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406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1095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 4和M5. 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 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 40~0. 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太平洋东边界波浪输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2000年涌浪指标(swell index)的全球分布,发现太平洋东边界赤道附近区域存在涌浪池.利用ECMWF再分析波浪资料,计算出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比较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和2000年QUICKSCAT月平均风场,发现在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池区域内的波浪输运方向和风向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方向相差大约90°.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涌浪池存在的真实性.研究发现,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主要来源于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西风带对应的海区.在涌浪池区域内分别在2.5°S和2.5°N取两条边界(边界起点为125°W,终点为美洲大陆西边界),计算通过这两条边界进入赤道区域涌浪的Stokes体积净输运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通过南、北两条边界波浪的净输运量与当月南、北太平洋西风带的风浪强度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了,涌浪的体积输运将会对大洋环流系统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3.
A Wind stress–Current Coupled System (WCCS) consisting of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HYCOM) and an improved wind stress algorithm based on Donelan et al. [Donelan, W.M., Drennan, Katsaros, K.B., 1997. The air–sea momentum flux in mixed wind sea and swell conditions. J. Phys. Oceanogr. 27, 2087–2099]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Earth System Modeling Framework (ESMF). The WCCS is applied to the global ocean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ind stress and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s. In this study,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 velocity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wind stress calculation and air–sea heat flux calculation. The wind stress that contains the effect of ocean surface current velocity will be used to force the HYCO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cean surface velocity exert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ind stress, which, in tur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global ocean surface currents, air–sea heat fluxes, and the thickness of ocean surface boundary layer. Comparison with the TOGA TAO buoy data,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the wind–current coupled simulation showed noticeable improvement over the stand-alone HYCOM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04.
几种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GPS信号在对流层传播中的延迟是影响其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需设法对其进行改正。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模型改正,利用Visual C++语言,实现三种对流层改正模型,即:Simplified 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Modified Hopfield模型。通过实例对它们的改正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5.
一种新方法——低渗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开发了1种多倍体诱导的新方法,采用低渗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结果表明:以低渗盐度S=12,在第一个PB2出现时开始处理,持续处理20 min,诱导率可高达(84.74±3.82)%;三倍体处理组的幼虫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但是幼虫存活率低于二倍体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6.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培养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针对学院就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的改革与优化作初步的探讨,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跨海大桥高程基准统一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高程异常差的GPS跨海水准新方法,给出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案,对用垂线偏差、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求解高程异常差方法的精度和实用范围作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线偏差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适用于距离约5 km的高程传递.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在平原地区,当GPS和水准重合点的点数较多、点位分布较合理时,跨距可以达到30 km.而基于神经网络进行高程异常差拟合适用于距离约10 km的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108.
作为一种稳健估计方法,同选权迭代估计一样,信息扩散估计也是通过对粗差观测值降权达到抗差效果,由于不需迭代,信息扩散得到的权就相当于迭代稳定后的权.在此思想基础上,讨论高斯-马尔柯夫模型下多参数信息扩散估计的精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基于ArcIMS与J2EE城市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ArcIMS和J2EE体系结构集成开发城市信息发布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并采用此设计方案实现了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10.
Nematode assemblage composition, trophic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were followed over an annual cycle in a sandy beach of the Taiping Bay of Qingdao, China. Nematode assemblage in the sandy beach maintained a high genus diversity (75 genera). Mlero- laimus and Bathylaimus were the dominant genus of the nematode assemblage, accounting for 66% of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The nematodes' dominant trophic structure changed seasonally as a response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food quality. Epigrowth-feeder nematodes (2A) were the dominant trophic groups in the trophic structure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in spring because of phytoplankton bloom, while the feeding type ( 1 B) showed higher abundance in summer that was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sediment detritus after spring bloom. Furthermo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calculated on nematodes identified to the genus level displayed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which was also reflected by the index of trophic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year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to two periods (A and B). Biota-Envlron- ment matching (BIOENV) results showed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sediment Chl a and grain size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nema- 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period (Period A). However, seawater/interstitial water temperature, interstitial wat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interstitial water salinity, and sediment Ph a a were more important in construct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period (Period B)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