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78篇 |
免费 | 1994篇 |
国内免费 | 31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0篇 |
大气科学 | 1270篇 |
地球物理 | 1827篇 |
地质学 | 5425篇 |
海洋学 | 1607篇 |
天文学 | 114篇 |
综合类 | 689篇 |
自然地理 | 1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322篇 |
2022年 | 543篇 |
2021年 | 649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627篇 |
2017年 | 548篇 |
2016年 | 560篇 |
2015年 | 590篇 |
2014年 | 586篇 |
2013年 | 614篇 |
2012年 | 714篇 |
2011年 | 713篇 |
2010年 | 650篇 |
2009年 | 557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490篇 |
2005年 | 455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66篇 |
2001年 | 280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1934年 | 2篇 |
1928年 | 3篇 |
192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缺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冠导温度信息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缺水指标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研究冠层温度本身变化特征的第一阶段、以冠层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的第二阶段和考虑冠层和土壤的复合温度的水分亏缺指数的第三阶段。指标的局长也由使用手持式红外辐射仪信息扩大到使用航空和卫星遥感信息。这一类指标在点和区域尺度上均可应用。加强这一类指标的研究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的有效灌溉和区域水资源的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Studies of rock slic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symbioses between bacteria and algae and corals-stromatoporoids in the coral-stromatoporoid reefs from the Devonian Ganxi section of Sichuan and the Dushan section of Guizhou in South China. They included encrustations, microborings, bioclaustration, etc. In the host corals-stromatoporoids invaded by bacteria and algae were many residues of dead soft issue in the infected parts, where the skeletal structures were injured. Therefore, we considered there were 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corals-stromatoporoids and bacteria and algae in coral-stromatoporoid reefs, which included that bacteria and algae blocked growth of corals-stromatoporoids and the latter had the ability of self-healing. And the bacteria and algae usually was the active side. In the Middle Devonian with normal seawater condition, corals and stromatoporoids had the ability to resist the invasion of bacteria and algae, and the host coral-stromatoporoids would not be killed; but in the Late Devonian with deterioration of seawater quality, the ability of bacteria and algae infection increased while corals-stromatoporoids’ ability to resist infection declined, and therefore the host corals-stromatoporoids would be dead. Hence we suggested that the invading of bacteria and algae was a possible biokiller for mass-extinction of the Devonian coral-stromatoporoid reefs ecosystem. Beyond that, blooming of bacteria and algae and its triggering cumul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duction and extinction of metazoan in the Late Devonian. Furthermore, it can be used as a useful example to learn the tren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sease and decrease of modern coral reefs. 相似文献
993.
层控夕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以铜陵冬瓜山铜矿床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善了的质量平衡方程研究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结果表明:系统中Zr,Hf,Y和Nb为不活动元素,其余均为活动元素。主量元素中仅CaO为迁出组分,其质量迁移量为84%,其余均为带入组分,带入量最大的SiO2的质量迁移量高达2384%;稀土元素均为带入组分,其中,中稀土较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活动性更强;其它微量元素中,带入序列由强到弱为:Cr→Ta→Sn→Th,迁出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U→Sb→Ni—Sr→Ba→Bb→Co→W;成矿元素Cu和Ag为带入组分,其中Cu的带入量最大,质量迁移量高达1200%。本文还得出两点具普适性认识:①稀土元素较其它微量元素对体系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能更好地示踪地质地球化学过程。②不同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差异极大,仅凭经验判定某一元素为不活动元素往往不可靠。因此,在开展质量平衡研究时,首先采用适当方法确认体系的不活动元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以青岛地区特有的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Plaxis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岩基坑中吊脚桩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桩身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基坑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上部软弱土层,吊脚桩嵌岩处产生应力集中;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较大,但其动力响应最小,而嵌岩处水平位移较小,但其动力响应最大;嵌岩处、桩身最大正弯矩处及最大负弯矩处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大,且移动荷载刚经过时刻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岩结合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实验速度场测量技术及对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流槽中对对流边界层(CBL)温度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通过实验技术测量速度场并分析研究CBL中的速度场特征。在应用PIV测量技术时选用铝粉作示踪粒子。实验证明了在混合层中速度分布明显具有对流边界层热泡特性;混合层顶部的速度分布很好地反应出夹卷层的结构特征;湍流速度特征量的垂直分布合理,与野外实测结果和类似的对流槽实验结果接近;误差分析表明示踪粒子的跟随性良好,粒子速度的测量结果能真实地反应流体的运动特征,从而得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关键期及需水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黑河流域中生态最为脆弱、植被退化最为严重而对全流域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极为关键的地区在下游额济纳绿洲。黑河分水方案主要控制年总量,由来水过程确定分水时机,采用“全线闭口、集中下泄” 的分水方式,这容易导致分水与下游绿洲需水的时间错位。要实现黑河分水对下游天然绿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要充分保证分水量,更要选择适宜的分水时间,如果分水错过了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将会直接影响绿洲植被的正常生长。要维持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确定生态需水的关键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天然植被耗水过程和绿洲生态过程及水文过程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建议在生态关键期保障输送必需的水量,合理调节水库出水量与河道径流量,保障4月和8月关键期的需水量,其中4月至少要保证0.80亿m3的输水量,8月至少要保证1.08亿m3的输水量,确保下游绿洲植被的生理需水,同时考虑到前期缺水和随后的月份水量消耗,尽可能增加关键月的配水量。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采资源正在枯竭,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家对陆地盲区、深地和深海的资源勘探极为重视,同时未来勘探对象更为隐蔽、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勘探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地球物理方法作为勘查技术中最有效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为满足勘探任务的需求,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仪器研发和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详细阐述我国的金属矿、煤矿、油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归纳了相应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对深地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资源与能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