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41.
中国金矿矿产预测评价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基础上,将全国金矿矿产评价模型总结为12类: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微细浸染型、变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绿岩建造型、砂金型、风化壳型和砾岩型。其中,以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为主,其预测资源量约占总预测资源量的38%,21%和14%。根据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55个金矿成矿区带,通过对不同成矿区带对预测资源量、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统计分析,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华北地台南缘、西秦岭、东秦岭、辽东、滇黔桂、哀牢山成矿带等。根据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金矿资源潜力及近年来金矿勘查进展,对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42.
We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long-term seismic velocity variation of one of the major ruptured faults of the devastating 2008 M w 7.9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from July 2009 to January 2012, jointly using accurately controlled routinely operated signal system active source and seismic noise-based monitoring technique. Ou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temporal velocity change is not homogeneous and highly localized in the damaged fault zone and the adjacent areas. Velocity variations from the active and passive methods are quite consistent, which both are characterized by ±0.2 %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peak and trough at winter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The periodic velocity variation within fault zone exhibits remark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arometric pressure with stress sensitivity in the order of 10?6 Pa?1, suggesting that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might be the crack density variation of the shallow subsurface medium of the damaged fault zone in response to the cyclic barometric pressure loading.  相似文献   
943.
944.
通量上边界与水头上边界方法的地下水流系统模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头上边界方法(简称水头法,GHB)给定了潜水面形态和固化了排泄点,限制了不同地下水流系统模式的形成与转化。分别用数值法进行了通量上边界(简称通量法,FUB)与水头上边界的地下水流系统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嵌套式多级地下水流系统(Tóth典型模式)在运用水头法和通量法进行系统转化模拟时,得出的水流模式可能相似或完全不同;通量法在条件(盆地形态、入渗强度等)改变时潜水面能够自动形成,从而得出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水流系统特征;水头法由于给定了潜水面和固化了排泄点,在改变盆地其他因素时,盆地补给(排泄)也发生同步改变,此时地下水流模式不是单因素变化的结果,因此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得出完整的地下水流系统变化模式。基于通量法与水头法在地下水流系统模拟中的优势与不同,在进行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和实际研究时,应该综合2种方法的特点,结合实际资料条件进行方法的选取与应用。  相似文献   
945.
2013 年4 月20 日芦山M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强震,与汶川地震相似,该震临震前在近震源区未观测到显著的异常变化。为研究其临震前形变特征,本文根据信息熵理论对芦山MS7.0地震前近震源区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年变熵率值分析,并研究其时序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近震源区台站地倾斜形变熵均表现出减熵现象,时序的年尺度熵结果表明,汶川MS8.0地震对芦山MS7.0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且震中区的EW 向和NS 向分量具有高度一致的熵变趋势。  相似文献   
946.
Wave decay over a muddy seabed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fluid-mud layer is usually treated as a homogeneous layer with a certain thickness lying on the rigid bottom. However, the muddy seabed beneath a fluid-mud layer is usually movable in practice.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movable seabed beneath a fluid-mud layer. For this purpose, a numerical model for wave propagation over a multilayered muddy seabed is developed, in which water is treated as a Newtonian fluid, and the rheology of mud is described by a visco-elastic–plastic model.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f Sakakiyama and Bijker (J Waterw Port Coast Ocean Eng 115(5):614–633, 1989) are chosen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model is then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movement of a fluid-mud layer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underlying mud layer and its influence on wave decay. It is found that the underlying mud lay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ave–mud interaction and greatly affects the wave decay rate.  相似文献   
947.
为探究西北太平洋台风尺度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从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2006—2015年最优路径(best track)观测资料中筛选出快速增强和非快速增强两类台风样本,采用台风最大风速半径(RMW)、34 kn(1 kn=0.51 m/s)风速等值线半径(AR34)和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半径(ROCI)三个尺度参数,初步分析了台风尺度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核尺度(RMW和AR34)与台风强度变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外核尺度(ROCI)与台风强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经历和未经历快速增强过程的两类台风的初始尺度,前者显著小于后者。可以使用RMW和AR34代表的尺度参数来辅助中小尺度台风的强度预报和快速增强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948.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联网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栋  李正泉  于贵瑞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99-1206
全球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及其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挑战。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网观测作为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联网观测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简要介绍了几个有影响的国际陆地生态系统联网观测计划。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以及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指出了近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研究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949.
论盆地流体成矿/成烃作用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和某些金属矿床都是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地质-构造格架内同一自然过程留下的物质表象。油气是被封存起来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盆地有机流体,而固态的金属矿石则大多是以水溶液相为主的盆地流体在适当的部位将所溶解携带的成矿金属组分沉淀卸载的结果。碳氢化合物源干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成矿金属元素则可能是盆地流体从沉积物颗粒通过流-岩反应萃取来的。有机组分在成矿金属元素的活化萃取、迁移、直至沉淀就位的全过程中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成岩压实作用阶段(相当干油气的初次析出阶段),油气与粘土水一道从生烃层内被挤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油气与部分成矿水溶液具有共同的起源。但在往后的运移和聚集就位过程中,由于水和油的物理化学特征不同,二发生了分离。从而造成了金属矿床与油气藏在空间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50.
利用TM图像对火山口开口方向和玄武岩流向进行解译分析,圈定出玄武岩台地上的汇水盆地,从而确定了新生代玄武岩强富水区———找水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