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88篇 |
免费 | 5376篇 |
国内免费 | 88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15篇 |
大气科学 | 2725篇 |
地球物理 | 4259篇 |
地质学 | 16364篇 |
海洋学 | 4185篇 |
天文学 | 247篇 |
综合类 | 1764篇 |
自然地理 | 34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4篇 |
2023年 | 794篇 |
2022年 | 1435篇 |
2021年 | 1858篇 |
2020年 | 1476篇 |
2019年 | 1685篇 |
2018年 | 1453篇 |
2017年 | 1464篇 |
2016年 | 1493篇 |
2015年 | 1779篇 |
2014年 | 1583篇 |
2013年 | 1929篇 |
2012年 | 2195篇 |
2011年 | 2026篇 |
2010年 | 2032篇 |
2009年 | 1930篇 |
2008年 | 1947篇 |
2007年 | 1773篇 |
2006年 | 1781篇 |
2005年 | 1444篇 |
2004年 | 1059篇 |
2003年 | 745篇 |
2002年 | 809篇 |
2001年 | 703篇 |
2000年 | 568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1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主要介绍快速静态测量技术的基本作业方式和其优点,并结合1∶1000航测像控应用实践,分析其测量精度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63.
64.
基于GIS的专题地图编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专题地图的种类、特点、用途及其发展演变出发,运用专题地图编制、数字制图技术以及GIS的观点与方法,并结合相关应用实例,阐述基于GIS的专题地图编制的有关思路与要求,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通过作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安阳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体会,指出了新技术存在的优势及新老技术结合的方法,并对更新调查的基本要求与程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最后指出利用MapGIS等地理信息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现状图、文、表一体化的工作方式和变更、管理的一体化将成为土地利用调查及管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6.
67.
高分辨率厘米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香港大地水准面HKGEOID_2 0 0 0和深圳市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SZGEOID_2 0 0 0。利用HKGEOID_2 0 0 0和GPS椭球高求得的正常高与香港地区由三角高程测量得到的“正常高 (或本地高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其差值的均方根为 0 .1 0 2m ,标准差 (STD)为± 3 .4cm。结合HKGEOID_2 0 0 0、SZGEOID_2 0 0 0和这两个大地水准面模型重复覆盖地区的高精度GPS水准数据 ,探测这两个大地水准面模型之间的差异和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面 (HKPD)与我国 1 95 6黄海高程基准面之间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68.
69.
针对常规洞室研究成果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缺陷,综合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把洞室的原始影像通过一系列数字处理,生成了数字正射影像展示图,加强了对洞室的自动化研究。 相似文献
70.
3维数字地球快速缓冲区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应用在3维数字地球中的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快速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算法。使用一张4通道的纹理图作为容器将地理实体的矢量数据传入GPU,利用GPU的高效并行特性,将目标缓冲区纹理中的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矢量坐标与原实体进行距离量算,在一次渲染中得到缓冲区纹理,最后提取出缓冲区纹理的边界。选择中国的流域和湖泊矢量数据,将本文算法与两种传统的CPU算法进行了缓冲区分析计算、测试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相对于传统矢量算法效率提高了9—16倍,相对于传统栅格算法效率提高11—20倍。实验证明,该算法计算简单,效果明显,特别是随着数据量增大,缓冲区计算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算法,并能有效解决传统矢量法缓冲区分析中的数据自相交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