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4篇
  免费   3140篇
  国内免费   4178篇
测绘学   1309篇
大气科学   3116篇
地球物理   4144篇
地质学   8868篇
海洋学   2205篇
天文学   680篇
综合类   1661篇
自然地理   2119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944篇
  2021年   1113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984篇
  2018年   1110篇
  2017年   957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881篇
  2014年   1102篇
  2013年   1053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1040篇
  2009年   939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9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层序地层学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颇为关注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源于海相盆地,是在被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凝练而来的,至今已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梳理了深海碎屑岩层序过去5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进展(包括1970—2000年的经典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2000—20...  相似文献   
132.
Tectonic geomorphology in the Hexi Corridor, north-west Chi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Hexi Corridor is a Cenozoic foreland basin system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ctive faults, having clear geomorphological expression, are mainly NW-trending reverse-sinistral faults and NNW-trending reverse-dextral faults.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landform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allel zones arranged along the WNW faults. Longitudinally, three transverse uplifted blocks divide the Hexi Corridor into four subbasins. North-eastward mo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eastward motion of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Plateau resulted in compressive and shear deformations and controlled the geomorphological pattern in the Hexi Corridor.  相似文献   
133.
杨明 《地理教学》2020,(1):52-55,39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针对地理解题的思维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浙江省历年选考地理试题为例,总结和提炼出六大解题思维,即:逆向思维、收支平衡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空间思维、辩证思维,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习和复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思维过程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4.
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战略,对中国长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与再组织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探寻主体功能区发生性(形成与演化)和反馈性(识别与规划)时空机理与规律是地理学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综合评价,识别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基于对西南山区发展约束条件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性约束假设,设定地形和区位为原生性主导因素,验证了其与区划指标系统的定量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解析了主导因素约束机理并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稳定性机制。研究发现:①开发与保护适宜性识别结果的格局指向清晰。城市化适宜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都市区和部分周边区县,区域副中心(万州和黔江)适宜性也相对较高。生态保护适宜的区域集中于渝东北秦巴山区及部分三峡库区区县,同时包括渝东南武陵山区所在区县。②地形和区位因子在本区域对主体功能区的识别与形成具有主导约束作用。回归分析显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与地形因子相关性水平达到显著的超过70%,区位因子超过40%;两者综合后与区划标志变量(A、B指数)的相线性相关拟合度R2均超过0.8;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形和区位因子对区划指标的约束性分别有9个和7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对A、B指数的解释度分别约为70%和60%,两者叠加后,约束水平全部达到显著,对A、B指数的解释度在90%左右。③空间稳定性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稳定性传递机制,称为客观稳定性;其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局域相对性和算法的内部抵消机制,称为主观稳定性。两种机制的协同性验证了区划技术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5.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neutron star(NS) velocities provide critical clues in regard to the supernova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binary systems. Based on Gaia Data Release 2(DR2), we selected a sample of 24 young( 3 Myr) pulsars with precise parallax measurements and measured the velocity of their local standard of rest(LSR) and the velocity dispersion among their respective local stellar groups. The median veloc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us calculated LSRs and the Galactic rotation model is ~ 7.6 km s~(-1),small compared to the typical velocity dispersion of ~ 27.5 km s~(-1). For pulsars off the Galactic plane,such differences grow significantly to as large as ~ 40 km s~(-1). More importantly, the velocity dispersion of stars in the local group of low-velocity pulsars can be comparable to their transverse velocities, suggesting that the intrinsic velocities of NS progeni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we consider their natal kicks and binary evolution. We also examined the double NS system J0737-3039 A/B, and measured its transverse velocity to be 26_(-13)~(+18) km s~(-1) assuming nearby Gaia sources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birth environment. 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using Gaia data to study the velocity of individual systems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NSs.  相似文献   
136.

相似性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不同图像之间差异程度的属性,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环节.由于地震数据本质上是非平稳的,局部相似性比全局相似性更适用于刻画地震数据的时-空变化特征.现有的局部相似属性可以通过正则化最小二乘问题进行计算,但是其计算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数据存储空间,难以适应当前的海量数据处理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流式算法的局部余弦相似性计算方法,其采取局部数据递推的模式,避免迭代算法带来的计算负担,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地表征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流式局部余弦相似性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地震数据处理问题,包括叠前地震数据加权叠加、多波多分量数据纵横波速度比估计以及基于构造预测的断层检测,更加适用于现阶段的宽方位角和高密度采集数据的处理流程.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可以验证流式局部余弦相似性算法的效率优势和解决不同地震数据处理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海底地震仪(OB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海上调查方法,针对解决东海冲绳海槽地壳结构及性质等目的,利用大容量气枪枪阵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在东海冲绳海槽首次开展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布设一条NNW—SSE向垂直构造走向的勘测线,共投放海底地震仪40台,回收成功36台。获得了有效的深部地震数据,可识别到Pg、PmP、Pn等多种震相。此次试验是我国在冲绳海槽深部探测中的成功示范,有效填补了该地区深部地震数据的空白,为解决冲绳海槽深部地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8.
海洋锋面强度变化对陆源物质输运和全球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冬春季节,中国东部陆架区西太平洋边界流分支与沿岸流之间形成了海洋温度锋。为探究冬季风暴和陆架环流双重影响下温度锋面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主控因素,本文以黄海为研究区,分别在年代际尺度和天气尺度,利用信号分解和可解释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了低纬度驱动的环流系统和高纬度驱动的冬季风暴对锋面变化的耦合作用。在年代际尺度,通过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将北黄海的温度变化与黄海暖流强度相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海的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黄海暖流—沿岸流体系特征;海表温度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与黄海暖流强度指标的相关性良好,且受低频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信号调控。在天气尺度,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CNN-LSTM)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可解释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风或弱风条件下,海洋锋面主要由压力梯度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地转平衡维持;但在冬季风暴条件下,受开尔文波传播和切变锋破碎的影响,流场的低频波动成为导致锋面强度变化的主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方法是在众多海洋参数间建立联系,并发现一些独特物理海洋过程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9.
台风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重大环境灾害问题之一,但由于台风器测年限较短,限制了对台风长期演化机制的研究。沉积记录成为拓展台风记录时间跨度的重要载体,其中台风沉积的有效辨识是重要基础。尽管许多研究试图基于各种指标和方法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台风活动,但目前仍缺少对台风沉积辨识指标与方法有效性的评估。本文以高分辨率的东海内陆架泥质区ZM02孔为载体,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和137Cs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耦合器测记录和沉积记录,分析器测时期台风强度和频率与台风沉积敏感指标(如砂含量和D90)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期探讨台风沉积辨识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ZM02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97 cm/a,其上部4.5~100 cm的沉积年代为1917−2011年。砂含量和D90均可作为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台风沉积辨识的有效指标,阈值法的识别效果最好且稳定性高。砂含量可能是反映浙江海岸台风强度变化的潜在指标,而D90则可能蕴含台风频率信息。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准确地利用沉积记录去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提高从沉积记录解译环境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0.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已用于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海冰检测,其具有数据预处理简单、最大限度保留反射面信息等优势,但已有GNSS-R CNN海冰检测方法研究的数据集时间跨度较小,代表性有限,且未考虑训练集内海水、海冰时延多普勒图(delay-Doppler map, DDM)的比例对方法泛化能力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提出一种筛除畸形DDM方法,有效筛除错误数据;然后,设计合适的CNN结构及参数,通过小样本对比实验发现CNN模型在训练集内海水、海冰DDM的比例为1∶1时具有高准确率和最佳泛化能力,并优化数据集选取策略;最后使用2018年全年大样本数据集评估改进的方法在大数据量和大时间跨度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改进的方法通过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优化数据集选取策略,提升了CNN海冰检测方法的泛化能力及可靠性,使其更适用于实际应用场景,为海冰消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