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7篇
  1938年   3篇
  1934年   9篇
  1928年   4篇
  1926年   6篇
  1925年   3篇
  1924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大兴安岭中生代流纹岩类可划分为高Ti流纹岩和低Ti流纹岩。高Ti流纹岩类与亚碱性系列玄武岩类紧密伴生 ,两者在地球化学上构成连续变异系列。低Ti流纹岩类则与碱性系列玄武岩类构成地球化学双峰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两类流纹岩与该区同期玄武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起源于地幔柱亏损成分的亚碱性系列玄武岩浆经过单斜辉石、斜长石、磷灰石、锆石的分离结晶 ,形成亚碱性系列低钾玄武岩→高钾玄武岩→高Ti流纹岩演化系列 ;起源于地幔柱富集成分的碱性系列玄武岩浆侵入下地壳 ,使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 ,形成碱性系列玄武岩 -低Ti流纹岩双峰态组合  相似文献   
82.
2008汶川地震之后,多个研究组对龙门山的新生代剥蚀历史进行了研究,但是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剥蚀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彭灌杂岩,而彭灌杂岩东侧(即中央断裂下盘)的热年代学资料相对缺乏,其剥蚀历史还比较模糊.对于彭灌杂岩东侧岩体的新生代剥蚀历史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新生代断层活动历史,而且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新生代隆升机制具有重要约束作用.在前人热年代学研究基础上,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附近补充了一些裂变径迹样品.采用外探测器法(external detector method)对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实验测试在台湾中正大学裂变径迹实验室完成.实验获得了6个锆石裂变径迹和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前山断裂上盘,AFT(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以小鱼洞断裂为界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小鱼洞断裂以南的样品AFT年龄为39 Ma,小鱼洞断裂以北的4个AFT年龄介于6—8 Ma之间.研究揭示出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的新生代活动性以NW向小鱼洞断裂为界存在较大差异:距今8 Ma以来,小鱼洞断裂以北,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的平均垂向滑动速率分别为约0.1 mm·a-1和约0.55 mm·a-1;小鱼洞断裂以南,平均垂向滑动速率则分别为约0.55 mm·a-1和约0.1 mm·a-1.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获得的断层新生代垂向滑动速率与汶川地震断层垂向同震位移分布基本一致.前山断裂(小鱼洞断裂以北)距今8 Ma以来北西-南东向水平缩短量达到8~12 km,表明地壳缩短是造成龙门山抬升和剥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论不支持下地壳增厚模型对于龙门山隆升的解释.  相似文献   
83.
84.
李四光  仲揆 《地质学报》1923,2(Z2):51-94
本篇分为三节:第一节论研究(竹廷)蜗之方法及其各部分之名称;并猎取古生物学家迄今历史之结果而加以批评。第二节专述中国北部已发见之(竹廷)蜗。第三节讨论本篇所述各种(竹廷)蜗生存之时代及其棲息流徙之情形。  相似文献   
85.
In the days when the uniformitarians triumphantly fought against the catastrophists, it was apparently thought by the leaders of the rising school that the ebb and flow of the oceanic water had been going on indefinitely all over the surface of our planet for an untold length of time. Beyond this, little was then  相似文献   
86.
李四光  赵亚增 《地质学报》1926,5(2):107-112
During his epoch-making exploration in China, von Richthofen~1 divided the Palaeozoic coal-bearing series in Shansi into 3 subdivisions:  相似文献   
87.
J.S.LEE 《地质学报》1948,(Z1):14-25
正 In discussing the origin and trend of certain types of fault,joint,cleavageand other fractures,and in petrofabric analysis it has been a common practicesince the time of G.F.Becker[1],to refer to the so-called strain-ellipsoid.But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hose references are always made with a  相似文献   
88.
89.
黄土-古土壤以及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作为常用的气候指标,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气候研究,然而碳酸盐含量的气候意义却缺乏足够的验证.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覆盖我国西北部和蒙古国全境,区域内温度和降水等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验证包括碳酸盐矿物含量在内的地球化学代用指标的气候意义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场所.为此,选取了一条横跨该区不同气候带的采样线,对采样线上表土碳酸盐含量、pH值以及气象站的记录资料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1)表土碳酸盐含量的分布特征沿着纬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总体趋势,在北纬34.50°~42.50°的广大黄土、类黄土地区,碳酸盐含量较高,而北纬42.5°以北地区碳酸盐含量则相对较少,局部地区由于土壤母质为碳酸盐岩而具有较高的碳酸盐含量;(2)表土碳酸盐含量与pH值的非线性拟合特征反映出土壤碳酸盐矿物含量与pH值之间的化学平衡,两者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1).酸性土壤地区的碳酸盐体系难处于饱和状态,碳酸盐易于淋失含量低,此时,碳酸盐矿物含量不宜作为气候指标,而碱性土壤地区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3)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使降水被迅速蒸发,加剧了碳酸盐类物质的表聚作用,使黄土、类黄土地区表土碳酸盐含量与降水量、温度都呈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4)黄土、类黄土地区表土pH值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密切(PH>7,R2=0.90),可以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过去大气降水量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0.
澳大利亚南极科学数据管理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概述了澳大利亚国家南极数据政策、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实施策略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南极数据工作的发展与实效,并回顾了中国的极地数据管理工作,初步表明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框架是顺利开展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的基础,完全基于Web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对科学项目的管理与研究成果的产出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国家层面的数据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国家数据政策作引导;需要建立各种相应的数据标准与规范以及基于Web的数据管理、共享与服务平台;当然更离不开一支进行数据管理、服务与技术支持的专业队伍,并通过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考核。其中,为数据(集)编写完整、准确的元数据始终是数据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