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8篇
  免费   2883篇
  国内免费   4617篇
测绘学   2485篇
大气科学   2007篇
地球物理   2129篇
地质学   7849篇
海洋学   3107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1048篇
自然地理   181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1029篇
  2020年   857篇
  2019年   891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733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165篇
  2011年   1112篇
  2010年   1123篇
  2009年   1051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74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2.
在叠前深度偏移和非零炮检距声波方程正演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可并行计算的成分。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叠前正演模拟与偏移的网络并行计算算法,并基于TCP/IP协议,将该算法设计成网络并行处理程序,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实际运算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并行算法和技术路线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3.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中微古植物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古植物 73属 173种 ,据统计 ,其所代表的时代绝大部分为中新元古代。根据微古植物组合 ,结合地层层序及有关同位素的测定年龄数据 ,认为研究区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64.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其矿床是典型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焦家断裂带、三山岛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以及次生断裂构造(如望儿山断裂和灵北断裂等)控制的矿床类型.前人在该区域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地表和浅层成矿段,对于深部成矿规律与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新城金矿田是胶东半岛的特大型金矿之一,由新城矿床、曲家矿床和...  相似文献   
165.
Well-preserved and diversified spores, cryptospores, and acritarchs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a relatively continuous sequence that encompasses the Silurian–Devonian boundary in Qujing, Yunnan, southwest China. Four spore assemblage zones from Late Silurian to Early Devonian in age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characteristic spore species. In ascending stratigraphic order, they are Ambitisporites dilutus–Apiculiretusispora synorea (DS; Late Ludfordian to Early Pridoli), Synorisporites verrucatus–Apiculiretusispora plicata (VP; Pridoli), Apiculiretusispora minuta–Leiotriletes ornatus (MO; Lochkovian), and Verrucosisporites polygonalis–Dibolisporites wetteldorfensis (PW; Pragian). The acritarch assemblag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Yulongsi Formation, the Xiaxishancun Formation, and the lower–middle parts of the Xitun Formation indicates an age of Late Silurian. Based on palynological evidence, the upper part of the Yulongsi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Late Ludfordian to Early Pridoli in age; the Xiaxishancun Formation is believed to be Pridoli in age; the Xitun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Late Pridoli to Early Lochkovian in age; the Guijiatun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Lochkovian in age; and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Late Lochkovian to Pragian in age. The Silurian-Devonian boundary is recognized between the VP and the MO spore biozones, and occurs with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Xitu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6.
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布莎蛇绿岩岩石单元出露齐全,以地幔橄榄岩为主,构造变形强烈;在堆积杂岩中上部产出有仰冲型斜长花岗岩小岩块;辉绿岩以脉状形式产出于地幔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中;壳层岩石相对很薄且比较复杂.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绝大多数样品具有高ISr值(0.705489~0.714625);低INd值(0.5...  相似文献   
167.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波龙斑岩铜金矿紧邻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波龙矿床早期有两次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随后较晚期花岗斑岩侵位;地表广泛分布绢英岩化蚀变,深部发育钾化。本文对采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内石英-辉钼矿脉中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9.4±1.3Ma (MSWD=0.63, n=4)。此年龄代表了波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波龙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紧邻,并具有一致的成矿年龄,可能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受控于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斑岩铜矿具有成群分布的特征,波龙和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的发现也暗示多龙矿集区具有找到其他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8.
陈曦  王成善  黄永建 《现代地质》2011,25(3):409-418
白垩纪被认为是两极无冰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但近年来对于白垩纪存在短暂冰川甚至是极地冰盖的猜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前人提出的冰川或气候变冷证据,如冰川遗迹、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事件以及δ18O正偏事件等,总结了白垩纪可能存在冰川的时期,包括Berriasian Valanginian之间、Valanginian晚期、Barremiana期、Aptian Albian之交、Albian Cenomanian之交、Cenomanian中期和末期、Turonian中期、Coniacian中期、Santonian早期、Campanian晚期、Campanian Maastrichtian之交和Maastrichtian末期等。对这些证据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也对白垩纪冰川的可能成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白垩纪即便存在冰川,也是小规模、短暂地存在,因此,精确的年代学约束是进行白垩纪冰川研究的前提;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气候波动是白垩纪形成短暂冰川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69.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ETM影像为基础数据,解译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主要线、环构造,划分出北西、近南北和近东西向3组主要线性断裂.利用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通过异常下限值圈定的数学模型定量提取了铁化、泥化和硅化蚀变信息.综合分析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及物、化探异常等资料,结合遥感构造解译和蚀变信息,优选了2个Ⅰ类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0.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以及地基处理合理方法等问题,选择典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布置沉降观测点和埋设水分计的浸水试验以及挤密桩、DDC(孔内深层强夯)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过程中,深度22.5~25.0 m以上土体易发生湿陷,该深度以下土体则含水率增加缓慢,达不到湿陷起始含水率,不易发生湿陷,因此该深度考虑可作为现场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也可作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可参考的地基处理下限深度。DDC桩间距为1.0~1.4 m时,无论从挤密系数还是湿陷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挤密桩15 m试验区域沉降量较小,但其剩余湿陷量任未满足要求,这也佐证了关于22.5~25.0 m深度难于发生湿陷的结论。试验成果可作为今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以及黄土规范进一步修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