潜四段至潜二段组成,湖盆的蒸发强度越来越大,水深越来越浅。最后,对潜江盐湖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