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800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3 毫秒
971.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全球巨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一系列锑、锑金、锑多金属、金、铅锌银、钨锡(铍)、汞、铯为主的矿床或矿(化)点,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区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锑成矿作用时间集中在24~16 Ma之间,与后碰撞造山成矿事件(N1: 25~9 Ma)时间一致,锑来源于深部岩浆减压分熔形成的富含挥发分的次火山岩浆活动,形成喷流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型、热泉型矿床系列。因此,矿区内的幔源基性-中性脉岩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Sb元素异常主要围绕羊卓雍错裂谷盆地边缘分布,部分与Au元素异常重合。Sb异常主要与低温热液矿床相关,可单独成矿,亦可与Au共生。当Sb异常与Pb-Zn-Ag异常组合在一起时,多为后期叠加改造成矿,并伴生Ga、Se、In等。锑或锑多金属矿体走向多为近SN向,形成串珠状的地球化学异常组合及矿化组合,主要受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并且在矿带的东部,矿化由北向南具有Sb矿→Au-Sb矿→Au矿→Sb-Pb-Zn-Ag矿→W-Sn矿的规律性分布,揭示成矿中心应在扎西康矿床的深部或南部。锑金矿体走向多为近EW向,主要受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裂谷(陷)盆地周围盆山转换部位,特别是同沉积断裂带与新生代SN向堑式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寻找锑、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地区,已发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规模第一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锑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972.
黄建松  郑杰  宋翔  刘磊  易刚  杨萍 《古地理学报》2022,24(4):680-696
北岔沟砂岩为华北地台二叠系山西组与太原组划分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是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依据地面露头调查结果与勘探资料,结合前人有关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益于物源区大量高石英含量的粗碎屑物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供应,北岔沟砂岩在地层中位置稳定,以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达90%左右,砂体叠置紧密,单砂体之间很少见泥岩隔夹层。这些砂体分别隶属于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高、南部次高、中南部低的古地理背景控制下,由盆地南、北边缘向中部依次推进,沉积中心区以北发育4个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沉积主砂带,以南发育6个规模较小的主砂带。受各主砂带砂体规模、矿物组分含量及其成岩作用差异影响,各砂带的储集物性具有较大变化,其中砂体规模最大、石英含量最高、长石等易溶矿物在酸性地层水作用下溶蚀彻底的杭锦旗—榆林—子洲—清涧—永和—吉县主砂带,储集能力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73.
974.
Chen  Cheng  Wang  Yong  Zhang  Xianwei  Kong  Lingwei  Xu  Guofang 《Acta Geotechnica》2022,17(5):1667-1680
Acta Geotechnica -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gassy sand is rather complex owing to the inherent complex nature of sand and the occluded/dissolved ga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ur of...  相似文献   
975.
元素分析在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埋藏、成岩等过程,是否仍然保存了原始古海水的地球化学信息这一长期争论和未解决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的ΣREE值、Y/Ho值、Er/Nd值、Mn/Sr值,以及δEu和REE与δCe的相关性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成岩蚀变较弱,较好地保存了该时期古海水的原始信息。这为进一步多角度多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6.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已经应用于石膏等非金属矿物的测定,但由于石膏标准物质匮乏、硫含量较高且在高温易挥发损失,给测定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采用石膏标准物质、高纯硫酸钙和其他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土壤、水系沉积物、碳酸盐)配制人工标准物质拟合校准曲线,优化稀释比、熔矿温度等熔融制样条件,用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建立了采用XRF同时测定石膏矿中10个主次量元素(硅铝铁钙镁钾钠钛硫锶)的分析方法。样品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熔剂的稀释比为1∶9,在1050℃温度下样品熔融完全。方法检出限为4~135μg/g,精密度(RSD,n=12)小于3.0%。本方法配制的人工校准样品加强了样品基体的适应性,使用的四硼酸锂-偏硼酸锂熔剂在样品熔融过程中可有效地结合硫,抑制了硫的挥发损失,适用于批量分析硫含量高达12.60%~51.91%的实际石膏矿物。  相似文献   
977.
Magnetite, as a genetic indicator of ores, has been studied in various deposits in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extural and compositional data of magnetite from the Qimantag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Kunlun Orogenic Belt in China,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enesis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and to shed light on analytical protocols for the in situ chemical analysis of magnetite. Magnetite samples from various occurrences, including the ore–related granitoid pluton, mineralised endoskarn and vein–type iron ores hosted in marine carbonate intruded by the pluton, were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nalysed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using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The field and microscope observation reveals that early–stage magnetite from the Hutouya and Kendekeke deposits occurs as massive or banded assemblages, whereas late–stage magnetite is disseminated or scattered in the ores. Early–stage magnetite contains high contents of Ti, V, Ga, Al and low in Mg and Mn. In contrast, late–stage magnetite is high in Mg, Mn and low in Ti, V, Ga, Al. Most magnetite grains from the Qimantag metallogenic belt deposits except the Kendekeke deposit plot in the " Skarn " field in the Ca+Al+Mn vs Ti+V diagram, far from typical magmatic Fe deposits such as the Damiao and Panzhihua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Mg O+Mn O)–Ti O2–Al2O3 diagram, magnetite grains from the Kaerqueka and Galingge deposits and the No.7 ore body of the Hutouya deposit show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arn magnetite, whereas magnetite grains from the Kendekeke deposit and the No.2 ore body of the Hutouya deposit show continuous elemental variation from magmatic type to skarn type. This compositional contrast indicates tha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gnetite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compositions of magmatic fluids and host rocks of the ores that have reacted with the fluids. Moreover, a combination of petrography and magnetite geochemistry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ose ore deposits in the Qimantag metallogenic belt involved a magmatic–hydrothermal process.  相似文献   
978.
冬季华南准静止锋的结构和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查书瑶  伊兰  赵平 《大气科学》2015,39(3):513-525
利用12年(2000~2011年)逐日的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分析资料和逐日的中国站点降水资料, 定义了一个冬季华南准静止锋强度指数, 并根据该指数挑选出强准静止锋事件, 研究了强事件的结构特征、环流分型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强准静止锋事件多发于1、2月, 其发生频次在近12年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强准静止锋锋区表现为等假相当位温线、等温线的密集带, 但是锋区湿度变化不明显, 并有明显逆温, 锋区由南北风辐合构成, 上升气流主要位于锋区上部, 纬向有两个次级环流与锋区相对应, 伴随正相对涡度和水汽通量辐合。根据850 hPa风场在锋区的辐合情况, 强准静止锋可分为北风辐合型、南北风辐合型、南风辐合型三种类型。在这三种类型中, 北风辐合型对应的北方冷空气最强, 华南降水最少;南风辐合型对应的南支槽最活跃, 华南降水最多;南北风辐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冬季华南准静止锋与冬季华南降水有一定相关, 在强准静止锋的背景下, 降水偏多时, 锋区低层的水汽通量辐合和上升运动偏强, 华南处于偏强南支槽前。  相似文献   
979.
面向灾害管理的自发地理信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自发地理信息(VGI)应用于灾害管理的巨大潜力和需求,该文系统地介绍了VGI应用于灾害管理中所面临的机遇及数据可用性、数据质量、数据管理和法律议题等方面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针对VGI数据质量问题,结合我国灾害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提高VGI数据质量的方法,即VGI数据贡献者分类与权限设计、政府引导下的灾害管理VGI数据采集框架以及VGI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最后,以开发的地震灾情信息管理原型系统为例,讨论VGI应用于灾害管理中的数据采集框架、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色。方法:筛选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蒋教授门诊大肠癌患者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系统平台(V3.0)中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蒋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共500首,涉及药物149味,用药频次居于前4位的分别为黄芪、法半夏、白术、茯苓;药物四气五味以苦寒、甘平、辛温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居多;挖掘出39组药物核心组合,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黄芪-半枝莲、黄芪-郁金、黄芪-法半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9组核心药物和3首新处方。结论:蒋教授治疗大肠癌以健脾益气、扶助胃气为本,化瘀解毒、清热祛湿以攻邪,同时注重疏肝理气散结,分期论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