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520篇
测绘学   215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644篇
地质学   1300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Xiong  Pingping  Zou  Xia  Yang  Yingjie 《Natural Hazards》2021,107(3):2517-2531
Natural Hazards -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original grey prediction model is too single, and the original grey prediction model does not consider the time delay of the effect of the current...  相似文献   
142.
陈能松  夏彬  游振东 《地球科学》2021,46(9):3049-3056
为建立一个较严密、系统的常见变质岩石的岩相学分类,采用既反映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又蕴含岩石基本组成的变质岩组构组分作为岩石分类的一级分类指标,以岩石结构、构造和组构组分的成分依次作为二、三和四级指标,划分了归属于造山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断层动力变质岩、蚀变交代变质岩和混合岩这5个大类变质成因的基本岩石.如岩石的地质产状已知,可用对应于地质产状的成因类型变质岩替换组构组分,升级为一级分类指标,然后用同样程序进行划分.本分类方案中,造山区域变质岩与接触热变质岩因具有相同组构组分,因此,大部分基本岩石名称相同,但可借助其地质产状和一些特征变质矿物的特殊显微构造的有无将它们区分开来.本分类方案的分类效果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岩相学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43.
Zhao  Weihua  Xia  Xilin  Su  Xiaoli  Liang  Qiuhua  Liu  Xiuwei  Ju  Nengpan 《Landslides》2021,18(9):3213-3226
Landslides - Flow-like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types of natural hazards due to its high velocity and long travel distance. In 2019, a large catastrophic landslide was triggered by...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震前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并非单点单测项,而是具有多点多物理场的群体性特征;2)这些异常出现的时间与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的亚失稳事件时间基本同步,其形态上以大幅突变为主,时间上多集中在震前45 d左右,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距震中100 km的范围内,且具有随时间从外围向震中区集中的特点;3)震前不仅在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记录到类似亚失稳现象,而且在震前1~6 d一些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还记录到与发震断层失稳前预滑有关的小事件;4)震前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震源及附近地区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是在震源及附近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与河津地震有关;5)震前多种地球物理场异常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协同化的特点,即沿发震断裂方向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和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7.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一类状态依赖切换系统的阈值来生成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两个类Lorenz子系统;然后,基于这两个子系统构造了一个状态依赖于阈值的切换策略,从而构造了一类状态依赖于阈值的切换系统;最后,通过调整切换系统的阈值来改变鞍焦平衡点的个数与分布,使得该切换系统能够产生4-6-8翅膀的混沌吸引子.此外,根据切换系统的状态方程设计了该系统的模拟电路,电路仿真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证实:该设计方案可以在不增加系统维数或无需设计复杂非线性函数的情况下生成多翅膀混沌吸引子.  相似文献   
148.
长汀水土流失区生长季马尾松树干液流密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热扩散探针测定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生长季马尾松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树干液流密度,并比较不同人工治理措施下马尾松树干液流密度的特征,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变化,以探讨先锋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马尾松4个方位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型变化规律;南向树干液流密度峰值最高,日变化幅度也最大;东、西、南、北4个方位的液流密度差异显著(P<0.01),但各方位液流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树干4个方位液流的启动时间与太阳辐射之间存在约3个小时的时滞;4个方位液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液流密度相关性最强的是空气温度,其次为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4个方位液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不同治理措施下的马尾松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差异显著(P<0.01),经过人工施肥的样地马尾松树干液流密度峰值明显高于未施肥的样地.  相似文献   
149.
大气CO2浓度增加,大气辐射平衡调整,将影响到大气的辐射加热,对季风环流的产生影响.CMIP6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可减弱季风区主雨季对流层高,低层的辐射加热,加强对流层中层的辐射加热.各季风区加热响应的峰值层次不同:亚洲季风区平均层次最高(500-775 hPa),北非,南美,澳洲季风区次之(550-600 ...  相似文献   
150.
山东地区多台波速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从多台计算波速比方法的原理入手,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波速比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原理一致的条件下,波速比差异主要与拟合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及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有关。利用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山东省境内及江苏省北部共52个数字及模拟台站的地方震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有4个以上记录台站的地震。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波速比为1.716,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波速比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偏高。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2°的单元,并剔除距离震中过远的台站,以保证区域特征能得到反映。通过对比不同单元的平均波速比发现,34°~37°,115°~119°的平均波速比明显高于其他单元,而它们正好分布在郯庐断裂的两侧,应该与该地区上地壳的岩石性质及震源深度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的平均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