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0篇 |
免费 | 1664篇 |
国内免费 | 28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31篇 |
大气科学 | 988篇 |
地球物理 | 1151篇 |
地质学 | 5031篇 |
海洋学 | 1221篇 |
天文学 | 78篇 |
综合类 | 586篇 |
自然地理 | 9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251篇 |
2022年 | 508篇 |
2021年 | 598篇 |
2020年 | 464篇 |
2019年 | 535篇 |
2018年 | 434篇 |
2017年 | 431篇 |
2016年 | 464篇 |
2015年 | 517篇 |
2014年 | 475篇 |
2013年 | 539篇 |
2012年 | 633篇 |
2011年 | 665篇 |
2010年 | 572篇 |
2009年 | 589篇 |
2008年 | 545篇 |
2007年 | 602篇 |
2006年 | 526篇 |
2005年 | 403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介绍AR(auto-regression)模型谱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AR模型谱和周期图法对法国Strasbourg、澳大利亚Mt Stromlo和日本Matsushiro三个站的超导重力数据进行信号检测,以半日波的理论值[1]为依据,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半日波信号检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超导重力数据信号检测分析中,AR模型谱比周期图法更准确、稳定,且受数据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切向荷载作用下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变形规律一般呈双曲线形式发展,即峰值后强度衰减速率逐步变小而趋于0,到达残余强度。直剪试验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呈“S”型趋势发展,即强度衰减速率先是逐步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残余强度值。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本构关系并不适合于描述该特征。提出一个新的非线性归一化位移软化本构模型,通过归一化剪切应力R与归一化剪切位移D的指数函数关系体现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的发展趋势,即模型采用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剪切应力R是峰值后强度降? p-? 与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差值? p-? r的比值;归一化位移D是峰值后剪切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 p与残余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r -? p的比值。对含不同起伏角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在常法向荷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相当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44.
45.
针对目前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信息采集涉及行业广、种类多、工作繁琐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信息的获取方式。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时地理国情及地表覆盖分类中存在的特殊道路、特殊河流、特殊房屋信息难以采集的情况,给出具体采集办法,提高了采集效率和采集精度;规范地理国情监测框架要求的其他部门、行业信息采集标准,并针对数据量大、类型复杂、调用部门多等问题,提出以云数据库存储数据,解决了后期数据库需多次扩展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此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采用此技术路线可有效采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46.
47.
48.
海洋技术标准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技术标准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确定海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文中阐述了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特性,指出二者之间的冲突体现.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海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关系的几点具体思考与建议,寻找海洋技术标准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索涉及知识产权的海洋技术标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9.
丛集球虫(顶复亚门:类锥体纲:丛集球虫科)是头足类消化道中一类常见寄生虫,在福建连江海域以及浙江南麂岛周边海域采捕到的中华蛸(Octopussinensis)盲囊及肠组织内发现一丛集球虫新种,命名为多刺丛集球虫Aggregata octaculeata sp. nov.。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中华蛸体内的多刺丛集球虫存在配子生殖阶段和孢子生殖阶段,其中,孢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呈近球形或椭球形,长径653.6—806.5μm,短径588.1—787.1μm。孢子囊为卵球形或椭球形,长径22.4—26.1μm,短径20.5—24.6μm,孢子囊壁为双层,外部光滑,内层多刺。孢子囊内子孢子呈卷曲状,数目范围8—13个,子孢子长度为22.2—28.6μm,宽度为3.0—5.0μm。基于18S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证实该物种隶属于丛集球虫属,并高度支持了属内[(中华丛集球虫A. sinensis+A. octopiana)+A. eberthi]+多刺丛集球虫A. octaculeata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