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6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709篇
测绘学   311篇
大气科学   565篇
地球物理   764篇
地质学   1663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马国庆  吴琪  熊盛青  李丽丽 《地球科学》2021,46(9):3365-3375
场源中心位置的计算是重磁数据反演的主要任务之一,现主要通过异常与场源位置之间的数学物理方程来估算地质体的位置.为了快速、准确获得地质体的位置信息,提出基于重磁梯度比值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场源位置的获取;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所建立的重磁梯度比值水平分布与地质体埋深、构造指数的关系,快速实现异常场源位置计算,且提出利用多个值的相互关系来更加准确、稳定地计算出地质体的信息.该方法可以计算复杂地质体的中心位置,且避免了以往线性方程反演方法需对结果进行筛选的复杂过程,对于存在剩磁的磁异常则采用解析信号的深度学习方法来进行位置反演.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利用梯度比值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准确获得地质体的深度,且通过对比更多点的深度学习计算结果发现,采用多个不同比例极值点可以减弱噪声带来的干扰,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磁异常的反演工作,获得了地下磁性物体的中心位置,且计算结果与欧拉反褶积法相接近,因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2.
孙蓉琳  何世伟  黄康 《地球科学》2021,46(5):1840-1847
给水度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为探讨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的影响因素,设计均质粗砂、均质细砂、上细下粗、上粗下细4种土柱的排水实验,按照一定间距分段降低地下水位,每段降深设计不同排水时间,求取不同水位埋深的给水度.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支持毛细水高度,给水度受地下水位埋深影响显著,其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来表示.排水时间越长,给水度越大,当土柱分段排水时间超过1 h,给水度值稳定.0.6~0.9 mm粒径的粗砂给水度大于0.2~0.4 mm的细砂;当地下水位在土层分界面下20 cm时,上细下粗土柱给水度显著增大,上粗下细土柱给水度显著减小.给水度的大小与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时间、岩土颗粒和潜水面附近及之上非均质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3.
高康  徐燕  胡天明  韩伶敏 《探矿工程》2021,48(1):112-119
季冻区草炭土是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在氧化分解作用下,堆积形成的含有大量未分解纤维残体的特殊土。草炭土纤维及其含量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考虑纤维含量对草炭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的本构关系研究还相对匮乏。K-G本构模型因其模型参数与土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能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在岩土工程非线性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面广泛应用。以不同纤维含量的草炭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草炭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草炭土非线性K-G模型参数,分析了各模型参数随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模型参数与纤维含量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化石类群的分类单元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变化是生物宏演化的2个基本方面,而以往的研究对于后者的关注较少。晚古生代的楔叶类植物易于识别,化石记录丰富,但针对这一类群多样性演化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楔叶类植物属、种以及叶片形态编码数据库,对楔叶类植物宏演化历程进行详细研究。中国(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丰富度在晚古生代呈现出不稳定的持续增长,表现为晚泥盆世的初始兴盛、早石炭世杜内期至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的缓慢上升、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至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快速上升;晚二叠世长兴期,总体的属种多样性骤减;每百万年属种多样性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亦有明显降低。华南板块楔叶类植物的属种多样性总体上小于华北板块,达到峰值的时间为卡匹敦期—吴家坪期,而华北楔叶类植物的属级多样性在空谷期—沃德期达到峰值。中国楔叶类植物叶片的形态多样性的剧烈变化与属种丰富度并不同步,表现为法门期至韦宪期较小,在宾夕法尼亚亚纪达到峰值,随后稍微下降并在二叠纪的大部分时段保持平稳。在晚古生代的叶片形态演化过程中,楔叶类植物的叶面积由小变大、叶片由深裂至不裂、叶尖形状由分裂变为圆形或钝圆、叶轮中的叶从大小相等到大小不等并出现叶镶嵌,这可能与当时植物群落中林下层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5.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存在丰富的热液流体活动。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碳酸盐岩中的热液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茅口组热液活动包括2类,一类为硅质热液,表现为薄层硅质岩或硅质团块;另一类为碳酸盐型热液,表现为粗晶方解石和白云石充填在张性构造裂缝中或呈"雪片状"集合体,偶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伴生。硅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表明硅质来源具有多样性,是热液硅与壳源硅的混合;黄铁矿、闪锌矿原位S同位素δ34S介于-3.91‰~-6.87‰之间,推测可能受到了微生物和基性岩浆岩的双重影响;方解石脉和具鞍状双晶的白云石脉普遍具有Ca O高于标准计量、相对富Sr和U、贫REE和Ti、Ce/Ce*明显负异常、Eu/Eu*主体正异常、Y正异常等特征,表明碳酸盐脉为热液活动的产物,流体来源也呈现出火山活动相关流体与富钙地下水混合的特点。闪锌矿富集Ge和Cd,Zn/Cd及Zn/Fe值反映了中等成矿温度。硅质岩和碳酸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4.7~294.3℃之间,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值所揭示的特征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穿层状硅质结核和团块的首次出现往往标志着茅口组热液活动的开始,而张性构造裂缝和碳酸盐型热液活动带来的围岩白云化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白云岩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56.
尼洋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第四大支流,受冰川、积雪和冻土影响,水循环关系极其复杂。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本文在寒区水循环模型(WEP-COR)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和地质特点,构建了耦合“积雪-土壤-砂砾石层”连续体和“积雪-冰川”水热过程模拟的青藏高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WEP-QTP)。在尼洋河流域通过对2013—2016年的流量过程模拟发现,工布江达和泥曲站的逐月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10和0.752,比改进前的0.430和0.095有明显提升;以2015年为例,对比WEP-COR和WEP-QTP模型发现,WEP-QTP模型在汛期特别是主汛前(冻土融化期)模拟的流量过程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模拟得到的逐日流量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相比WEP-COR从-0.67提高到0.54。模型增强了地下水含水层的调节作用,使得流量过程更加平稳且接近实测,研究结果表明,WEP-QTP模型适用于青藏高原的水文模拟。  相似文献   
157.
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伴随着构造运动、物质迁移和密度变化,将引起地球重力场变化,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有可能捕捉到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信息,从而为中短期地震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南北地震带2017-2020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甘东南地区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图像,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9年甘肃夏河Ms 5.7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 表明:①震前测区重力异常变化等值线与临潭—宕昌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且在震中附近出现四象限分布特征,夏河Ms5.7地震发生在重力高梯度带和四象限中心附近;②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性重力异常—四象限分布特征—反向变化发震"的时空演化过程;③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可能引起附近断层区域应力场的调整,从而加速了夏河地震的发生;④区域重力场时变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上有较好的对应,综合分析可认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临潭—宕昌断裂.  相似文献   
158.
安徽省地电监测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影响地电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映震能力作为地电台站监测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安徽省5个地电台站的监测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地电前兆的基本情况,为安徽省未来的地电台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  相似文献   
160.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outward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debated.The Qilian Mountains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plateau comprise one of the youngest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plateau whose understanding is key to deciphering the broader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region.Here,based on a reprocessed deep seismic profile which was originally collected during the 1990 s across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 and previous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we find evidence for decoupled crustal deformation that was partitioned by a decollement,in which lowercrustal deformation featured by local duplexing preceded upper-crustal deformation featured by imbricate thrusts.Furthermore,we propose that the Asian lithospheric mantle is being underthrust beneath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as inferred from patterns of lower crustal deformation which is marked by the Moho geometry.Integrating these results yiel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of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plateau during the Cenozo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