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3篇
  免费   3877篇
  国内免费   5236篇
测绘学   1520篇
大气科学   3726篇
地球物理   5086篇
地质学   10556篇
海洋学   3000篇
天文学   839篇
综合类   2166篇
自然地理   2453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1099篇
  2021年   1276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184篇
  2018年   1357篇
  2017年   1170篇
  2016年   1255篇
  2015年   1047篇
  2014年   1306篇
  2013年   1245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299篇
  2010年   1277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817篇
  1998年   658篇
  1997年   630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52篇
  1993年   404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1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通过对湖南省常宁市新盟山英安玢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绿泥石矿物化学等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其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新盟山英安玢岩的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2.9±1.2 Ma,属于晚侏罗...  相似文献   
932.
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对其开展了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工作,目的在于精确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和研究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45.8±3.1)Ma(MSWD=3.7,n=17),属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显示为,其具有高硅(w(SiO2)=71.68%~72.85%)、富碱(w(Na2O+K2O)=8.98%~9.20%)、高铝(w(Al2O3)=13.45%~13.77%)、低钙(w(CaO)=0.81%~0.99%)及低TFeO/MgO值(平均值为6.5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弱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Eu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0.66~0.68),表明斜长石发生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谱上呈现清晰的Th、U、La、P富集,Ba、Nb、Ti、Sr、Ta等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组分加入,其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后的后碰撞/后造山伸展作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33.
Shear wave velo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layers and applied widely in aseismic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500 drill logging data are used to make a linear interpolation based on 0.01°×0.01°×1m grid. A shallow 3-D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ianjin coastal area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we selected two typical velocity profiles to try to introduce and explain its relationship to basement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learl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atification and lateral inhomogeneity.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shear wave structure between tectonic elements is clear and the velocity structur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cal or border fault in the Quaternary is disturbed or affected significantly. It intuitively shows that the basement structure and fault activity of this region had good control of sedim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strata formation in the Quaternary period which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engineering seismic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934.
用混合和扩散云室对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忠  王祥国  游来光  皮家雄 《气象》2004,30(12):39-43
继1963年用混合云室对春季冰核浓度观测之后,1994~1996年,在同季节、同地点用混合和静力扩散云室又做了同步观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凝华核浓度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占总冰核浓度的百分比,两种云室测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扩散云室的容积效应及冰核浓度随气压、能见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5.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36.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 pas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rich clusters A399 and A401 was recently found in the X-ray imaging observations. We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is pair of galaxy clusters. A mixture-modeling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obtain a robust partition into two clusters, which allowed us to discuss the virial mass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each cluster. Assuming that these two clusters follow a linear orbit and they have once experienced a close encounter, we model the binary cluster as a two-body system. As a result, four gravitationally bound solutions are obtained. The recent X-ray observations seem to favor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two clusters with a true separation of 5.4h-1 Mpc are currently expanding at 583 km s-1 along a direction with a projection angle of 67.5°, and they will reach a maximum extent of 5.65 h-1 Mpc in about 1.0 h-1 Gyr.  相似文献   
937.
北极冰下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7年8月6日在北极海域开展的一次声传播实验,开展了冰下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结合Burke-Twersky (BT)散射模型与射线模型,分析了冰下声传播的多途到达结构,研究了接收声强变化规律,解释了接收声强在30 min内衰减20 dB的现象,分析了接收信号的时间相关性,探讨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低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收信号主要由小角度多次反转反射声线、一次海底反射声线和二次海底反射声线依次构成,表面声道到达信号显著强于海底反射信号。试验冰站在试验期间的运动导致了声传播信号强度和相关性的迅速衰减,并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38.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39.
使用1.5层准地转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周期性的或伴有贯穿流的西边界流跨隙流动的迟滞变异过程。当西边界流变化的周期比罗斯贝波在缺口处调整的时间尺度大得多时,在雷诺数增加和减少过程的霍夫分叉点都发生延迟,从而产生新的雷诺数迟滞区间;并且西边界流流态转变的临界值变化显著;且周期强迫越短,雷诺数迟滞区间越大。当西边界流变化的周期与罗斯贝波在缺口处调整的时间尺度相当时,西边界流在缺口的流态呈无迟滞的周期性变化,且西边界流入侵西海盆的程度随周期减少而变小。此外,当贯穿流的流量大于西边界流的一半时,会显著影响西边界流在缺口处的迟滞变异过程;西边界流向西入侵程度和流态转变发生的临界雷诺值均发生变化,且贯穿流流量越大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940.
为探讨长江口南港的水动力结构及悬沙侧向输运特征,本文从解析解的角度构建了潮汐河口水沙输运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长江口南港某横断面上。南港水动力主控于半日潮流,余流主要由陆相径流及本地非线性对流项驱动,悬沙分布上北侧副槽远大于南侧主槽,水沙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结构上基本一致。通过输沙函数进一步分析表明,潮流输沙和余流输沙是南港侧向输沙函数的两个主要部分。南港中强劲径流削弱了涨潮流,增强了落潮流,使得向河槽南侧的涨潮流输沙小于向河槽北侧的落潮流输沙,潮流输沙指向河槽北侧。径流驱动的南港侧向余流在涨潮流方向上为一逆时针环流结构,余流输沙指向河槽北侧。扩散输沙指向南侧主槽,因其总是指向悬沙浓度梯度的负方向。在各输沙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南港中大量悬沙捕集于河槽北侧,使得河槽北部底层潮平均含沙量值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