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3篇
  免费   2223篇
  国内免费   2921篇
测绘学   832篇
大气科学   2670篇
地球物理   3128篇
地质学   5800篇
海洋学   1535篇
天文学   713篇
综合类   1210篇
自然地理   140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586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579篇
  2016年   694篇
  2015年   606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63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作者的目的是分析地形对由于热力差异所引起的局地锋生现象和地转适应过程的影响.为此,分别用零位涡流和均匀位涡流来近似代替实际大气,并借助位涡、绝对动量、位温的守恒关系,就地形对适应锋生和适应过程中能量转换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初始位温扰动的水平分布及其相对于地形的位置对适应锋生有重要影响。当初始热力扰动主要位于地形迎风坡山脚时,地形不利于锋面形成,这时要形成锋面不连续,初始位温梯度的水平变化必须非常显著;当初始热力扰动主要位于山顶附近时,地形促进流体运动的辐合,有利于锋面不连续的形成,这时即使初始位温梯度的水平变化不是很大,也可能会形成锋面;当初始热力扰动主要位于背风坡时,地形是否有利于锋面不连续的形成取决于流体的层结情况,如果流体的基本层结很弱,地形促进锋面不连续的形成,反之,地形不利于锋面不连续的形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在这两种情况下,地形引起的下沉增温效应的强弱是不同的。另外,地形对地转适应过程中动能和位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率也有影响,与没有地形的情况相比,当初始热力差异显著区位于迎风坡时,能量转换率减小,当不平衡场位于背风坡时,能量转换率增加,原因是在迎风坡流体要克服重力作功,在背风坡重力对流体作正功。  相似文献   
992.
光滑约束技术在线性反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遗传算法的反演中则很难直接施加于模型参数,其原因是采用光滑处理后的模型参与迭代后,模型的多样性受到很强的压制,并在少量的迭代过程中使种群的各个模型趋向一致,从而得不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本文给出了一种可用于遗传算法反演的间接光滑约束方法.该方法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经处理后得到的光滑模型,作为误差函数计算的输入模型.迭代过程仍采用原模型,避免了模型的多样性损失,在面波反演和接收函数反演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瑞利波相速度资料进行了反演,揭示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S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较南部地区低;大多数路径在15~40km 深度范围内,存在12~25km 厚的地壳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位于100km 深度以下,厚度主要在40~80km 范围内变化,个别路径可达100km 以上.安多台以北、玛沁和玉树以西之间,在上地幔90~230km 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层,最低速度约4.2~ 4.3km/s.根据不同路径的S波速度结构和前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可能以雅鲁藏布缝合带附近为界.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综合信息函数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形变观测点的空间非均匀分布和首都圈地区几次强震前形变场的变化规律,考虑各测点的不同地球物理性质,利用近20年来的形变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1995年以来的综合信息函数值,动态地显示了在局部区域内中强地震前,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内外有关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实例,对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城市地区特殊的干扰环境,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探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城市地球地震活断层探测应充分利用高分辨浅层地震勘探和人工地震测深精度高的优势,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球物理特征,配合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高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星  吴冲龙等 《地球科学》2001,26(5):513-516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其速度场v=vxi vzk近似满足条件Эux/Эx Эuz/Эz=0,可将其近似地视为稳定的不可压缩的无源流体,利用这一条件及相应的边界压力条件,可使整个计算过程得到简化,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地热场模型有限元数值解法和模拟软件,能够实现对含油气盆地在幕式突破之前的超压层段地热场进行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996.
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在地层条件下的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扩散机理及扩散系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与地层条件下的差异,利用实测饱和水和干样条件下人造石英粉砂岩的扩散系数值的比值与其物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爱因斯坦方程产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的饱和介质转换和温度校正方法,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表明,校正结果符合地质规律,表明该校正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地质科学研究要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开拓地质多样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黄土研究经历了发现研究、比较研究和目的研究3个层次阶段,今后需要加强目的研究.中国已有条件从黄土所保存的各种信息,以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干旱化的机制、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为目的,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研究,提出黄土"地质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基础研究方面,讨论了1)黄土序列连续性和间断性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问题;2)黄土全球分布形成机制一元论问题;3)黄土地貌形态与地壳运动表现问题.应用研究方面,讨论了1)健康与黄土区域地球化学与地质生理学(GEOPHYSIOLOGY)问题;2)建设城乡与黄土地质生态结构问题;3)农业与黄土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评价(REGIONAL ECOSYSTEM ASSESMENT).认为在黄土研究中会遇到社会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挑战,但关键是科学工作者自己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8.
冲积沉积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和构型单元界面定义的回顾并结合对延长组的研究,发现构型单元分析法适用于以冲积作用为主要沉积物搬运方式的沉积地层。对岩性呈渐变过程、界面类型单一、界面级别难以确定、成岩改造强烈、同沉积变形发育以及底辟作用强烈的地层,不宜使用构型单元分析法。在河口湾、潮间带和河流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沉积体也不适合进行构型单元分析。  相似文献   
999.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地区蛇绿岩的确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缘出露了一套超基性—基性岩。该蛇绿岩的野外地质、岩石学以及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变质橄榄岩和堆晶岩两大单元组成的蛇绿岩 ,是否存在蛇绿岩的其它单元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 ,这些特征表明其与青海东昆仑清水泉蛇绿岩相似 ,指示它们可能为同一洋壳的残余。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国首次在南海北部某海区采集的以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超过500km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真振幅处理,子波处理,速度分析,叠前偏移处理以及地震属性道处理等多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先进处理技术和方法,有效地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地,如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极性反转,异常速度等,证实南海北部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并具有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