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珠江口海洋动物体的石油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942.
本研究利用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的方法成功分离鉴定出分子量为105kDa,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七鳃鳗凝集素。实验结果表明,首先运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方法能够将七鳃鳗血清混合组分进行初步分离,结合凝集活性鉴定方法,鉴定凝集活性最强组分存在于第二峰中。其次;利用分子筛方法将具有凝集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最终得到分子量为105kDa左右具有凝集活性组分。结合Native-PAGE和SDS-PAGE结果表明,凝集活性组分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同时,飞行时间质谱方法鉴定结果为凝集素(gi:13094239)。最终,体外鉴定结果表明七鳃鳗凝集素对兔红细胞和山羊红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凝集活性。七鳃鳗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对研究七鳃鳗先天免疫防御机制和可变淋巴受体介导的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近岸海域缺氧现状、成因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是全球近岸海域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对沿岸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综述了近岸海域缺氧的现状、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海洋生物的致死效应、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生物量和捕食关系4个方面阐述了缺氧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开展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对缺氧的定量影响,以及全球变暖对缺氧影响的研究,并就缺氧对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4.
庄浩铭  刘小平 《热带地理》2020,40(2):217-228
在地理大数据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利用深圳市2009年5月和2016年9月2期出租车轨迹大数据,通过构建2层空间网络,并使用Infomap社区发现算法,发现网络中的全局空间社区和局部空间社区。通过对比空间社区的变化,并结合遥感数据和规划政策等,探讨深圳市长时期多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政策制定等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尺度下,城市的空间结构趋向于紧凑式发展,如深圳市郊区的小空间社区合并成了5个大空间社区,这与深圳2020年总体规划有较大的关联。局部尺度下,城市的空间结构趋向于多中心式发展,如围绕深圳高铁北站和南山中心的2个空间社区分裂成了多个小空间社区,这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945.
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中国的研究成果打开了近代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他命名的“丝绸之路”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国内学界对李希霍芬学术贡献的评述聚焦于他对中国地质和地球科学的贡献,但对其研究成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价值尚缺少深入的总结。本文分析李希霍芬到中国考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为基础文献,梳理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在中国的历次考察路线和主要考察内容,以及与中国古“丝绸之路”相关的考察计划;从当代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总结分析了李希霍芬对中国研究的学术价值和贡献,如区位分析、“联系”与“流”的分析、农业地域差异分析、人地关系分析、制度与文化因素分析等;最后提出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研究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及人文-经济地理学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46.
基于GEE平台的广州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间序列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其提取已经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与单时相影像相比,时间序列制图能够获取其准确的变化趋势,对于监测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以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基础,利用2000-2017年的Landsat TOA影像计算BCI和NDVI,并通过自适应迭代法确定它们的阈值,从而提取初始的不透水面,然后进行时间一致性检验,使不透水面时间序列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①BCI与NDVI的结合以及时间一致性检验能够提高不透水面的提取质量;②本文中不透水面提取的平均总体精度为90.4%,平均Kappa系数为0.812;③在2000-2017年广州市主城区不透水面面积增加近一倍,但增速有所放缓。④新增的不透水面主要集中在原本相对落后的主城区外围;⑤高程、道路密度和购物场所密度等是影响广州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扩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7.
利用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宁波近海凉帽山370m高塔气象梯度风观测和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对浙江北部近海风速垂直廓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受地形影响,偏南、偏北风时塔基风速一般比上一层风速大。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近地边界层风廓线不同,南风型320m以下风速基本遵从对数律。热带气旋影响型和北风型时风廓线可分为3段,常通量层内基本满足对数律,该层向上一段高度热带气旋影响型风速变化不大,北风型反而减小,再往上风速又继续增大。北风型风廓线的这种3段结构表现比热带气旋影响型更为清楚,约80~109m风速出现相对极大值,200~250m间存在风速极小值。满足对数律的近地边界层内小风比大风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浙江北部沿海自动气象站测风资料不同风型统计分析与高塔风廓线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8.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对2005年8月12日发生在山西朔州市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调整的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的西伸北抬,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南海,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十分充沛,并在朔州市北部形成辐合。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位势不稳定能量;过程期间,物理量场表现出强水汽输送辐合及上升运动;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及特殊地形的综合作用激发出中尺度降水云团,造成此次强降水。  相似文献   
949.
本文利用西藏雅江中游地区1961~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并分析了PE(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计算各气候因子变化对PE变化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近49年来,拉萨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幅为8.21mm/10a,日喀则和江孜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泽当减少趋势显著,减幅最大达-24.71mm/10a。PE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较大,年潜在蒸散量在1993年发生突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平均风速明显减少从气候因子角度解释了潜在蒸散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0.
利用浮标资料,对“利奇马”影响期间浙江沿海风和海浪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欧洲中心模式预报与实况进行对比,基于模式预报分析海浪的空间结构。结果发现:(1)随着台风靠近、登陆和远离,海浪波型经历了混合浪—风浪—混合浪的变化,且最大波高越大周期越长,浙江南部沿海海浪较北部沿海更具风浪特点;(2)浪高受风速影响大,北部沿海更为明显,持续风向对浪高增大有明显作用,当风向由向岸转为与海岸线平行、或由与海岸线平行转为离岸时,浪高迅速减小,反之浪高迅速增大;(3)台风靠近和影响浙江时,有效波高与风速的等值线平行,7、8、10级风分别与巨浪、狂浪、狂涛区有很好的对应,有效波高越高,风速对波高的决定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