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0篇 |
免费 | 3260篇 |
国内免费 | 20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8篇 |
大气科学 | 2055篇 |
地球物理 | 2133篇 |
地质学 | 5538篇 |
海洋学 | 1796篇 |
天文学 | 442篇 |
综合类 | 922篇 |
自然地理 | 12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89篇 |
2023年 | 341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654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578篇 |
2018年 | 606篇 |
2017年 | 538篇 |
2016年 | 614篇 |
2015年 | 578篇 |
2014年 | 617篇 |
2013年 | 656篇 |
2012年 | 625篇 |
2011年 | 653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4篇 |
2008年 | 519篇 |
2007年 | 498篇 |
2006年 | 409篇 |
2005年 | 395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91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370篇 |
1998年 | 283篇 |
1997年 | 245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213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科尔沁沙地巴克窑地区近150年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沉积和花粉分析的基础上,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巴克窑地区过去150年的植被和环境演变进行了重建。巴克窑等湖泡的诞生时间是在上个世纪前期,约1837年前后。这个时间也正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首次大规模人口移入和垦荒年代。突然增加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沙丘植被的迅速破坏,而植被减少和沙丘活化引起区域水文循环的重新调整,即原来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输出的水量明显减弱,致使地下潜水位上升,形成一系列湖泡。以后,沙地系统的演化主要是在人类活动、气候和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2.
桐柏山太白顶、殷店和天河口一带,发育有大量的L构造岩,拉伸线理极其发育,面理较弱,线理产状向南东东倾伏,倾伏角为1°~20°。桐柏山L构造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在三维空间上,L构造岩强烈发育杆状构造,这种“杆”状构造是由大量沿X轴方向定向排列连在一起的椭球体矿物构成的,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石英的颗粒边界迁移和长石的位错蠕变,形成的平均压力为0.59GPa,平均温度为550 ℃~600 ℃,形成于中-高温-中压环境,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形成深度大致在15~20 km,属于中地壳的产物。L构造岩在桐柏山的发现可能反映了桐柏山造山带中桐柏杂岩岩块相对两侧榴辉岩岩片具有近东西向挤出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3.
74.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部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区内22组地下水和2组地表水中碘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中碘含量在27.30~1 638.00μg/L,其中,约50%的地下水样品中碘含量超过我国饮用水的标准限定值150μg/L,约84.6%的高碘地下水为高砷地下水。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地下水水流相对滞缓的平原中心地带,以Cl-Na、Cl·HCO3-Na和HCO3·Cl-Na型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中碘的富集有两种机制: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作用和深部富含有机质的、偏还原的地下水环境中的微生物作用。两种机制相比,后者对地下水中碘的贡献更大些,但前者更普遍些。 相似文献
75.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最大的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未得以充分应用等问题导致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存在诸多不同看法,这些问题制约了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本文以最新实测1∶10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采用切线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深度进行反演计算,结合钻井、地震及南海北部陆域物性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分布特征.在充分调研珠江口盆地已有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盆地磁性基底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断裂、区域构造等对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单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在0~9 km之间,磁性基底呈“三隆两坳”构造格局,整个坳陷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NE向深大断裂为控盆断裂,常为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NW向断裂常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并影响其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76.
金坛市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岩溶洞穴、矿产产地与观赏石景点8大类。对其应遵循原态保护的原则,以茅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大众地学科普旅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7.
78.
粉喷桩加固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根据粉喷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资料 ,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地基进行了地基承载力、孔隙水压力、粉喷桩桩身轴力、桩土应力比、变形模量等的分析和研究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基的特性 ,为粉喷桩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
80.
海洋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是开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1—2022年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实测的4个航次的水文泥沙、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1)、施工期(2016年、2017年)和施工后(2022年)周边海洋环境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周边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生态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变化均在有限范围内波动,说明该工程施工对周边海域水质质量、沉积物质量以及海洋生物生态未造成明显影响。工程施工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有限,说明该工程建设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研究结论作为开展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