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45篇 |
免费 | 4065篇 |
国内免费 | 65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72篇 |
大气科学 | 2530篇 |
地球物理 | 3279篇 |
地质学 | 11631篇 |
海洋学 | 3421篇 |
天文学 | 281篇 |
综合类 | 1354篇 |
自然地理 | 25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9篇 |
2023年 | 591篇 |
2022年 | 1136篇 |
2021年 | 1449篇 |
2020年 | 1143篇 |
2019年 | 1212篇 |
2018年 | 1134篇 |
2017年 | 1093篇 |
2016年 | 1146篇 |
2015年 | 1291篇 |
2014年 | 1236篇 |
2013年 | 1509篇 |
2012年 | 1624篇 |
2011年 | 1572篇 |
2010年 | 1492篇 |
2009年 | 1417篇 |
2008年 | 1543篇 |
2007年 | 1372篇 |
2006年 | 1404篇 |
2005年 | 1126篇 |
2004年 | 885篇 |
2003年 | 583篇 |
2002年 | 614篇 |
2001年 | 590篇 |
2000年 | 426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研究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方法,进行了2个实验来研究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1)6组不同风干程度海萝种藻在18℃冷冻保存6个月后取出在16℃水中进行孢子的释放,种藻风干到干重为原鲜重约25%的组,孢子的保存效果最好,该组种藻释放孢子量约为对照组(未经风干和保存的种藻)的77.6%,且孢子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2)风干到重量为原鲜重约1/4的种藻分别保存于18℃、36℃、80℃,在保存8个月后,每一保存温度下的种藻分别在8℃、12℃、16℃、20℃水中释放孢子,种藻在水温12℃下释放的孢子量最多;保存于36℃、80℃的种藻较保存于18℃的释放孢子量多。本实验结果为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也为该属藻类的种质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2.
针对海上油田储层特点筛选黏土防膨剂,对控制储层水敏伤害和保障整个油田的持续高效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多种防膨剂评价方法的长处,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实验评价方法,筛选了适用于海上某油田注水开发的黏土防膨剂。对于优选出质量分数为1%的FP一3A黏土防膨剂,静态评价离心法防膨率为79.1%,X.射线衍射法防膨率为54.6%,膨胀仪法防膨率为80.7%,岩心线性膨胀率为0.73%,每100g静态吸附量0.29g;动态评价渗透率保留率大于70%,最佳注入浓度0.5%~1.0%,且渗透率波动范围小,防膨效果稳定且作用时间长,适于海上某油田注水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认为,现代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源于200多年前小冰期冷峰出现后的气候返暖、海平面回升过程演变的结果。近30年的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气温每10年以0.2F°(0.11℃)为梯度的连续抬升为背景。在此以CO。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暖段(暖期)。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或25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或210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作者依据最近30年同一时段国内外验潮资料计算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52±0.27mm/a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39±0.26mm/a。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议要求,在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考量时,对将来的2050和2100年世界海平面预测及我国地面沉降较明显的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厦门、海口等相对海平面升降值,进行了测算与评估。 相似文献
164.
利用南极走航观测评估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89-2005年间南极走航观测的海表面温度,对目前3个主要的卫星反演的SST产品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和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估,并着重检验了它们在南大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VHRR SST比观测数据偏冷,白天的偏差为-0.12℃,夜晚的偏差为-0.04℃,而且南大洋的冷偏差更为显著.TMI SST比观测数据明显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48℃,夜晚的偏差为0.57℃,其温差ΔT受37GHz风速影响,在强风速(>6m/s)下这种影响仍然存在.AMSR-ESST比观测数据偏暖,白天的偏差为0.34℃,夜晚的偏差为0.27℃,而且南大洋的暖偏差相对较大.AMSR-E SST温差受水汽影响,并在南大洋随着水汽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进一步比较微波(AMSR-E和TMI)和红外(AVHRR)遥感的SST在2004年北半球冬季(即南半球夏季)的差别,发现微波遥感在热带(15°S-15°N)和南大洋区域(45°S以南)比红外遥感偏暖,而且在南大洋区域的偏差相对较大,相反在北半球中纬度区域(15°~40°N)偏冷.AMSR-E与AVHRR SST的温差,从白天到夜晚有减小的趋势,而TMI与AVHRR SST的温差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5.
南海东沙东北部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在实验室对青岛近岸现场水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原始状态下水样和被过滤(0.22μm,0.45μm)黄色物质水样的吸收光谱数据,除进一步验证了黄色物质光谱分布模式外,还测得黄色物质光吸收随滤膜孔径的变化。30个现场样品在波长380nm处吸收系数统计平均值^—Ay(380)分析表明,当使用0.45μm过滤器对水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Ay(380)值要比未经过处理的现场水样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2.1%;而用0.22μm过滤器对现场水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Ay(380)值要比未经过处理的现场样品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12.6%,要比用0.45μm过滤器处理的现场样品所测得的^—Ay(380)值高约10.3%,这些数据的获得为现有已获黄色物质数据的“归一化”和统一评判以及未来黄色物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判断与比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9.
TCP Westwood(TCPW)和Vegas都是基于测量的TCP New-Reno增强算法。TCPW针对ACK流直接估算可用带宽,在慢启动和线性递增部分依然采用传统Reno的盲目递增的机制,导致发送端较为频繁的重传。对这几种算法原理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1种改进方法,更精确的测量估计带宽,通过网络仿真工具NS2进行验证,明显去除TCP全局同步现象,增强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