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8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1972篇
测绘学   861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760篇
地质学   3660篇
海洋学   84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67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杨雷  肖琼  沈立成  伍坤宇 《中国岩溶》2011,30(2):209-215
本文以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和滇东小江断裂带出露温泉为例,探讨了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地质背景条件基本相同,温塘峡背斜出露的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而小江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泉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Na型(YN1)、HCO3-Ca型(YN2)、SO4-Ca(Mg)型(YN3和YN5)和SO4-HCO3-Ca-Na型(YN4),这与各泉点所处地质背景条件不同有很大关系。此外,通过对Na-K-Mg和Na-K-Mg-Ca图解模型的解读得出,所有样品均未达到水-岩平衡,仅有YN1泉点样品接近完全平衡线,表明YN1接近水-岩作用平衡状态,并由上述图解模型估算得到YN1点热储温度大概为100~120℃,与运用SiO2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133~139℃)相差不大。此外,水化学特征和Na-K-Mg-Ca图解分析也表明,YN2与温塘峡背斜温泉水-岩作用过程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52.
肖伟峰  王宗秀  李海龙  鄢犀利 《岩石学报》2011,27(12):3615-3626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沉积岩地层,小热泉子组是其中的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前人依据与之接触的底坎尔组中的中石炭世化石,将小热泉子组划为早石炭世.对觉罗塔格南部的小热泉子铜矿的研究,不同学者得出了差别较大的同位素年龄,而北部的小热泉子组目前还没有同位素年龄报道.我们对北部的底坎尔和干沟两地的小热泉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测年,得到了271~275 Ma的年龄.这些测年数据与近几年其他学者的数据一致,表明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比原来认为的更广,小热泉子组的时代应该属于早二叠世,其他地层单元的时代及其先后关系也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盐岩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钾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钾盐资源紧缺,寻找优质大型钾盐矿床一直是国家资源普查的重要目标这一。塔里木盆地在其地史发展过程中,曾与广海相通,多期海水的侵入和间断,以及适宜的构造、古地里环境具备成钾的基本地质条件,因此一直被列为我国寻找古钾矿的重点地区。为了更准备地判断其成盐的海陆相特征,即成盐物质的主要来源,以及岩盐沉积之前的古卤水蒸发浓缩阶段,预测更有前景的成钾远景区,论文选择了蒸发岩沉积序列中的石膏及石盐矿物,分别分析了其硫同位素及氯同位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非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石膏硫同位素可以准确判断盐岩沉积的海相、陆相和海陆交互沉积特征,氯同位素可以判断岩盐的沉积阶段。应用这两个同位素新指标分析,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次级构造凹陷晚白垩世盐岩沉积接近海相沉积类型,而且岩盐沉积阶段较晚,是一最有利成钾远景区。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55.
田世洪  路娜  侯增谦  苏本勋  肖燕  杨丹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9-67040029
Li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工具,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Li同位素溶液分析技术主要采用热电离质谱仪(TI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与TIMS相比,MC-ICP-MS具有分析精度高、样品量少、测试速度快等诸多优点。本研究团队近年来建立了MC-ICP-MS高精度Li同位素分析方法,在天然样品、标准物质以及石英包裹体的Li同位素测定中都取得了良好结果。以此为依托,研究团队建立了适用于西藏本地岩石成因研究的Li同位素地质端元,并将Li同位素应用于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及其隆升历史、川西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富集机制、四川呷村VMS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四川甲基卡硬岩型Li矿床富集机理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地综述了这些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Li同位素溶液分析技术的理解,展示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基于2009年5-10月喜马拉雅山北坡珠峰绒布冰川流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 50 m分辨率DEM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 在HYCYMODEL水文模型中加入冰川消融子模块, 模拟了绒布冰川流域径流过程.冰川消融子模块以海拔5 180 m基站的实测日气温、 日降水作为模型输入, 把气温、 降水插值到该流域40个高程带中, 分别计算各高程带的冰川消融和裸地蒸发, 并考虑液态降水对冰面的加热作用.野外气象观测表明: 2009年5-10月流域海拔5 180~5 750 m内, 月气温递减率在0.63~0.73 ℃·(100m)-1之间, 均值为0.70 ℃·(100m)-1; 同期降水观测显示, 海拔5 180 m以下降水梯度为-7.3 mm·(100m)-1, 该高度之上降水梯度为22 mm·(100m)-1. HYCYMODEL水文模型的敏感性检验表明, 该流域径流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 降水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较小, 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57.
Multistage deformation events have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ern Jiangshao Fault (Suture) Belt. The earliest two are ductile deformation events. The first is the ca. 820 Ma top-to-the-northwest ductile thrusting, which directly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Cathaysia Old Land and the Chencai Arc (?) during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and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that formed as the ocean closed between the Yangtze Plate and the jointed Cathaysia Old Land and the Chencai Arc due to continuous compression. The second is the ductile left-lateral strike-slipping that occurred in the latest Early Paleozoic. Since the Jinning period, all deformation events represent the reactivation or inversion of intraplate structures due to the collision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lates during the Triassic and between the Philippine Sea and Eurasian plates during the Cenozoic. In the Triassic, britt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ping and subsequent top-to-the south thrusting occurred along the whole northeastern Jiangshao Fault Zone because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lates. In the Late Mesozoic, regional extension took place across southeastern China. In the Cenozoic,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Philippine Sea and Eurasian plates resulted in brittle thrusts along the whole Jiangnan Old land in the Miocene. The Jiangshao Fault Belt is a weak zone in the crust with long history, and its reactiv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however, late-stage deformation events did not occur beyond the Jiangnan Old Land and most of them are parallel to the strike of the Old Land,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enozoic deformation in Central Asia. In addition, the Jiangnan old Land is not a collisional boundary between the Yangtze Plate and Cathaysia Old Land in the Triassic.  相似文献   
58.
肖晖  郭建春  任山 《现代地质》2013,27(6):1434
为了准确确定气井压后有效缝长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川西须家河气藏水力压裂针对性,对于具备生产历史拟合条件的气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生产历史拟合获得有效水力裂缝缝长,与采用净压力拟合方法获得的水力裂缝支撑缝长进行对比和拟合,获得了有效缝长和支撑缝长的关系式,计算了川西须家河储层单井压后有效缝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有效缝长的影响程度和对压裂设计的启示。结果表明:压后有效缝长与支撑缝长具有较强相关性(Le=00584 Lp1359 3),有效缝长明显比支撑缝长短;施工参数(特别是用液量)是影响须家河储层有效缝长的关键,而储层和隔层间应力差则是影响有效缝长的重要客观因素。该研究方法为水力压裂压后评估和提高压裂设计水平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9.
解决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最危险滑动面(潜在最危险滑动面)和边坡的稳定系数。将蚁群算法用于求解土质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针对蚁群算法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停滞和过早收敛的现象,对基本蚁群算法的结构形式和蚂蚁转移概率的计算进行了改进。构建了一种新的蚁群算法——元胞蚁群算法(CA-AA)。在文武坡边坡稳定性判别中,利用CA-AA法计算得到其稳定系数为1.37,略小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值,弥补了不平衡推力法的不足,更接近实际。算例结果表明:元胞蚁群算法(CA-AA)总能搜索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搜索效率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进行了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是在一定围压下,通过降低和增加内压的方式完成的,共进行了2个围压下的变内压实验。实验结果和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不存在渗透率强应力敏感性,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衰竭式开发对地层的渗透率几乎没有影响,注水开发对地层的渗透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有效应力定律方程的研究,得出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为常数且值很小,这从机理上解释了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的渗透率对应力不敏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