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825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51.
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衍伟  易尧华  李倩  彭华沙 《四川测绘》2011,(5):195-197,201
本文根据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检查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质量检查方法,然后介绍了质量检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以Visual C++、Access数据库自主构建图形图像处理平台,并开发了框幅式“数字航空影像质量检查系统”应用软件,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52.
地球参考框架联合解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球坐标系统的实现,本文系统介绍了地球参考框架的确定方法,结合ITRF2005参考框架,详细介绍了地球参考框架联合解算的方法,并对地球参考框架的质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3.
环渤海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多期Landsat TM 等遥感数据, 采用目视解译和实地样点采集相互支撑的方法, 完成了环渤海 地区2000 年、2005 年及2008 年湿地提取和分类; 运用单一类型变化率模型、区域动态度模型和动态转移矩 阵, 揭示了环渤海湿地的时空格局、变化特点和驱动机制。研究显示环渤海地区的8 类湿地中, 属于人工湿 地类型的盐场和水库坑塘面积比例大且近8 年增长速度也最快, 年均分别增加205.52 km2 和146.10 km2, 滩 地和海涂减少最明显; 环渤海地区的三大流域中, 黄河流域湿地变化最显  相似文献   
854.
益鹏举  赵春梅  郑作亚 《测绘科学》2011,36(3):32-33,39
本文基于卫星精密定轨的基本理论,研究了GRACE卫星非差简化动力学定轨的方法;并用自行研制的定轨软件CASMORD对实测的星载GPS数据进行非差数据的简化动力学定轨,通过比较GRACE卫星解算的轨道与JPL事后轨道及SLR测距信息,结果表明:利用非差观测值进行CRACE卫星的简化动力学定轨,三维位置精度(3D-RMS)...  相似文献   
855.
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利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渤海海岸带地区1995、2000、2005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基础, 分析了渤海海岸带地区近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景观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 年动态变化率在2000年—2005年间最大,为0.40%;2005年—2008年段次之;1995年—2000年间最小;(2)下辽河平 原、海河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土地利用动态发生的主要区域;(3)监测期内,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扩 展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其周边的优质耕地,但在耕地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同时,有较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地转 向耕地,因此监测期内耕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海域向陆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即填海造陆)是该区域一种特殊的 土地利用动态类型,并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越来越快;(4)整个区域在监测期内表现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 水域等)的小型斑块被整合,而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型斑块则积极向外扩 展的发展态势,整个景观表现出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6.
峡东地区的“三峡奇石”——沉积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峡东地区大量发现的具有极大观赏价值的三峡奇石,实际上是夹持在沉积岩中的同生大型钙(硅)质沉积结核.通过对这些奇石野外特征、内部组成、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它们应该是形成于强还原环境中陆棚浅海一滞流(海湾)盆地,稳定水动力条件下的产物.本文借鉴“人工合成锰矿物实验及其产物”报道的经验和“晶体成核理论”以及国外有关学者的近期研究见解,全面深入地分析、讨论了该类罕见的同生钙质结核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57.
通过对集安市团结区地质特征的介绍,结合本区开展的物探激电中梯测量所取得的成果,确定该区的找矿方向。实践证明地质、物探方法相结合对于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8.
内蒙古锡林浩特—阿鲁科尔沁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以暗色泥岩、板岩为主.借助油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干酪根类型、干酪根C同位素等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本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TOC含量主要分布于0.6%~0.8%之间;分层统计显示,烃源岩TOC大于0.4%的地层厚度为1827m,TOC大于1.0%的优质烃源岩地层统计厚度为469.7m.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样品R.大部分高于2.0%,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评价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必鲁特(BL)、翟家沟官地(GD)剖面,认为本区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域,具备生产高熟天然气、凝析气和非常规能源页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9.
赵洪  伊丽娟 《城市地质》2013,(3):58-60,5
饱和砂土在地震荷裁作用下极易发生液化,对工程建筑造成危害。本文探讨了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实例说明cFG桩和碎石桩共用具有明显的抗液化效果,并提出CFG桩和碎石桩抗液化,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0.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from freshwater, mid-salinity, and seawater endmember samples in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China were fractionated using 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 with a 10-kDa membrane. The colloidal organic matter(COM; 10 kDa–0.22 μm) retentate, low molecular weight(LMW) DOM(10 kDa) permeate, and bulk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matrix spectroscopy. The UV-visible spectra of COM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for permeate and bulk samples, decreasing monotonically with increasing wavelength. Most of the chromophoric DOM(CDOM, expressed a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355) occurred in the LMW fraction,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DOM in the colloidal fraction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the freshwater endmember(13.4% of the total) than in the seawater endmember(6.8%). The bulk CDOM showed a conservative mixing behavior in the estuary, while there was removal of the COM fraction and a concurrent addition of the permeate fraction in the mid-salinity sample, implying that part of the colloidal CDOM was transformed into LMW CDOM. Two humic-like components(C1: 250, 325/402 nm; and C2: 265, 360/458 nm) and one protein-like component(C3: 275/334 nm) were identified using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C1, C2, and C3 components of the COM fraction to the bulk sample were 2.5%–8.7%, 4.8%–12.6%, and 7.4%–14.7%, respectively, revealing that fluorescent DOM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MW fraction in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The C1 and C2 components in the retentate and permeate samples showed conservative mixing behavior, but the intensity ratio of C2/C1 was higher in the retentate than in the permeate fractions for all salinity samples, showing that the humic component was more enriched in the COM than the fulvic component. The intensity ratio of C3/(C1+C2) was much higher in the retentate than in the permeate fraction for mid-salinity and seawater samples, revealing that the protein-like component was relatively more enriched in COM than the humic-like componen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otein-like component(C3) to the total fluorescence in the retentate increased from 14% in the freshwater endmember to 72% for the seawater endmember samples, clearly indicating the variation of dominance by the humic-like component compared to the protein-like component during the estuarine mixing process of 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