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研究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方法】 对西准谢米斯台西段苏根萨拉岩体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 定年结果呈现出2期年龄:一期集中在440~450 Ma,第二期集中在410~420 Ma,根据锆石CL图像特征,认为(444.2±2.2) Ma(MSWD=0.99)代表了捕获锆石的年龄,(415.6±1.1)Ma代表了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志留世,指示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至少在晚志留世就开始了广泛的岩浆活动。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8.6~+13.2,加权平均值为10.8±1.4,显示其原岩来源于地幔物质,其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为521~742 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65~858 Ma,本区花岗岩是亏损地幔物质上升到地壳,并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后的熔融产物,其来源于年轻的地壳物质,表明花岗岩类的源岩为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加入到大陆地壳中的新生组分可能主要为来自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结论】 推测准噶尔盆地可能是以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由亏损地幔演化而来的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为主。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的性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时间序列的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时间序列的建模步骤,针对时间序列预测精度随预测步数的增加而减小的不足,对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最后结合某电厂冷却塔沉降观测数据进行预报,预报结果表明动态时间序列模型能保持较高的预报精度,能较好的描述建筑物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73.
针对城市功能结构认知的不足,空间规划的需求和可持续城市的转变,该文以城市大数据为依托,以交通小区为最小研究单元,提出一种利用电子地图POI数据与交通小区结合识别城市功能区的方法.把高等级道路划分交通小区作为最小研究单元,使用电子地图POI数据的标签,精细化识别交通小区的功能区属性,利用层次分析法识别城市主要功能结构.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①上海市主城区城市功能以市中心为圆心呈现明显层次性,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依次分布;②以交通小区为研究单元,能够对复杂城市功能区进行有效识别.该方法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规划的合理制定.  相似文献   
74.
基于雷达回波概率特征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部分遮挡是影响雷达观测资料质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基于雷达回波的概率特征,本文提出一种不依赖高精度地形信息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该算法无须以人工方式建立样本数据库,只需直接检测实际业务应用中雷达连续观测的反射率因子,统计雷达探测范围内的每个格点出现大于某一反射率因子阈值(定义为Z阈值)的概率,并通过设置适当的概率阈值(定义为C阈值)来确定不同遮挡性质的雷达探测区域。应用该算法,使用2012年5-10月金华、衢州及上饶雷达连续探测资料,识别得到金华、衢州和上饶三部雷达距离地面3 km高度层上CAPPI的完全遮挡区域、部分遮挡区域和无遮挡区域;同时,通过对比2013年4月29日金华、衢州、杭州、上饶、黄山雷达3 km高度重叠探测区域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检验了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结果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阈值的敏感性;最后,结合剔除部分区域弱回波的方案,对雷达组网拼图算法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Z阈值和C阈值算法,可以有效识别雷达部分遮挡区域;算法阈值的设置是识别部分遮挡区域的关键,较为适中的Z阈值有利于C阈值的选择;优化后的组网拼图算法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遮挡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组网拼图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影响浙江地区降水估测几个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杰  刘黎平  勾亚彬 《气象》2014,40(5):589-597
如何从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拼图数据中提取用于降水估测的回波强度是提高雷达降水估测的关键,为了分析利用三维拼图数据提取出的混合扫描回波强度的质量以及对降水估测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省雷达和全国自动站数据,通过研究回波强度与地面雨量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基于雷达三维拼图的降水估测精度的几个要素。通过累积整个过程雷达回波强度估测的雨量和自动站采集雨量得到浙江及周边地区的比率分布,找到了两者关系的异常区:区域性回波强度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性回波强度的低估区;区域性回波强度随地形变化的区域;区域性回波强度估测较为合理的区域;随纬度增加回波强度逐渐高估的区域。通过分析发现:0℃层亮带、残余的地物回波、异常的回波强度垂直廓线、自动站的数据质量等是造成回波强度与地面雨量关系异常的原因。最后,利用部分自动站对雷达估测的降水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自动站订正能一定程度缓解上述区域高估或低估程度。  相似文献   
76.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利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储层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技术、地震分频分析、AVO属性分析、多参数综合判别技术等综合解释技术在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一次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下云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MICAPS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诊断分析了云南2004年5月18~20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近50年来最强的暴雨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孟加拉湾风暴和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降水强烈发展。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建立及维持,强锋生区的持续触发作用,是本次连续性暴雨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低涡切变影响下云南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腾飞  鲁亚斌  普贵明 《气象》2003,29(12):29-33
分析2002年6月6次强降水过程的逐时GMS-5红外云图TBB资料和加密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结果表明:这6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都是在川滇低涡切变影响下,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在卫星云图上都是由MCC活动造成的,MCC云顶亮温都低于-75℃。大于40dBz的飑线、涡旋带状回波和中尺度絮状回波团直接产生这6次大到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79.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从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矿质元素、外源激素及环境因子等方面论述了日本对虾的营养学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日本对虾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利用1979—2016年1月逐日0.125°×0.125°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冻雨观测资料,通过个例合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南方准静止锋和冬季大范围冻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大范围冻雨受昆明和华南准静止锋共同影响呈东西带状分布;(2)青藏高原东侧逆温之强,范围之广以及水汽之充沛的主要原因,一是冷空气常堆积在横断山脉以东和南岭山脉以北等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其形成机制主要为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地势较高地带非绝热冷却也较明显;二是700和850 hPa暖平流形成的暖层也十分宽广;三是850 hPa源自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湿平流输送;(3)500 hPa东亚大槽、700 hPa南支槽、850 hPa反气旋和地面蒙古冷高压为青藏高原东侧对流层低层极地大陆性气团与热带海洋性气团和热带大陆性气团交绥创造了必要的环流条件;(4)东亚冷空气爆发从青藏高原东侧南下,迫使近地面暖湿气团抬升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同时,受青藏高原东部地形的阻挡产生冷空气堆积。当冷空气堆积到一定厚度向西爬上低纬高原时,又与南支西风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由昆明和华南准静止锋形成的复杂锋面结构,伴随宽广而强烈的逆温有利于中国南方大范围冻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