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748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We present broadband (radio,optical,X-ray and GeV) fits to the afterglow light curves and spectra of three long-duration gamma-ray bursts (GRBs 080916C,090902B,and 090926A) detected by the Gamma-Ray Burst Monitor and Large Area Telescope (LAT) instruments on the Fermi satellite.Using the observed broadband data,we study the origin of the high energy emission,and suggest that the early-time GeV emission and the late-time radio,optical,and X-ray afterglows can be understood as being due to synchrotron emissio...  相似文献   
942.
大河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中水体泥沙的垂向交换是河口动力-沉积机制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年12月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湾采集的大范围、高密度的近底层悬沙、海床表层1~2cm(表层沉积物)和垂向向下约2~10cm的沉积物(次表层沉积物)同步3组303个样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河口地区的悬沙和沉积物交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底层水体悬沙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以粉砂粒级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性不大;表层及次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模式相似,但较近底层水体悬沙的分布复杂,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南汇边滩水域中部辐散区的沉积物表现为粗粉砂-细砂模式,其他区域由粉砂组分模式组成。近底层水体悬沙、表层和次表层沉积物的第一模态主要反映了粒径较细的泥沙运动,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了粒径较粗的泥沙运动。在近底层水体悬沙与表层沉积物的垂向交换中,主要交换粒级为粉砂组分粒级。在表层沉积物与次表层沉积物的垂向交换中,南汇边滩中部辐散区的主要交换粒级为粗粉砂-细砂组分粒级,其他区域主要为粉砂组分粒级。  相似文献   
943.
条带状铁建造(BIF)的形成时代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长乐  张连昌  刘利  代堰锫 《地质科学》2014,49(4):1201-1215
对条带状铁建造(BIF)进行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获得BIF的时间分布趋势,反映对应时代的大气和海洋环境,准确建立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对应关系,为铁建造的成因提供依据。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全球BIF形成时代的分布图,结果表明BIF在3.6~1.6 Ga连续分布,在2.8~2.7 Ga、 2.5~2.4 Ga、 1.9~1.8 Ga的3个区间范围内形成高峰;Algoma型BIF主要集中于中-晚太古代,而Superior型BIF主要出现在古元古代。本文重点对前人关于BIF年代学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结果表明目前锆石U-Pb测年法依然为主要手段,而Sm-Nd等时线法和Re-Os等时线法尽管有效,但直接测定BIF条带的Sm-Nd等时线和磁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仍存在较大问题,但可用来反映物质的来源以及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等问题,而采取BIF相关单元的年龄来间接代表BIF的形成年龄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其中测定铁建造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是国际上测定BIF时代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44.
侯建光  苏尚国  周岱  王倩 《岩石学报》2014,30(12):3729-3740
内蒙古温根南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主要火成岩组合为纯橄岩-橄长岩-辉长岩,平面上呈NNE向延伸。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体富Mg、低碱和Ti O2,全岩氧化物含量主要受控于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相对分配比例,微量元素含量总体较低,具Nb、Ta和Hf轻微亏损,Pb、Sr显著富集的特征。其中辉长岩表现出显著的Nb、Ta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辉长岩微量元素相对纯橄岩和橄长岩明显富集。辉长岩相-纯橄岩相中总稀土含量变化较大(1.41×10-6~111.6×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微右倾型与平坦型,岩体深部超基性岩类总稀土含量极低,随着其结晶分异程度的增大和堆晶作用的加强,岩石中稀土元素含量迅速升高,反映晶间残余熔体的比重不断升高。运用橄榄石与残余熔浆平衡方法制约母岩浆性质,结果表明温根南岩体初始岩浆MgO=11.73%,FeO=11.38%,属于高镁玄武质岩浆。温根南岩体基性-超基性岩中Sr-Nd同位素投点主要靠近EM I型富集地幔端元,推测幔源岩浆在源区或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运用Zr、Y、Th、Ta等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判别岩浆演化过程,基于Th/Nb比值(1)和低Nb/La比值(1)表明温根南岩体初始岩浆侵位过程中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温根南岩体Ta/Th-Zr/Nb、Th/Yb-Th/Nb、Ta/Th-Th/Yb、Nb/Th-Nb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WPB)范围,推测温根南基性-超基性岩体在早石炭纪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45.
李焱  巩杰  戴睿  靳甜甜 《地理科学》2022,42(5):761-771
研究基于MODI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藏西南高原植被NDVI在不同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来藏西南高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不同时段植被NDVI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生长季>夏季>全年>春季>冬季;不同时段植被NDVI的分布格局虽存在差异,但高原东部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原大部分区域植被状态基本稳定,局部明显改善,部分区域有所退化;年际尺度上,气温和降水的增加导致植被NDVI升高,季节尺度上,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升高导致植被NDVI升高,降水的增加导致植被NDVI下降,夏季和生长季气温升高导致植被NDVI下降,降水升高导致植被NDVI增加;人类活动对高原大部分区域呈正面影响,局部地区呈负面影响,集中分布在半农半牧和纯牧业县区。  相似文献   
946.
戴特奇  黄薪豫  卢文清 《地理科学》2022,42(8):1413-1420
以北京市出租车运量生成机制研究为例,探索时间基本单元大小对交通时段划分及运量生成机制的影响。基于北京市出租车轨迹数据,按10 min步长,采用10 min至60 min共6种时间基本单元对全天数据在交通小区尺度进行划分得到切片数据,应用系统聚类法将切片聚合得到时段划分,得到6种时段划分结果,进而对具有交集的时段采用边界时刻进行一致性判别。在时段划分基础上,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时间基本单元在上班时段的出租车运量影响因子的差异。结果显示,时间基本单元小于40 min时,上班时段的起始时刻不具有一致性;如果考虑所有时段的起始和结束时刻,则小于50 min时不具有一致性。上班时段的运量生成机制模型结果与时刻一致性判别类似,当时间基本单元在50 min及以上时,回归得到的解释变量具有一致性,小于50 min后则会有所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基本时间单元的大小会影响交通运量时段划分和生成机制研究的结果;考虑到结果一致性和整点划分习惯,推荐采用60 min为基本划分单元。提出的边界时刻一致性判别方法也可以用到其它交通模式和其他相似的大数据研究。  相似文献   
947.
张岱  李旻廷 《云南地质》2014,33(3):401-408
石煤是一种可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提取石煤中钒、钼、镍等金属是其综合利用之一.石煤在发电燃烧过程中钒的物相发生显著变化,而钒物相的变化对钒的可浸出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采用选择性连续提取方法对四川某地石煤原矿和石煤飞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石煤原矿中钒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相和有机质相中,部分存在于铁锰氧化物相及吸附态中,极少部分存在于碳酸盐相中.而石煤发电飞灰中钒主要存在于有机质相、硅铝酸盐相和铁锰氧化物相中,少量的钒以吸附态形式赋存.燃烧过程中石煤的各种含钒矿物发生离解,其中的钒得到释放并被氧化成高价态.高价钒一部分与Na、Cl等结合生成可溶性化合物,形成吸附态的钒;另一部分与Fe、Na、Ca等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并以一定形式富集在飞灰的有机质相、硅铝酸盐相和铁锰氧化物相中.  相似文献   
948.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四面环山的地形地貌,为混合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位于委内瑞拉的某场地,地层以混合土为主且成分复杂,由砂类混合土、碎石类混合土、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较离散,土层分布均匀性差且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场地进行了天然地基静载试验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试验表明,经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得出了适宜的复合地基施工工艺,使得素混凝土桩在该类混合土地层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49.
950.
基于新疆卡姆斯特煤田侏罗系中下统层序地层的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Ⅱ(八道湾组)受乌伦古深断裂及次一级断层等同沉积断裂的控制,自东向西,地层、煤层逐渐增厚,煤层主要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在卡姆斯特1-10区、普北矿区及卡姆斯特中区形成5~10m的富煤带;层序Ⅲ(三工河组)形成于乌伦古凹陷湖泊大规模扩张期,是从冲积-三角洲平原环境为主向湖泊环境为主的重要转折期形成的沉积层序,一般不含煤;层序Ⅳ-Ⅴ(西山窑组)受沉积环境与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煤层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平原,受燕山构造运动强烈的改造,在中东部地区西山窑地层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