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52篇
  免费   17505篇
  国内免费   42456篇
测绘学   2521篇
大气科学   20985篇
地球物理   11843篇
地质学   32954篇
海洋学   15719篇
天文学   724篇
综合类   4114篇
自然地理   1953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1829篇
  2019年   5280篇
  2018年   5484篇
  2017年   5211篇
  2016年   5260篇
  2015年   4638篇
  2014年   4073篇
  2013年   4633篇
  2012年   4348篇
  2011年   4142篇
  2010年   4095篇
  2009年   3428篇
  2008年   2720篇
  2007年   2750篇
  2006年   2382篇
  2005年   2324篇
  2004年   2671篇
  2003年   2447篇
  2002年   2206篇
  2001年   1972篇
  2000年   1591篇
  1999年   1607篇
  1998年   1695篇
  1997年   1747篇
  1996年   1353篇
  1995年   1318篇
  1994年   1176篇
  1993年   1145篇
  1992年   970篇
  1991年   729篇
  1990年   702篇
  1989年   584篇
  1988年   488篇
  1987年   383篇
  1986年   308篇
  1985年   248篇
  1984年   277篇
  1983年   165篇
  1982年   201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108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44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大多数火山喷发以强酸 (主要是硫酸 )的形式在极地冰芯中留下痕迹 ,通过冰芯连续电导率 (ECM)或各个雪冰样品SO42 - 浓度测定能够恢复历史上的火山作用。极地冰芯中已知年代的火山喷发还可用于冰芯定年。极地冰芯记录的火山信号大小依赖于火山喷发的规模和类型 ,火山喷发的地理位置和酸性气体组成 ,大气气溶胶传输 ,以及沉降地点的年积累率和沉积后生过程等。单个火山喷发通常会导致数月至数年的半球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相对变冷 (这种现象在极区变得更明显 ) ,但过去大规模的爆炸性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2.
本文提出水库重力测量检测非牛顿引力的实验数据分析新方法。利用近一天两重力仪的重力差值信号,基于同液面高度变化水体重力信号相等这一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准则,建立仪器零漂信号多项式系数矢量的矩阵方程,通过极大似然反演比较严格地计算漂移信号,并从中提取检测信号。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当数据充分、漂移多项式阶数取值适当时,该方法完全有效;(2)在现有水库实验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下,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对实验室值的偏离精度可达0.15%,优于矿井实验和先前水库实验的分析结果;若进一步改善水面高度测量,检测精度还可明显提高;(3)Hornberg水库实验重力仪G709在0.4%的精度范围内,未发现G对实验室值的偏离。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场区各种类型水平形变网数据,求得红河断裂中、北段的区域应力场基本特征是:(1)北区为张性左旋型,(2)中区为压性右旋型,(3)南区为张性右旋型。场区区域应力场基本以张性为主,中区的压性右旋型恰好反映转换区应力场的局部特征。北区主应变积累和速率比南区大,最大处在剑川,而高敏感区在后山定两岭。基于水平形变和应变分析,获得了场区现今主要活动构造参数。利用地震前兆形变信息和震后效应进行了地震震例分析。并对3~5年内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154.
该文以提高车载激光扫描数据高程精度为出发点,分析了扫描数据的误差来源。该文提出多种控制点布设方案,以京沪高速部分路段激光扫描数据为例,统计并分析各个控制点布设方案改正结果,为以后车载激光数据外业控制点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目前,针对地学对象的非结构化六面体网格生成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满足相关地学研究对六面体网格的需求,促进地学模拟及传统GIS空间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传统栅格法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面向地学研究的六面体网格生成的改进栅格法。通过提取实体模型表面的几何特征,考虑内部孔、洞约束生成骨干网格,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特征约束模板来处理复杂的特征约束,使之既能保持地学研究对象的几何形态特征,又能实现加密区域与非加密区域的平滑过渡,从而满足地学分析与模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6.
云南沿边地区包括8个地州,共56个县,其中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和越南直接毗邻,具有重要的地缘位置。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在实现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化的基础上,对GDP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深入探讨,这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及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数据的第一产业进行空间化拟合,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GDP的第二、三产业进行拟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空间化拟合的结果相加,实现云南沿边地区1992-2013年的GDP的空间化拟合。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沿边地区GDP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数据对第一产业建模的效果较好,拟合的多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12%,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基于“分类回归”方法对第二、三产业拟合相对误差最大仅为6.404%,最终二者之和拟合的GDP拟合精度都较好,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241%;② 22期GDP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正的相关性,且均为显著集聚;③ GDP空间分布局部集聚的高值-高值区域集中在开远、蒙自等县域,低值-低值地区集中在绿春、西蒙等地区;④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在1992-1996年逐渐增强,1996年之后,经济差异波动缩小,空间关联效应呈现波动式的增强和减弱;⑤ 云南沿边地区的三维插值结果均呈现出西北至东南一线的“洼地-丘陵-平地-高峰”地势变化格局,沿边地区的东南角地区即红河州的建水、个旧和开远等县市的GDP最高,“丘陵”地势主要集中在腾冲、保山市以及最南部的景洪地区,“洼地-平地”地势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西北角的贡山和福贡等县域、西南角的西蒙和孟连等县及中部区域的绿春和江城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7.
在浅海覆盖区,常规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并缺少有效的技术方法,限制了浅海区找矿勘查工作。本文以三山岛北东浅海地区找矿勘查为例,采用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地震剖面测量+浅钻取样化探剖面测量+钻探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解译并控制了浅海覆盖区控矿构造,发现了金矿体。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在浅海覆盖区找矿勘查的有效性,对浅海覆盖区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8.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的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三岔河组(河湖相)。在三岔河组之上,发育了4~5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它均为以三岔河组为基座的内叠阶地(少部分河段以昆仑河砾岩为基座)。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 269~1 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三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三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4级或5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9.
Radio noise observations at frequencies of 0·700 Mc and 2·200 Mc were made at altitudes between 3000 and 11,000 km from a Blue Scout Jr. high-altitude rocket probe on 30 July 1963. A steady background flux of (7·5−3+6) × 10−19 W m−2)(c/s)−1 at 0·700 Mc and (1·8+1.0−0.5 × 10−19 W m−2 (c/s)−1 at 2·200 Mc was observed. Assuming a galactic origin of the observed fluxes at both frequencies, the averaged sky brightnesses are b(0·700 Mc) = (6−3+5) × 10−20 W m−2 (c/s)−1 sr−1b(2·200 Mc) = (1.4+1.0−0.5 × 10−20 W m−2 (c/s)−1 sr−1 The observed brightness at 2·200 Mc is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observers. The apparent brightness at 0·700 Mc is, however, greater than was expected from previous observation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the 0·700 Mc flux in the terrestrial exosphere,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noise bursts observed during the flight,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0.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 3/4级地震、常德北太阳山7级地震、澧县6级地震、大庸6级地震和澧县—安乡6 1/2级地震组成,相应的地震地质背景是江汉—洞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剩余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若考虑地震-构造相关分布为“Z”字型,则该地震事件的主控构造——太阳山断裂带东断裂具左旋走滑的力学机制。根据区域地震—构造相关发展过程,常德大震事件可视为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的前震序列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