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0篇
  免费   1246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测绘学   829篇
大气科学   892篇
地球物理   1052篇
地质学   3624篇
海洋学   814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385篇
自然地理   75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土壤剖面核素单位面积浓度与背景值之间的理论模型,对布哈河下游和青海湖东北岸湟水上游区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7Cs面积活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区域相关系数为0.93。湟水上游河谷土壤侵蚀模数在87.62~1 458.41 t·km-2·a-1之间,采样点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33.31 t·km-2·a-1。布哈河下游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在431.03~2 072.39 t·km-2·a-1之间,采样点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256.97 t·km-2·a-1。布哈河下游区域较湟水上游区域侵蚀严重,在较长的时期内两地大部分区域均处于轻度侵蚀阶段,湟水上游北部和布哈河下游西北部处于微度侵蚀阶段。  相似文献   
972.
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冬  熊康宁  肖时珍 《地理研究》2013,32(8):1517-1527
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对遗产地本身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思想,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处遗产地中的荔波锥状喀斯特置于全球视角,选取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世界遗产第八条有关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研究表明:荔波锥状喀斯特具有更为独特的演化环境与更为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更有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单体形态与较为齐全的地貌组合类型,更有罕见的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命记录。荔波锥状喀斯特是反映地球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范例,极具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973.
云南旅游非均衡态势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省的旅游空间格局客观上已形成了“一中心四线五区”的局面。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历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在近年的演替规律和目前发展态势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从1998—2006年全省以及六大旅游区所包括的市(州)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和相应的测算指标表明,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形成了以滇中旅游区为中心的“西重东轻”、两极分化的整体格局,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近年来总体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步缩小,并且云南区域旅游的非均衡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74.
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轻气炮中弹丸对侵彻面不同侵角的高强度混凝土靶体的侵彻过程,分析靶体侵角、弹丸着靶速度对弹丸侵彻靶体的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弹丸以200 m/s左右的低速侵彻靶体时,弹丸在侵彻角度为0°的靶体中作水平运动,靶体侵角大于0°时,弹丸均在着靶后150~200 μs发生偏转;弹丸在靶体中的水平侵彻速度、偏转角度与其侵彻时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靶体侵角一定时,弹丸着靶速度越小,弹丸水平侵彻时所需时间越短,靶体飞溅物的速度越小;靶体侵彻面角度对靶体飞溅物速度和弹丸水平侵彻时间的影响作用相对比弹丸着靶速度的大,说明靶体侵角的大小是安全防护工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75.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42-、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mg/L、3.23mg/L、3.47mg/L、0.97mg/L、2.38mg/L、9.29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6.
本研究首次应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监测张掖市临泽县平川段的黑河河床表面温度与河水温度,确定了该时段黑河中游湿地临泽平川段的地表水地下水转换情况。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温度分辨率为0.01℃,采样间距为0.25m,时间间隔为4min。通过对全长550m的河床表面温度与河水温度连续监测,分析该区段温度场动态,发现试验区河段河流受地下水补给,有地下水溢出带。通过河床表面温度与河水温度、环境温度的对比,清楚反映了该河段温度异常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明确了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与地下水溢出强度。  相似文献   
977.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序列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变化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 大尺度区域降水序列重建缺乏可行、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 构建了分区古降水空间模拟-多区面积加权的集成方法, 重建全新世青藏高原降水序列。本研究以孢粉为环境证据, 选取有空间代表性的10 条由孢粉重建的高原样点降水序列, 获得716 条具有年代的定量降水记录, 建立全新世古降水记录数据集。借助GIS分析, 基于现代高原降水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模拟, 并与古降水记录相集成, 定量重建了高原全新世200 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结果显示:早全新世高原降水迅速增多, 并在9.0 kaBP达到极大值500 mm, 较现代高170 mm;9.0~5.6 kaBP是旺盛的湿润期, 降水总体比现代高出80 mm, 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6 kaBP以来降水减少, 降水与现代相当, 但波动幅度较小;集成序列与其他高低分辨率环境记录有很好的可比性, 说明集成序列有很好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8.
IPCC A1B情景下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ECHAM5/MPI-OM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当代(1986-2000 年)和IPCC A1B情景下未来(2011-2025 年)2×15a 的模拟输出格点场资料,驱动20 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进行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通过与32 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RU资料对比分析,RegCM3 能够很好的模拟研究区基准时段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局地分布特征。②A1B情景下未来西南地区年、四季平均温度均明显增加,北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南部。③最高/最低温度一致升高,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年、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夏季降水略有减少。④研究区未来春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可能导致局部地区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冬季降水增加,可能加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9.
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由于技术及环境变化等原因,在观测资料中常常会出现与地震孕育及地壳区域应力状态无关的变化,其中降雨就是比较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嘉山台2000—2013年的数字化资料分析降雨与地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与地电阻率的季节性变化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尝试通过数字方法剔除资料中的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980.
Full-scale measurement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to evaluate wind effects on larg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Some select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full-scale measurement of wind effects on a long-span steel roof structure during the passage of Typhoon Fanapi. Some fi eld data, including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cceleration responses, etc., were continuously and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during the passage of the typho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i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typhoon-generated wind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ects on a long-span steel roof. The fi rst four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their vibration mode shapes of the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Sports Arena(GISA) roof are evaluated by the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 cation(SSI) method and comparisons with those from fi nite element(FE) analysis are made. Meanwhile, damping ratios of the roof are also identifi ed by the SSI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dentifi ed by the random decrement method; the amplitude-dependent damping behavior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fullscal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to evaluate its reliabil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re valuable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ngineer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large-span roof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