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1117篇
测绘学   476篇
大气科学   333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1933篇
海洋学   52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滇西北独龙江花岗岩及岩浆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滇西北独龙江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可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早,晚2个序列。早期-龙岗不若序列由巴坡,东哨启等2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壳幔混源岩浆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俯冲消减的产物,晚期-独龙江序列由机独,其期,麻毕当,斯拉罗等4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白晋世,为壳源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152.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153.
广东大亚湾海洋地质环境与潜在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亚湾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海湾,通过对其大量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表明,大亚湾有9种底质类型,除沿岸及岛屿周围颗粒较粗外,湾内浅海区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亚湾目前底质总体污染较小,以轻微污染为主,但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差,污染易而治理难,应倍加保护。大亚湾潜在地质灾害包括活动性地质灾害因素和限制性地质条件,主要有海岸侵蚀、沙波、断层、不规则埋藏基岩、埋藏脊、航道沟、异常堆积区和陡坎等。  相似文献   
154.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5.
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的形式转换及推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并利用基于知识的方法将SNetL的知表示转换为谓词逻辑的表现形式,将其用于推理。本文讨论知识表示的交互式输入方法及中间模型的设计。按SNetL语言的描述机制,确定了用户描述的控制、导航方式,并研究转换中的规则和算法。  相似文献   
156.
文章主要从GPS应用坐标网的建立和GPS在产生机理上的应用两个方面 ,论述了关于GPS应用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一种带缓和曲线的特大桥桥墩在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计算及桥墩放样方法 ,以及Leica全站仪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8.
河北省强震区内外深部S波速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发现强震区具有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即:(1)地壳厚度低于周围台站;(2)S波低速层速度低于周围地区,高低速层差异大;(3)具有较低的上地幔S波速度;(4)强震往往发生在低速层上面的高速层内或高低速层交界面上;(5)易震层往往是两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等,并对这种结构易于发震的机理给出了分析。总之强震的发生是与低速层紧密相磁的,而剪切波对于反映低速体构造非常敏感,因此S波速度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深入研究震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强震我所共同具有的这种特征为我们今后强震危险区的划分和强震地点的预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来自滇川黔地区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与式发展是80年代末初形成的一种发展学理论和方法,完成从学术研究到发展实践的变成,已经在大范围的政府资助的项目中应用。通过总结从事参与式农村发展引进、试验及应用的10年经验,认为参与式是发展的一种思想和一套简单和可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协助受教育少的村民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寻找可行和适合于他们自身条件的解决办法,提高项目受益者自己的能力。参与式的应用和推广需要一批有参与式理念和经验的发展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基层工作者,他们在日常与村民接触的工作应用参与式的方法。实践者除了行为、态度的转变和熟练应用参与式方法的技巧外,还需要有培训的能力、协调和协助的技巧、机构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知识、以及咨询服务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0.
New progresses are introduced briefly about the water cycle study on atmosphere of China mad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eight aspects as follows: 1)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2) stability of climatic system, 3) precipitation sensitive region, 4) regional evapo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5)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6)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7) cloud physics, and 8) vapor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