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35篇 |
免费 | 13682篇 |
国内免费 | 216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56篇 |
大气科学 | 7813篇 |
地球物理 | 10414篇 |
地质学 | 39122篇 |
海洋学 | 11106篇 |
天文学 | 624篇 |
综合类 | 4641篇 |
自然地理 | 79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6篇 |
2023年 | 1895篇 |
2022年 | 3709篇 |
2021年 | 4403篇 |
2020年 | 3652篇 |
2019年 | 4159篇 |
2018年 | 3663篇 |
2017年 | 3526篇 |
2016年 | 3604篇 |
2015年 | 4186篇 |
2014年 | 3973篇 |
2013年 | 4717篇 |
2012年 | 5257篇 |
2011年 | 5196篇 |
2010年 | 5168篇 |
2009年 | 4773篇 |
2008年 | 4852篇 |
2007年 | 4571篇 |
2006年 | 4328篇 |
2005年 | 3700篇 |
2004年 | 2823篇 |
2003年 | 1913篇 |
2002年 | 1945篇 |
2001年 | 1756篇 |
2000年 | 1448篇 |
1999年 | 651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按新旧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地震易损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概率方法借助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并与按上一代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1]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类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未来地震的损失预测以及防震减灾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现代南海上层水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反映了季节性风场通过动力与热力过程施加的强烈影响;这种风场对上层水体结构的调控同样存在于地质历史时期,借此,长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能够在南海沉积中留下记录,对相关高分辨率样品的研究继而可以从海洋的角度发掘出新的季风信息,成为对现有古季风资料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利用南海北部岩芯总长为50.8 m的MD12-3432站位(19°16.88'N,116°14.52'E;水深2125 m)高分辨率沉积样品,通过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及其转换函数恢复了400 ka以来冬、夏季海水表层温度及温跃层深度,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同时对比现代观测资料及黄土粒度等古季风记录,讨论了海表温度、温跃层深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度、表层环流格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100 ka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降幅可达8℃,是冰期冬季风增强与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结果。此外,冬季海表温度与温跃层深度重建结果均具有明显的67 ka周期,可能代表了东亚冬季风风速在南海北部的变化周期。同时,温跃层深度中未出现100 ka周期,可能指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表层环流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弱,温跃层的加深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造成。
相似文献73.
利用大连长兴岛葫芦山湾海域勘察资料,对742组黏性土的主要物理指标与承载力fo的对比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黏性土主要物理指标与承载力fo之间经验关系4个。提出了实际勘察工作中承载力特征值fak的评价方法,为利用物理指标评价黏性土承载力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VSP资料上下行波场发育丰富.本文在分析VSP直达波、上行反射波、下行反射波传播路径及其照明范围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VSP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缺陷,进而通过修改波场延拓方式,提出了上下行反射波联合成像方法,并在高频近似下分析了该方法的成像原理.该方法不需要进行VSP上下行反射波场分离,能够同时对VSP资料中的一次反射波、自由表面多次波、层间多次波进行成像,比常规成像剖面具有更宽的成像范围和更好的成像效果.该方法能够对下行一次反射波进行成像,从而可以实现常规偏移方法难以处理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卫星遥感器中的CO21.6μm弱吸收带通道测量信号可以反映CO2的近地层浓度分布,是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的重要通道之一。HITRAN数据库是建立卫星遥感CO2浓度算法依赖的重要分子光谱参数数据库,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12版,不同版本中大气分子谱线参数存在差异。本文利用逐线积分模式LBLRTM,研究了最近3个版本HITRAN数据库(04、08、12版)在CO2的弱吸收带通道上大气光学厚度、透过率的差异,发现04版计算的气体光学厚度普遍偏高,可对CO2造成约38 ppm的低估;08版本得到的气体光学厚度与12版本接近,反演相差2 ppm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HITRAN数据库对整层CO2变化和近地层CO2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4版对整层和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敏感性最强,并且放大了近地层信号;08版与12版对整层或近地层CO2的敏感度接近,两者经过卷积后得到的信号无差异。 相似文献
76.
落石是山区公路边坡常见的地质灾害。落石撞击破碎是落石灾害中常见的现象,落石破碎致使运动轨迹改变往往会增大落石的危害性,但其通常未被考虑到落石的防护设计中。因此,落石破碎机理的研究对落石防护措施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离散元方法(离散元开源软件Esys-Particle)模拟落石铅直撞击地面的过程。在模型中,落石由大量的颗粒组成,并且相邻的颗粒由可断裂的黏结材料黏接;地面由一层固定的颗粒组成,从而模拟地面的摩擦、弹性变形性质。模型模拟出落石反弹、破碎和粉碎等过程,分析黏结材料的杨氏模量、颗粒间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对落石撞击地面过程的影响,得出落石撞击过程中破坏率和动能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较小时,落石将会发生反弹;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落石将会破碎成不同大小的块体;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超过一定限度时,落石将会破碎成非常细小的块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撞击过程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77.
78.
论数字城市工程及其技术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数字城市的内涵,基于数字工程思想,总结了数字城市的工程结构与技术体系,进而阐述了数字城市的意义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9.
基于FFT的快速SAR分布目标回波模拟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面积分布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 (SAR)回波模拟需要大量的运算 ,文中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的快速算法 ,算法利用时域插值和FFT来缩减运算量 ,对于大面积目标回波模拟时 ,该算法有很高的效率。文中详细分析sinc函数插值所带来的误差以及补偿方法 ,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增采样插值方法 ,该方法以增加少量运算为代价 ,使得模拟精度的大幅度提高。文中比较了传统方法和基于FFT的快速SAR分布目标回波模拟算法的模拟结果 ,证明了这种快速算法确实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