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2篇 |
免费 | 1225篇 |
国内免费 | 17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7篇 |
大气科学 | 1432篇 |
地球物理 | 1519篇 |
地质学 | 3347篇 |
海洋学 | 655篇 |
天文学 | 281篇 |
综合类 | 737篇 |
自然地理 | 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305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303篇 |
2018年 | 413篇 |
2017年 | 342篇 |
2016年 | 389篇 |
2015年 | 351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384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415篇 |
2009年 | 349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333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250篇 |
1997年 | 236篇 |
1996年 | 209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7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主要白云岩类型及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照结构和特殊构造两大分类依据,文中将研究区白云岩归为6大类,即泥-粉晶白云岩(又按含膏与否进一步分为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和不含膏泥-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每类白云岩都可以其独具特色的晶体结构和/或沉积构造与其他类型相区分。在这些白云岩中发育的孔隙类型主要有6种,即窗格孔、铸模孔、晶间孔、溶孔、角砾孔及砾间溶孔和缝合线孔,其中除窗格孔为原生孔隙外,其余均属次生孔隙。就其储集意义而言,以溶孔和晶间孔最为重要,次为角砾孔及砾间溶孔,而铸模孔和窗格孔的储集意义相对次要。缝合线孔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可改善储集岩的渗透性,二是与斑状白云岩配合还可能构成有效储集岩。 相似文献
72.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春季航次在浙江中部海域3条断面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1)在断面的10~25米层左右观测到了"中层冷水"现象以及在上层观测到微弱的上升流;(2)在浙江中部海域的上层观测到较弱的上升流;(3)春季,在浙江中部海域观测到了丰富的温跃层、逆温跃层以及盐跃层现象。(4)台湾暖流水向上爬坡对跃层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使得跃层厚度变小,跃层强度加强,但是强度并不足以冲破跃层到达表层。 相似文献
73.
An Overview of BCC Climate System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Climate Change Studi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WU Tongwen SONG Lianchun LI Weiping WANG Zaizhi ZHANG Hu XIN Xiaoge ZHANG Yanwu ZHANG Li LI Jianglong WU Fanghu LIU Yiming ZHANG Fang SHI Xueli CHU Min ZHANG Jie FANG Yongjie WANG Fang LU Yixiong LIU Xiangwen WEI Min LIU Qianxi ZHOU Wenyan DONG Min ZHAO Qigeng JI Jinjun Laurent LI ZHOU Mingyu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4,28(1):34-56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BCC-CSM) and its four component models(atmosphere,land surface,ocean,and sea ice).Two recent versions are described:BCC-CSM1.1 with coarse resolution(approximately 2.8125°×2.8125°) and BCC-CSM1.1(m) with moderate resolution(approximately 1.125°×1.125°).Both versions are fully coupled climate-carbon cycle models that simulate the global terrestrial and oceanic carbon cycles and include dynamic vegetation.Both models well simulate the concentratio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atmospheric CO_2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with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 prescribed.Simulations using these two versions of the BCC-CSM model have been contributed to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five(CMIP5) in sup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AR5).These simul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use by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for investig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r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s.Simulations of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using BCC-CSMl.l and BCC-CSMl.l(m) are presented and validated,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easonal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n global and continental scales.Simulations of climate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and projections of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next century are also presented and discussed.Both BCC-CSMl.l and BCC-CSMl.l(m) perform well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CMIP5 models.Preliminary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higher resolution in BCC-CSM1.1(m)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of mean climate relative to BCC-CSMl.l,particularly on regional scales. 相似文献
74.
古地理学是一门强数据依赖性学科,古地理重建作为古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着眼于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地理、生物、气候面貌及其演化规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海量古地理数据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标准化、智能化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成为可能。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与古地理相关的代表数据库及团队,总结其优缺点,提出大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古地理重建核心思路:(1)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知识体系;(2)建立开放互动、动态更新的古地理数据库,并利用机器阅读技术等拓展数据来源;(3)建立标准化的古地理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4)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各类型古地理重建模型,深度挖掘数据;(5)以可实时更新的智能数字地图集或多维动画形式输出成果。 相似文献
75.
使用2006年7月-2007年6月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梅村和仙人山站附近的逐分钟路面温度、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气象资料, 分析了梅村和仙人山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下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路面温度和气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出至日落时段,路面温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梅村和仙人山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统计模型, 得出最低路面温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接近,误差绝对值不超过2℃, 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而最高路面温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结果偏差较大,实际应用中需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76.
77.
武汉市汤逊湖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变化的磁响应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武汉汤逊湖湖泊沉积物T06-1样芯进行了磁性测量、重金属分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利用磁参数追踪、指示城市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矫顽力的亚铁磁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磁参数,SIRM和ARM与重金属Cr,Zn,Cu和Pb呈现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特征:55cm之下,磁参数值和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且稳定;在50~10cm之间,两者基本呈现随深度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在20~10cm区间,出现小范围内波动;而10cm至表层,元素含量和磁参数值随深度减小而急剧增加。选取粘土((4μm)对沉积物中Cr,Zn,Cu和Pb进行粒度校正的结果显示:校正后元素的变化趋向于平稳,但在表层的10cm处Cr,Pb,Zn和Cu的含量仍然较高,表明了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分析也表明了磁参数X1,SIRM和ARM与重金属Cr,Pb,Zn和Cu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0.62≤R≤0.86),表明磁参数可以用于追踪和指示汤逊湖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78.
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与红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以及测年数据,本文讨论了华南沿海老红砂的成因、年龄与形成环境。认为老红砂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海岸风沙堆积,红色特征与亚间冰期的温暖古气候有关。在湿热气候下,古风成砂中含铁硅酸盐矿物氧化生成赤铁矿,而使无色石英沙粒染成红色,是其红化的主要机制。风成砂形成红色的时间不超过1万年。 相似文献
79.
30ka以来南海东北部陆坡坡底沉积有机质的长链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南海深海平原区的有机质组成特征、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信息, 对南海东北部深水区的ZSQD289沉积柱状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组成及其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的相关分析, 结合孢粉鉴定结果, 重点探讨该沉积区末次冰期以来陆源输入变化、源区的古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因素。结果表明:30ka以来, 南海东北部深海陆坡坡底的沉积有机质以洋/陆混源为特征, 且以海洋自生生产力贡献为主, 其生源贡献存在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特征, 冰期时陆源有机质输入明显高于全新世间冰期; 其陆源有机质应该主要由台湾南部河流输入, 在低海平面时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此, 其过程中可能受到西太平洋底流和黑潮的影响。该沉积源区植被演化经历了C3/C4植物互为消长的变化过程, 但30ka以来主要还是以C3植物占优势, 由此推测末次冰期以来源区(台湾岛南部)不存在明显的干旱化, 冰期虽然温度较低但气候比较湿润。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