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6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1517篇
测绘学   724篇
大气科学   772篇
地球物理   862篇
地质学   2625篇
海洋学   80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26篇
自然地理   61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沈亚婷 《岩矿测试》2012,31(4):571-575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生物可利用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影响研究领域,国际上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探索方向:①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植物根际环境的作用机理研究;②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可突破植物细胞内重金属吸附点位的限制,通过控制植物细胞壁-重金属复合体的形态及重金属在细胞壁内外的吸收平衡,来干预重金属穿过细胞壁进入植物体的动力学过程研究;③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的络合形态影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输送和贮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本文基于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的植物过程中,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多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少的现状,针对溶解性有机质异质性的研究难点和溶解性有机质与植物亚细胞结构的配位特征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从极性、官能团、配位结构等角度,分析并评述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中,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2.
黄旗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早中全新世大湖期环境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黄旗海H6剖面揭示了最近间冰期古湖泊涨缩的一个完整旋回。基于OSL年代、粒度并结合沉积物地球化学等数据,分析了黄旗海在早、中全新世(约(11.4±1.1~6.7±0.7)ka)大湖期指标记录特点与环境意义。研究认为黄旗海全新世大湖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11.4±1.1~9.3±0.9) ka BP,半深水环境、湖水盐度低、流域存在有利于化学风化的湿润气候条件;2)(9.3±0.9~7.7±0.7) ka BP,湖水变浅、湖泊萎缩、湖泊盐度升高,流域可能存在不利于化学风化的干燥气候;3)(7.7±0.7~6.7±0.7) ka BP,大湖期结束,指标记录存在剧烈波动,揭示气候具有宽幅震荡特征。同时,研究初步认为Mn/Li比值可以作为流域化学风化的指标指示。  相似文献   
983.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岩石热解、GC、GC-MS等方法对3个典型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一套区域性海相优质烃源岩,厚约50~150 m;烃源岩TOC值为0.13%~15.40%,平均3.31%(n=169);烃源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烃源岩干酪根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值为1.95%~3.96%,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02%~3.47%;烃源岩饱和烃正构烷烃分布多为单峰形,主峰碳多为C22,C30藿烷和C27规则甾烷含量高,规则甾烷多为C27>C29>C28,Pr/Ph值为0.27~0.62,具较高的伽马蜡烷和硫芴含量,OEP值为0.82~1.11,C31升藿烷22S/(22S+22R)值为0.56~0.63,平均0.59;烃源岩总体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Ba、Mo、V、U等元素含量高,具较强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较高U/Th值等特征。总之,黔南坳陷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是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为黔南坳陷油气生成提供雄厚的成烃物质。  相似文献   
984.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85.
史杰  沈军  吴传勇  张慧  谭明  陈建波 《新疆地质》2012,30(2):172-175
对大红沟沟口处河流Ⅰ级和Ⅱ级阶地断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古牧地断裂活动为古近系泥岩逆冲于第四系之上。断裂破碎带形变主要被两种形式吸收:一是晚第四纪地层拱曲变形作用,二是断裂断错作用。该时期断裂带平均垂直变形速率约为0.26~0.30 mm/a,断裂带内断面发育,既有低角度逆冲断层,也有高角度正断层,组成宽度超过65 m的形变带,破裂带内泥岩揉皱变形明显,最大一次逆冲断错距离为0.4 m,计算震级为M 6.5~6.8。  相似文献   
986.
在大官厂铀钼矿区北带东部的已知剖面开展氡气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试验,证实在隐伏铀钼矿体上方存在明显的氡气异常和铀钼活动态异常。利用该方法对矿区北带西部进行找矿预测,对综合异常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铀钼矿体,证实氡气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是寻找隐伏铀钼矿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7.
以河东煤田乡宁矿区的地震勘探为例,在分析采空区形成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震属性响应的基础上,从20多种属性中优选出对采空区较为敏感的平均振幅能量值、振幅正负极值比、最大反射率、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属性,为采空区解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8.
祥霖铺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中段,矿床产于NE向、NW向和EW向断裂的交汇处,矿化集中赋存于背斜的倾伏端附近.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区内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在夕卡岩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组合,成矿过程可以分为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预测在矿区的西部有望找到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989.
卡拉盖雷铜钴金矿是那拉提构造带内发现的首例以Cu为主,伴生Mo,Co,Au,Pb,Zn的火山岩型热液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层,矿区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绿岩脉.通过火山岩地层和侵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区内大哈拉军山组是一套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的连续亚碱性的火山岩系列,且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矿区钾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钙碱性—碱性系列,基性侵入岩属于弱碱性—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可能属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基性侵入岩与基性火山岩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990.
那陵郭勒河西地区处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该地区为荒漠戈壁景观,地表无岩石、矿化出露,覆盖较厚,一般为150~300m。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并对磁异常钻孔验证,在深部发现较好的铁多金属矿体,初步了解了地质特征。铁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矿床,磁法工作在该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