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NCEP/NCAR500hPa高空再分析资料插补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个海拔在3000m以上台站500hPa完整可靠的月平均温度序列。基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和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设计了这50个台站地面月平均温度序列的回归方案,用回归估计值将近50a各台站的现有月平均气温记录进行补齐、延长,得到重建的高原台站完整连续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并对回归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实验。重建的青藏高原地面气温资料能够真实地反应高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
介绍利用屏幕截取技术制作人降作业炮点四周环境坐标示意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沐川沙湾间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3级以上地震活动与铜街子电站水库畜水有关。1993~1995年沐川西部连续发生的3次5.0级以上地震属水库诱发的构造性地震。  相似文献   
24.
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杭锋  张红蕾  高天赤  勾亚彬  陈勇明 《气象》2016,42(9):1105-11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GFS 0.5°×0.5°逐6 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6日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由于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带来了弱冷空气的渗透,并有大量不稳定能量积聚,形成了午后"上干冷、下暖湿"这样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和环境背景场。当低层925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 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未来6 h内产生了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宁波中尺度辐合线是由偏南风和东北风辐合而成,同时受沿海和喇叭口地形影响,该辐合线早已存在,之后触发了宁波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杭州中尺度辐合线是由于宁波雷暴的地面出流增强了偏东风气流,从而加强了偏东风与环境东北风的辐合,导致了杭州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随后在辐合线附近出现了剧烈的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5.
电力勘察设计信息类型多样,数据存储复杂,容易引起空间负载失衡。本文提出基于GridGIS的空间负载平衡迁移算法,分析了迁移条件和原则,实现了基于GridGIS的空间负载平衡迁移模拟系统,进行了算法的性能分析,提高电力勘测设计信息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6.
基于空间共享的空间库平台多源数据,设计开发了规划用地监测平台,对现状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情况、规划审批情况、土地存量情况、集体用地情况、棚户区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为规划管理和规划研究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7.
基于空间共享的空间库平台多源数据,设计开发了规划用地监测平台,对现状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情况、规划审批情况、土地存量情况、集体用地情况、棚户区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为规划管理和规划研究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8.
Two method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oil slopes are studied, and the representative flow charts of both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Method 1 can predict the reliability index and the critical probabilistic slip surface directly and it is computational efficient, but it need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des for integrating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code and the slope stability code. Method 2 make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code call th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code directly, and each code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tact part. The main result of Method 2 is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soil slope. Combin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locating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 Method 2 can also predict the probabilistic slip surface. Although Method 2 needs much more callings of the subprogram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code, it needs not the developing of new computer program. Thus, Method 2 is easy to use and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an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29.
对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新林镇附近的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141.1~123.8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高硅较富铝贫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中等-弱负Eu异常(δEu=0.53~0.72),轻重稀土分异比较明显[(La/Yb)_N=12.42~25.3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LREE,高场强元素Ti、Nb、Ta、P和HREE表现出亏损。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及低Y的特征,且相对富K,属于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_(Hf)(t)为2.1~6.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025~786 Ma,认为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30.
额尔古纳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以粗安岩为主,少量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该组火山岩SiO_2含量为53.47%~58.50%,全碱含量为[w(K_2O+Na_2O)]4.27%~7.68%,w(MgO)=1.76%~4.03%,Mg~#=0.34~0.51;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_N=16.35~33.73],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9~0.92)。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未经受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岩浆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导的演化过程。综合研究认为,额尔古纳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后造山伸展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