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3篇
  免费   2411篇
  国内免费   3712篇
测绘学   1924篇
大气科学   1600篇
地球物理   1690篇
地质学   5955篇
海洋学   2678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913篇
自然地理   14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665篇
  2019年   779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893篇
  2009年   911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8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土壤热异常对地表能量平衡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维栋  孙菽芬 《气象学报》2002,60(6):706-714
将来自土壤深部的热通量引入off line的陆面过程模式 (NCAR—LSM ) ,通过长达 2a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它对各层次土壤温度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  在土壤底部引入 5W /m2 的热通量使底层土壤显著升温 ,但升温随着接近表层而迅速衰减。积分 3个月后 ,由地下进入地表的热流量增幅可达 1W/m2 以上 ,并持续增大到 5W /m2 ,地表最大升温约 0 .5K ,同时地表感热、蒸发潜热及长波辐射通量均有 1W /m2 左右的正异常 ;若将土壤热传导系数放大一个量级以加速热量交换 ,则地表升温提高到 1K以上 ,长波辐射增加 3W /m2 以上 ,超过了气溶胶全球平均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 :一定量值的土壤热异常对地表能量平衡和短期气候变化 (10 -1~ 10 1a)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时 ,深入的资料分析、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以及它与大气模式的耦合试验也是亟待进行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2.
显式自由表面模型时间分裂格式的一个积分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有关显式自由表面模型的时间分裂格式中的分裂误差。在传统的积分方案中,由于采用蛙跳格式,斜压动量方程具有三层的时间离散结构,但是,正压动量方程在相应的时间层上只有二层的离散结构。因此,正压方程与斜压方程的时间离散结构是不相容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是导致分裂误差的原因。本提出一种能保持时间离散结构相容的正压和斜压方程的时间积分方案。该积分方案的分裂误差很小因此特别适合于需要长期积分的气候研究。该方案在北太平洋的一个自由表面模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3.
土壤热异常影响地表能量平衡的个例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thermal anomaly and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typical case study. Furthermore,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relationship are revealed through using an off-line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a reasonable soil thermal forc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given heat flux is 5 W m-2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in depth of 6.3 m)for 3 months, while only a positive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 of 0.06℃ can be foun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run. The anomaly, however, could reach 0.65℃ if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It could be even as large as 0.81℃ assuming the heat flux at bottom is 10 W m-2. Meanwhile, an increase of about 10 W m-2 was detected both for heat flux in soil and sensible heat on land surface, which is not neglectable to the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able response in l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could be expected when the soil thermal forcing reaches a certain spatial-tem poral scale. Therefore, land surface models should not ignore the upward heat flux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Moreover, integration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d coupled land-atmosphere model are also necessary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204.
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GIS管理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军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1):103-107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 ,该区地质结构复杂、环境地质条件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因过量开采地下水 ,形成大面积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 ,诱发了相当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从开展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现实意义出发 ,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GIS管理系统的系统目标、开发模式以及实现步骤 ,概括介绍了系统所应具有的功能 ,为长江三角洲项目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一条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205.
张洪  于兴河等 《地球科学》2002,27(6):763-766
从分布、成分组成、形成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最主要的火山岩储层--粗面岩的成因机制,并对其成为该区良好储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说明了另一类火山岩--玄武岩不含油的原因,并建立了成因模式,最后得出结论:粗面岩呈喷发状态产出,由于其硅质含量高,流动性小,容易在构造高部位形成巨厚的火山岩锥或火山岩钏,从而造成其大部分在水上,结晶较好且储层物性极佳,同时因其裂缝发育,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良好的会层。从供油方式来看,其成藏方式属于侧生式,而从生储盖组合方式来看,其属于自生、自储、自盖式成藏组合。同时给出了其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6.
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为研究青藏公路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在退化过程中对路基变形产生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在唐古拉山以南选择了3处具有代表性的路面进行了为期2 a的路面变形观测. 资料表明, 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退化过程中随着公路路基结构、冻土类型的不同, 路基变形从冻胀和融沉过程、冻胀量和融沉量、发生的时间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采用半挖半填结构产生的路基变形最为剧烈, 在含冰量相对少且采用较高路堤结构的地段路基变形过程相对平缓. 同时结合探地雷达的勘察结果对路基下的融化区、多年冻土区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下移、地下冰的融化会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以上的地质体中导致较强烈的层间错动和扰动.  相似文献   
207.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8.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9.
采矿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余平 《矿产与地质》2002,16(6):360-363
阐述了采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包括 :尾矿或废石堆中的杂质元素会进入表生地球化学循环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呈现不同的特征模式 ,尾矿氧化带的酸性水的排放 ;矿山污染源对周围土壤和植物的影响使重金属元素等进入食物链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 ,指出建立环境地球化学模式 ,对采矿环境污染作出客观的监测和评价 ,能为防止污染和治理环境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0.
卷筒式冲击反循环钻机自动钻进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钻头下落的主要受力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模糊控制的下降时间估计模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卷筒式冲击反循环钻机自动钻进,可以迅速地跟踪破碎层变化引起的钻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