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5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1771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552篇
地球物理   934篇
地质学   2790篇
海洋学   756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57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31.
GPS载波相位测量中的信号多路径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当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时,GPS信号的多路径效应成为影响GPS变形监测精度和可靠性的一种不可忽略的误差源.本文针对GPS载波相位测量中的多路径效应影响进行理论和试验分析.论述载波相位测量中GPS多路径信号的特征,分析它对载波相位测量的影响,提出在坐标域用移动平均进行短基线静态GPS测量多路径误差探测的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2.
WebGIS与基于网络的数据挖掘整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数据挖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知识的技术手段,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GIS能提升GIS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决策支持水平。WebGIS是传统GIS的网络化延伸,目前WebGIS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都较低,将基于网络的数据挖掘和WebGIS结合能有效加强WebGIS的分析能力。本文对WebGIS和基于网络的数据挖掘的结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者整合应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933.
阿尔泰-阿尔金地学断面地壳结构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阿尔泰—阿尔金地学断面的地震纵、横波资料,建立了地壳速度及泊松比结构. 测区的地壳具有明显的三分结构特征,其纵波速度自上而下依次为6.0~6.3km/s、6.3~6.6km/s及6.9~7.0km/s;阿尔泰南缘的地壳最厚,为56km,准噶尔盆地的地壳最薄,为46km,大部分地区的地壳厚度为50km 左右. 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之间上地幔顶部的纵波速度为7.7~7.8km/s ;阿尔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上地幔顶部的纵波速度较高,为7.9~8.0km/s. 测线南部,包括东天山及塔里木东缘,自地表至30km深处的地壳纵波速度低,泊松比为0.25,表明上地壳主要为石英及花岗质成分;而测线北部(包括阿尔泰及准噶尔盆地)的中、上地壳则呈现较高的泊松比(0.26~0.27),可能为基性地壳的体现. 厚15~30km的下地壳纵波速度(6.9~7.0km/s)较高,泊松比为0.26~0.28,可能以镁铁质的麻粒岩成分为主. 位于天山及其南侧地壳中部的低速层(VP=5.9km/s, σ=0.25)则可能为晚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中的花岗质侵入岩.  相似文献   
934.
青藏高原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仪所获取的8年闪电资料(1995~2002)对青藏高原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高原季风期间闪电活动对地面热力学特征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上的平均闪电密度为3fl·a-1·km-2,并在高原中部(32°N, 88°E)出现闪电密度峰值5.1fl·a-1·km-2.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6~8月,并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最为活跃.大部分地区的闪电活动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00~16:00 LT,在中西部的显著高山地区早于这一时刻,而在显著低海拔的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晚于这一时刻.夏季季风期间高原上的闪电活动明显依赖于地表的热力学特征,并与地表鲍恩比和感热通量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和0.6,鲍恩比有可能作为调整闪电产生效率的量度.  相似文献   
935.
阐述了Web数据挖掘的概念和特征,在分析XML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XML的Web数据挖掘模型,并对Web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6.
同位素段、亚段乃至次亚段的划分实质上是定义不同级别 (层次 )的气候事件 ,为全球不同级别气候事件的对比提供参照。但已有的研究可能受区域性因素及记录本身条件所限 ,对同位素亚段、次亚段划分的数目及对比不尽一致。基于太阳辐射曲线、柴达木盆地高分辨率自然伽玛 (GR)曲线及其他相关气候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 ,同位素亚段的划分与太阳辐射曲线岁差周期间存在着明确的对应关系 ,据此对 0 .9Ma以来同位素亚段划分进行补充和校正。基于气候层次的观点 ,建议以太阳辐射曲线为参照 ,对同位素亚段重新进行系统命名 ,在轨道尺度变化这一级取消次亚段 ,即完全按照太阳辐射曲线峰值进行亚段编号。  相似文献   
937.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太湖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对地球化学形态的组成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配分的共同特点是可交换态最低,残渣态最高.两种形态中Cd的可交换态最高,Cr的残渣态最高,可交换态最低.Cd的碳酸盐态较高,Cr的最低;Pb、Cd的Fe-Mn氧化态较高,Cu的偏低;Cu的有机态最高,Cd的最低;Zn的地球化学形态比例大都处于中间.地域上变化较大的元素是Cd和Cu,变化不明显的元素有Pb和Zn.化学成分中Fe2O3、MnO与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的相关性最好,TOC与Cu的形态相关系数最高.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Cd为最高,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938.
利用 LA-ICPMS对采集自汉诺坝大麻坪玄武岩中的两个 143Nd/144Nd比值最低[εNd(0)=-26.8~-29.5]的中性麻粒岩包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 2 444 Ma和 2 494 Ma的上交点年龄和 88 Ma的下交点年龄,反映它们是新太古代形成的受到中生代岩浆底侵-热变质作用影响的下地壳麻粒岩.这些包体与周坝玄武岩中~1.9 Ga的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共同确证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目前的下地壳中仍然残留有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和 DMP-70的层状堆晶特征,推断其原岩形成于~2.5 Ga岩浆底侵事件.  相似文献   
939.
提要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 信息指数, 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 1) 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 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 ( 2) 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 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 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 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 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母本一方, U PGMA 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40.
大竹蛏(Solen grandis)和长竹蛏(Solen strictus)是2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对大竹蛏和长竹蛏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竹蛏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相似的组成结构、AT含量、基因大小和相同的基因排列顺序,然而两者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序列以及起始、终止密码子存在较大差异。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a/Ks)显示,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cox2和cox3承受较强的选择压力,而nad2,nad3和nad6则承受较小的选择压力。2种竹蛏最长非编码区序列并不保守,但都含有发卡结构和(TA)12微卫星序列。长竹蛏最长非编码区中还存在另外一段串联重复序列。结果显示,2种竹蛏线粒体基因组存在明显差异,线粒体基因组可以做为区分大竹蛏和长竹蛏的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