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85篇
  免费   5707篇
  国内免费   7473篇
测绘学   2846篇
大气科学   5249篇
地球物理   7091篇
地质学   15113篇
海洋学   4187篇
天文学   1032篇
综合类   2861篇
自然地理   358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1469篇
  2021年   1626篇
  2020年   1372篇
  2019年   1606篇
  2018年   1740篇
  2017年   1586篇
  2016年   1701篇
  2015年   1569篇
  2014年   1775篇
  2013年   1947篇
  2012年   1923篇
  2011年   1943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1800篇
  2008年   1768篇
  2007年   1556篇
  2006年   1334篇
  2005年   1226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936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930篇
  1999年   1038篇
  1998年   843篇
  1997年   756篇
  1996年   697篇
  1995年   579篇
  1994年   546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418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7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81.
982.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983.
在信息传播媒体的竞争日益严酷的时代,面对天气预报节目只依靠简单的画面加解说,拉洋片式传统方法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局面,策划创意制作出《天气资讯》节目,打破天气预报节目以往的节目形式和播出形式,以极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4.
尧都区工业、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和对空气污染治理的滞后,是当地雾El随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浓雾遮光挡阳有碍交通运输,有碍大棚农业生产,有碍幼儿正常发育;雾中含有亚硫酸等有毒物质,有害人们身体健康,有害室外农业和有损外露金属材料,属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85.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分钟雨量资料获取与转换的必要性,介绍了雨量资料获取的思路与具体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商丘市所有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的共享,并与GPRS、GSM乡级自动雨量站资料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986.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闽东北地区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多单体合并对流云在生命史、回波高度、强度、尺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单体对流云,其液态水总量也更大,自然降水条件和人工影响潜力都优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分析得到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两个个例的天气形势分析,指出冷空气对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987.
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自主研发的Gstar-Ⅱ型太阳紫外线监测仪,建立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城市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太阳紫外线强度自动监测站将从紫外线传感器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传给本地专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编码,然后通过互联网把数据信息送到数据业务中心站,数据业务中心站具有对接收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进库的功能;各级气象台站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宽带Internet网WinSock协议进入数据处理中心,按照自己的要求调用全省紫外线强度历史和实时资料,为本地紫外线预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988.
介绍了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6.1级地震的现场考察结果.该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受灾最重的兵团农四师76团11连西侧,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圈定出Ⅷ度、Ⅶ度和Ⅵ度3条等震线.此次考察还着重考察了震区各类典型建筑的受损特征,对受损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所取得的经验可供类似地区抗震设防和民房改造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89.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相似文献   
990.
Atsushi  Matsuoka  Qun  Yang  Masahiko  Takei 《Island Arc》2005,14(4):338-345
Abstract The Xialu chert radiolarian fauna is latest Jurassic–earliest Cretaceous in age (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 zone) and contains many taxa in common with coeval northern hemisphere middle‐latitude (temperate) radiolarian faunas represented by the Torinosu fauna in southwest Japan. Common elements include Eucyrtidiellum pyramis (Aita), Protunuma japonicus Matsuoka & Yao, Sethocapsa pseudouterculus Aita, Sethocapsa (?) subcrassitestata Aita, Archaeodictyomitra minoensis (Mizutani), Stichocapsa praepulchella Hori and Xitus gifuensis (Mizutani). The Xialu fauna is less similar to low‐latitude (tropical) assemblages represented by the Mariana fauna. For this reason, the Xialu fauna is regarded as representative of a southern hemisphere middle‐latitude (temperate) fauna. A mirror‐image bi‐temperate provincialism to the equator in radiolarian faunas is reconstructed for the Ceno‐Tethys and Pacific Ocean in latest Jurassic–earliest Cretaceous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