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甘肃中川地区雷暴的地闪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利用在甘肃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5站电场变化同步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12日的4次地闪过程分析发现甘肃中川地区负地闪回击所中和的负电荷离地高度为2.74~5.41km(对应环境温度为-2.0~-15.0℃),而正地闪回击所中和的正电荷离地高度低于2.0km(对应环境温度为±5.0℃)。正地闪放电过程较负地闪中和的电荷量要大7倍左右。在雷暴初期及活跃期前期,地闪回击发生之前有持续170~300ms的云内放电过程,它发生在云下部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与雷达回波的对比发现,负地闪发生在雷暴大于20dBz的强回波区或40dBz强回波边缘而正地闪却发生在相对较弱的回波区域。  相似文献   
73.
利用瞬变电磁法对襄垣煤田采空区及塌陷区进行探测,在已知采空区及非采空区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发现工区内低阻异常为积水采空区反映。结合已知资料,判断区内可采煤层(3号煤层)采空深度为144~324 m,采空区东侧较浅,西侧较深,与煤层倾向相吻合。在3号煤层埋藏深度260 m处作视电阻率水平切面,并根据各测线异常情况,最终推断区内采空区范围,也初步查明了煤矿附近居民房屋出现裂缝、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利用SOFM对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的储层评价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储层评价。通过对鸡西盆地城子河组表征储层性能参数的分析,建立储层评价参数标准,并按照建立空间数据库-网格化-文件转换-文件合成-神经网络评价-类别评价-图形绘制的评价流程,生成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储层综合评价图。评价结果显示:Ⅰ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鸡东坳陷中央即鸡D6井东侧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和鸡D6井西侧不规则分布;梨树镇坳陷西部:梨树镇周缘即鸡D2、鸡1、鸡3井周缘呈块状分布;Ⅱ级储集层区块主要发育于鸡东坳陷中部;Ⅲ级储集层区块最大;Ⅳ级在鸡西盆地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75.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6.
激光雷达点云匹配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是高精度定位导航领域研究的热点,匹配定位结果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组合导航定位精度,特别是在室外实际道路场景下,环境复杂,点云误匹配概率较大,只有准确评价匹配定位结果,才能提高组合导航定位精度。因此,对于评价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评价模型的构建抽象为多属性决策问题,采用复合多属性决策算法,识别影响定位结果的因素并进行赋权,定量地评价了定位结果的质量,并利用实际道路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靠有效,能够反映实际匹配定位结果质量。  相似文献   
77.
The lightning very high frequency (VHF) radiation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hort-baseline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technique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discharge in two dimensions with high resolution. A negative single-stroke cloud-to- ground (CG) lightning flash was analyzed in detail using the radiation location results and synchronic fast/slow elec- tric field changes. The long-duration preliminary break- down process appeared to propagate with hi-directional leader channels. The two negative simultaneous discharge channels sloped down with a considerable horizontal com- ponent in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t speeds of about 105 m s-1. The stepped leader was clearly converted from one channel of the preliminary breakdown process and spread downwards with branches. The speeds of the stepped leaders were about 105 m s -1. The K processes after the return stroke could either directly initiate from the start region with negative polarity lightning discharge, or initiate from a new region in the cloud as negative recoil streamers. All K processes propagated along the preceding electrified channel, while not all K processes initiated from the tips of positive breakdowns. The speeds of the K processes were about 106-107 m s-1.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发生的3次地震谣传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地震谣传在现代新媒介下的传播新特点及规律,并根据其新特点提出应对地震谣传的策略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地震部门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9.
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伦湘  郄秀书 《大气科学》2010,34(6):1088-1098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 (WWLLN) 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国气象局 (CMA) 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 分析了2007年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闪电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热带低压至强热带风暴时期, 台风中心闪电活动频繁, 外围闪电少; 台风成熟时期, 呈现明显的三圈结构; 减弱消散时期, 中心闪电骤减, 几乎为零, 外围闪电密度远远超过中心闪电密度。眼壁闪电和台风总闪电存在阶段性变化。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急剧增大的阶段, 眼壁上的闪电两次爆发, 而在第二次眼壁闪电爆发后的两个小时, 中心风速达到最大值, 表明闪电活动有可能对台风增强有指示意义。台风眼壁置换是台风强度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台风闪电活动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从台风眼壁置换开始, 眼壁上闪电数接近于零。闪电次数跟云顶亮温存在显著性相关。结合热带测雨计划任务卫星 (TRMM) 上装载的闪电成像仪 (LIS) 和微波辐射计 (TMI) 资料, 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台风闪电与强对流区域的关系, 发现闪电易发生在修正极化亮温低于225 K的深对流系统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深对流中都能探测到闪电的发生。WWLLN和LIS探测到闪电发生区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