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90篇
  免费   21491篇
  国内免费   11805篇
测绘学   8820篇
大气科学   6339篇
地球物理   8550篇
地质学   32512篇
海洋学   9276篇
天文学   498篇
综合类   3872篇
自然地理   6419篇
  2025年   100篇
  2024年   1771篇
  2023年   1975篇
  2022年   3165篇
  2021年   3606篇
  2020年   3136篇
  2019年   3426篇
  2018年   3076篇
  2017年   2896篇
  2016年   2959篇
  2015年   3469篇
  2014年   3251篇
  2013年   3845篇
  2012年   4234篇
  2011年   4071篇
  2010年   4107篇
  2009年   3750篇
  2008年   3860篇
  2007年   3678篇
  2006年   3410篇
  2005年   2949篇
  2004年   2245篇
  2003年   1561篇
  2002年   1546篇
  2001年   1382篇
  2000年   1166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7篇
  1957年   14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植被的发育限制了遥感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多种类植被发育地区不能直接地根据波谱特征进行岩石与矿物方面的填图.利用线性波谱分离等技术方法可以从植被、基岩或土壤混合信息中区分出多类别植被波谱,从像元混合光谱中减去各植被类型所占的像元光谱强度,从而可以求出土壤光谱强度及其所占的份额,有效剥离出岩石和土壤信息.在试验区利用多种类植被干扰消除方法,进行遥感蚀变矿物和岩石填图,具有极大的可靠性.该技术可以在中等植被发育地区的遥感填图中得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对1992~2008年间各期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分析华北地区网区重力场的演化特征,总结震前异常的形态、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指出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生地震的部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重力场总体变化不具明确规律性;大量测点存在明显的背景性趋势性异常变化;重力场变化与网区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活动联系密切,较明显的重力场异常反应多发生在震前2年左右时间,且常伴有大面积高值异常区出现。重力变化0线、高梯度带、异常中心(含极值)附近是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震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3.
彭游博  宋淑娥  刘锦  张文静  王恩德  赵辰 《地质通报》2017,36(10):1698-1707
宝兴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0±1.3Ma,属于中三叠世。岩石的K_2O/Na_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属具中等负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合邻区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中三叠世研究区在伸展作用下岩石圈进行拆沉,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74.
Based on the output data from 1997 to 2000 obtained by the MITgcm'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djoint assimilation method, volume, heat and salt transport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1997 and 1998~2000 on the transport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During 1997, theLuzon Strait had a mean net westward transport of 3.93×106 m3/s with a maximum transport of 7.34×106 m3/s in October. During 1998~2000, the Luzon Strait possessed an annual mean eastward transport of 0.93×106, 1.80×106 and 1.00×106 m3/s respectively with a maximum eastward transport of 4.10×106/3.31×106 m3/s in July 1998/1999 and 2.06×106 m3/s in April 2000,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transports in 1997 indicated a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 years, i.e.,that the ranges of westward inflows expanded more obviously to north of the Luzon Strait and downwards exceedingthose of the other years. The westward inflows expanded horizontally to the north part of the Luzon Strait until 21°N.  相似文献   
175.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s are widely used in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research.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ignificance test method for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was proposed by Livezey, in which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correlation lattice(station) points on the correlation coherence map is used as the statistic. However,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wo assumptions:(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ttice(station) points is uniform;and(2)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However, in reality, the above two assumptions are not valid.Therefore, we designed a more reasonable method for significance testing of th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 Specifically, a new statistic, the significant-correlation area, is introduced to eliminate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grid(station)-point distribution, and an empirical Monte Carlo method is employed to eliminat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matrix.Subsequently, the new significance test was used for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coefficient fields between intensities of the atmospheric activity cen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Livezey method.  相似文献   
176.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结合VB编程,对煤炭回采成本中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对平煤集团某煤矿的原煤回采成本进行了预测.经检验并与多项式回归方法及实际回采成本作对比,结果较为理想,使煤炭回采成本的预测更加符合实际,为煤炭回采成本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小波变换可对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为弱信号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db7小波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后经Bayes判别分析选择小波分解后的第三层尺度分量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并通过系统聚类法将最佳特征谱在不同的条件下聚类进而得到门、属上的标准谱库。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利用该技术对4128个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和636个混合浮游植物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75%,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5%;浮游植物混合样品中的优势种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3%,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1%。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浮游植物的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78.
收集前人研究成果,归纳河流—地下水水流模型的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分析河流—地下水水流模型的模拟中影响最敏感的因素,讨论河流污染质入渗到含水层后对含水介质渗透性能的影响,河流—地下水模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河流参数的求取和河流的处理,分析河流—地下水水流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9.
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玲  王武  李占杰 《地理研究》2014,33(11):2169-2179
采用广义帕雷托分布(GPD)对黑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百分位数法、Hill图法、年交叉率法选取了极端降水阈值,借助L矩法对GPD分布的参数进行了估计;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方法对超阈值日极端降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 采用百分位数法和Hill图法得到的日极端降水阈值差别很大,在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年交叉率法,最终确定了流域各站点日极端降水的阈值;② 根据Mann-Kendall和Pettitt方法,超阈值日极端降水序列基本满足平稳性假定;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及理论频率曲线和经验频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可以看出,GPD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研究区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③ 通过分析理论累积频率达到90%以上的极端降水可以发现,黑河流域20世纪60年代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最多,其次是90年代以后,70年代、80年代发生极端降水次数较少;在过去51年间,下游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最多,其次是中游和上游。  相似文献   
180.
矢量河网数据渐进式传输是制图综合的逆过程,从几何特征出发化简曲线的方法忽略了曲线的形态特征。鉴于此,以曲线轴线为基准,基于曲线弯曲层次化提取河流曲线数据,并将提取的曲线数据分层组织,构建结合目标层和几何细节层的河网多尺度表达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了矢量河网数据的渐进式传输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