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30篇 |
免费 | 4130篇 |
国内免费 | 60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9篇 |
大气科学 | 2873篇 |
地球物理 | 3915篇 |
地质学 | 12013篇 |
海洋学 | 2641篇 |
天文学 | 445篇 |
综合类 | 1873篇 |
自然地理 | 24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2篇 |
2023年 | 570篇 |
2022年 | 1194篇 |
2021年 | 1406篇 |
2020年 | 1152篇 |
2019年 | 1242篇 |
2018年 | 1351篇 |
2017年 | 1156篇 |
2016年 | 1271篇 |
2015年 | 1368篇 |
2014年 | 1405篇 |
2013年 | 1523篇 |
2012年 | 1613篇 |
2011年 | 1613篇 |
2010年 | 1613篇 |
2009年 | 1404篇 |
2008年 | 1304篇 |
2007年 | 1189篇 |
2006年 | 1027篇 |
2005年 | 870篇 |
2004年 | 651篇 |
2003年 | 528篇 |
2002年 | 513篇 |
2001年 | 469篇 |
2000年 | 407篇 |
1999年 | 351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218篇 |
1996年 | 193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8篇 |
1976年 | 5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壤厚度与石漠化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也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以及农业生产的基础。为了研究典型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在土壤厚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贵州典型石漠化地区——贞丰—关岭花江小流域土壤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平均厚度仅为26 cm,土壤平均厚度表现为坡耕地>荒地>林地;(2)土壤厚度空间变异性以强度为主,荒地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连续程度优于林地和坡耕地,林地的土壤厚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突变性,坡耕地的土壤厚度具有点状分布特征,有耕作物附近土壤厚度较大;(3)土壤厚度与海拔、基岩裸露率、坡度之间均有明显负相关关系;(4)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土壤强侵蚀是研究区土壤厚度分布极为不均的主要原因,对该区域石漠化的治理可以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石漠化因地制宜地防治及其他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恢复、农业合理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工程建设的扰动成为老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老滑坡复活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营。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属于前缘复活的巨型老滑坡,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复活滑坡位于老滑坡体前缘,滑坡蠕滑变形的体积约为255.6×104 m3;(2)滑坡体呈刚性滑动,表现出单滑面及岩质滑坡的特征,且滑动面大体位于基覆界面位置;(3)经过前后两期治理,抗滑桩阻挡滑体的效果明显,滑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滑体变形趋于稳定,可以满足电力设施正常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文中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治理后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特点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内涵、岩溶关键带水动力垂向分带、岩溶关键带框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 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工作仅停留在传统岩溶地下水科学工作范畴,未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角度考虑植物冠层至岩溶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耦合关系,未考虑新污染物持续输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全球碳排放路径逐渐改变等时代因素对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潜在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基于岩溶关键带框架体系的新污染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体系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双碳战略”下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以及高分辨率监测、评估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0.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观测点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秋季气温递减率较低, 逆温出现频率较高, 强度较弱, 海风使珠江口贴地逆温的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增加。珠江三角洲秋季受多种局地环流影响, 边界层内风廓线比较复杂, 晚上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风向有明显差别; 城市群和珠江口多次分别观测到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风环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