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4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测绘学   768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870篇
地质学   2555篇
海洋学   625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73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陶伟  王绍续  朱竑 《地理研究》2015,34(6):1173-1187
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女权运动,身体研究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兴起,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来临了。身体研究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众多哲学家、社会理论学家纷纷投身于身体研究,重新解读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性。身体转向作为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了人文地理学家的关注。许多批判地理学家,如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反种族主义、后殖民主义、酷儿地理学家认为,身体研究是改善社会、文化、经济关系的可能途径。在“身体转向”的影响下,身体研究逐渐渗入到情感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家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引入多种理论,如表演理论、精神分析法、非表征理论等对身体研究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基于这样的背景,梳理了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关身体研究的文献,归纳了人文地理学中身体研究的主要议题和理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成果,此工作具有切实的学术意义并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学习机的遥感影像目标探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张量数据模型和张量代数运算,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多维或高维的特点, 将基于向量的监督法学习机扩展为基于张量的监督法学习机, 然后利用凸函数最优化理论和交互投影迭代法求得张量学习机的最优解。最后分别以高光谱遥感影像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 使用张量学习机进行目标探测。实验表明, 与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相比, 本文的方法在保持较高探测成功率的同时更好的抑制了虚警。  相似文献   
993.
城中村有序改造的群决策——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海燕  周淑丽  卓莉 《地理研究》2014,33(7):1207-1216
公众参与已成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法定程序之一,因此研究公众参与下的城中村有序改造,对于探索中国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公民个体由于信息的缺乏以及受到自身知识、阅历等的限制,通常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部分空间环境进行有效地观察,形成一定的感知,即仅仅能给出各自偏好下的对部分方案的评估序列,而传统的群决策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较大比例数据的缺失问题。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的MC 4 启发式算法,对多个部分序进行融合,得到一个初始序列,然后对该初始序列进行Kemeny 局部优化形成群决策结果。以广州市52 个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改造为例,首先构造三种不同类型的城中村居民决策者和一类环境保护决策者;其次四类决策者个体分别从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对其感知空间内的部分城中村改造的迫切程度进行评估并排序;然后采用Python 编程实现了Kemeny局部优化算法对四类决策者的评估序列进行融合,得到52 个城中村改造的群决策结果;群决策结果与个体决策方案之间的Kendall tau 距离为0.2873,说明该方法得到的群决策结果与个体决策者之间的决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该方法摒弃传统的个案剔除法以及各种各样的数据插补方法,充分利用隐藏在这些数据中的信息,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可以为公众参与的民主决策提供定量化的方法,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4.
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典型的底质分类设备、软件以及可采取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我国开展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研究、开发的可行性与具体实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Early Mesozoic Basins in the Yanshan Fold–Thrust Belt (YFTB), located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record significant intraplate deformation of unknown age.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evidence for the rapid exhumation of high‐grade basement rock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CC in the Early Mesozoic. U–Pb geochronology of detrital zircons constrains the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s of syntectonic sedimentary units that formed during the unroofing of basement rocks and plutons in the Xiabancheng Basin. In the Early Mesozoic, the Xiabancheng Basin recorded a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related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In this stud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FTB is established from paleocurrent data and U–Pb zircon ages of sandstone and granitic gravels of the Xingshikou Formation, Xiabancheng Basin. The paleocurrent direction of meandering fluvial facies in the Triassic Liujiagou and Ermaying Formations are from east to west. In contrast, the overlying Xingshikou Formation consists of alluvial fan facies with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from north‐northwest to south‐southeast. The lower and middle segments of the Xingshikou Formation record rapid exhumation of basement rock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CC. U‐Pb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within the Xingshikou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jor U–Pb age groups: 2.2–2.5 Ga, 1.7–1.8 Ga and 193–356 Ma. From 193 Ma to 356 Ma, a subsidiary peak occurs at 198 ± 5 Ma, constraining the sedimentation age of the Xingshikou Formation to the Early Jurassic. Zircon from the Wangtufang pluton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Xiabancheng Basin yields U–Pb ages of 191 ± 1 Ma and 207 ± 1 Ma. Within error, these crystallization ages are identical to detrital zircon ages of 206 ± 1 Ma and 206 ± 2 Ma obtained for granitic gravel clasts in the Xingshikou Formation. Thus, the Wangtufang pluton and surrounding basement rocks must have experienced rapid uplift and exhumation during the Early Jurassic. The onset of exhumation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CC occurred at ca. 198–180 Ma.  相似文献   
996.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 200~6 000 m之间,平均海拔4 000 m,总面积约2 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植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  相似文献   
997.
RCEP自贸区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动RCEP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优化、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RCEP自贸区建立过程,解析RCEP成员国间贸易格局演变态势,以期为中国引领RCEP自贸区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①RCEP自贸区的建立可划分为构思、谈判和建设三个阶段,东盟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但中国的作用逐步增强;②2001—2019年,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联系快速提升,总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平稳发展、波动上升三个时期,RCEP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③2001年以来,RCEP贸易网络由以日本为核心的单核结构逐渐转变为以中国、日本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再转变为以中国为核心的单核结构;④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演化呈多样化特征,综合贸易规模和贸易集中度,可将各国演化模式划分为6类。其中,中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均属于快速增长型,在RCEP自贸区中的贸易地位明显上升;文莱、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贸易地位则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 “岩面艺术” (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 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 “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 “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 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 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 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由于居住环境差异,导致剥夺现象发生。为探究居住环境剥夺对房价的作用机制,构建居住环境剥夺测度体系,创新了居住环境剥夺指数计算方法,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居住环境剥夺与房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 兰州市平均房价为12566.93元·m-2,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组团式分布格局,表现为从核心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2) 基于6个维度服务设施数量和种类差异,居住环境剥夺也呈现出不同空间分布格局。(3) 所有服务剥夺均与房价呈负相关,教育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强,生活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弱,教育和交通服务剥夺交互作用对房价解释力最强。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和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印度河流域及周围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结合CRU气温和GPCC降水全球格点化陆面再分析资料,通过插值构建了一套0.5°×0.5°分辨率1980—2016年逐月格点数据集。采用Thornthwaite方法计算了潜在蒸散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印度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16年,印度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1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1世纪初增温幅度最大;干季(11月~次年4月)升温速率较快,达0.36℃·(10 a)-1,湿季(5~10月)增速0.25℃·(10 a)-1。年降水量呈现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年代际振荡。伴随着持续升温,年和各季的潜在蒸发量增加显著。干季干旱频率较多,但湿季干旱强度高,各季干旱频率与降水呈现较一致的年代际波动;干旱的影响面积在干季呈现微弱地增加趋势,湿季却略有减少趋势。(2)空间上,除西北局部,流域其他区域的年和季平均气温、潜在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均达到95%置信水平。其中南部平原和东北山区升温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