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6篇
  免费   2081篇
  国内免费   2764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2354篇
地球物理   2981篇
地质学   5525篇
海洋学   1537篇
天文学   500篇
综合类   1097篇
自然地理   108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632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431篇
  1996年   424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etlands of Northeast Asia and High Asia: an overview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review repor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wetlands in the Northeast Asia and High Asia areas, including wetland coverage and type, significance for local populations, and threats to their vitality and protection,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ow global change influenced wetlands. Natural wetlands in these areas have been greatly depleted and degraded, largely du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ainage and conversion to agriculture and silviculture, hydrologic alterations, exotics invasions, and misguided management policies.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wetland and ice-sheet loss in High Asia and permafrost thawing in tundra wetlands in Northeast Asia, and hence induced enormous reductions in water-storage sources in High Asia and carbon loss in Northeast Asia. This, in the long term, will exacerbate chronic water shortage and positively feed back global warming. Recentl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ital role of healthy wetland ecosystems to Asia’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d to major efforts in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Nonetheless,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restore and protect the wetlands must involve not only the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nd High Asia but also international agencies. Research has been productive but the results should be mor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with policy-making and wetland restoration practices under future climatic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02.
在大震地震速报时 ,通常不仅需要迅速确定地震的三要素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需要尽快知道震中的地名 ,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 ,各省地震局上报中国地震局的快报和月报也要求给出乡 (镇 )一级的地名。目前 ,多数省的地震部门在确定地震震中地名时 ,采用的是根据所定位地震的经纬度在地图上查找地名的方法 ,既繁琐费时 ,又容易出错。本文介绍的是利用目前最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 ( GIS)软件 Map Info及开发工具 Map Basic,快速精确的确定出地震震中到县和乡 (镇 )一级地名的方法。1 GIS软件 Map Info及开发工具 Map BasicMap Inf…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东部若干地区大气气溶胶虚折射指数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欢陵  许军  黄正 《大气科学》1991,15(3):18-23
利用直接取样和积分片方法对大气气溶胶的折射指数虚部n_i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给出了中国东部不同类型地区气溶胶n_i的统计特征:城市地区为0.080;郊区为0.063;乡村地区为0.030;高山为0.012;南海区域为0.006。城市和郊区的n_i值,冬半年(11月至次年的5月)比夏半年(6月至10月)大,12月份的n_i为极大值。除南海外,中国东部各类地区的n_i值比国外同类地区偏大,这与把煤炭作为主要能源造成的燃煤烟尘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105.
独山锑矿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氧、硫、氢、碳、铅等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指出独山锑矿成矿温度低(1OO~200℃).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成矿作用以构造裂隙充填型为主;系大气降水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类矿化是地洼区构造活化成矿的一种典型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6.
加密自动站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陶士伟  徐枝芳 《气象》2007,33(2):34-41
加密自动站(IAws)观测网随着我国观测系统的加强日趋完善,许多省市都有IAWS局域网。IAWS观测资料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I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其质量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它的使用。为了促进我国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通过对比IAWS观测资料和以往的天气尺度常规地面人工站(CMWS)观测资料的特点,分析了IAWS资料的特殊性,然后从国际上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和方法着手,对IAWS观测资料和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别以及建立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重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不同于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特别重视观测业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台站级自动质量控制、人工干预、监测评估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大气污染物SOx输送方程的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中用量纲分析方法分析了控制大气污染物输送方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 6种反映大气污染物输送过程中各种动力、物理和化学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动力学参数。并以硫氧化物为例进行了各参数量级大小分析 ,尤其对 3种起汇作用 (去除机理 )的机理 (化学转化、干沉降和湿清除 )在不同尺度大气污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SO2 的气相化学作用小于干沉降和湿清除的作用 ;干沉降作用很依赖于模式最底层厚度的选取 ;在有降雨时湿清除作用一般较大。文中还对大气污染物SOx 输送方程各项特征量的量级作了分析对比 ,得出了控制不同尺度大气污染物输送过程的零级近似方程和一级近似方程 ,并指出了这些方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8.
Processes of initial collision and suturing between India and Asi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initial collision between Indian and Asian continents marked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ransformation of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uplift of the Tibet-Himalaya orogen, and climate change in Asia.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s from the past 30 years in order to draw consensus on the processes of initial collision and suturing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the Indian and Asian plates. Following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constrain the initial timing of collision, we propose that the tectono-sedimentary response in the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provides the most sensitive index of this event, and that paleomagnetism presents independent evidence as an alternative, reliabl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that have suggested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 started in Pakistan between ca. 55 Ma and 50 Ma and progressively closed eastwards, mor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is major event first occurred in the center of the Yarlung Tsangpo suture zone (YTSZ) between ca. 65 Ma and 63 Ma and then spreading both eastwards and westwards. While continental collision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including the processes of deformation, sedimentation, metamorphism, and magmatism, different researchers have tended to define the nature of this event based on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an intuitive bias that has meant that its initial timing has remained controversial for decades. Here,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reconstructions of each geological event within the orogenic evolution sequence as this will allow interpretation of collision timing 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相似文献   
109.
在我国东部沿海修建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大陆架油、气田不断被发掘、开采,石油储运问题已指日可待。我国海岸线的基岩岸约占全长的2/3以上,其中,块状结晶岩体又占基岩岸的一半以上,这就给水封油库的布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油库的选择和兴建中,应加强对建库岩体和主要结构面、地应力及其分布的充分研究,以期能对洞库稳定问题、地下水位及水量的合理确定问题有所裨盖、  相似文献   
110.
在坦桑尼亚西南部的乌本迪带内首次发现了阿拉斯加型(岛弧型)镁铁-超镁铁环状杂岩体,对约束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Nsamya杂岩体主要岩性为单辉橄榄岩和辉长岩,单辉橄榄岩位于杂岩体的中部,而辉长岩主要位于北部边缘,表现出环状岩体特征。锆石U-Pb年龄表明杂岩体的形成年龄介于1874~1944Ma之间,为古元古代晚期。岩石地球化学显示,杂岩体具有低SiO2,高MgO、FeOT、Cr和Ni含量,富集LREE和Ba、P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的亏损HREE和Nb、Ta、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为具有岛弧构造背景的阿拉斯加型岩体。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其形成于古元古代乌本迪造山作用晚期的岛弧盆地闭合阶段,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并在上升过程中遭受下地壳基底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